天天看點

上海社科院文學所所長徐錦江:江南的上海如何變成上海的江南

“海派文化究竟是一種藝術流派還是一種生活方式、社會風氣?是對上海人的描述,還是一種文化現象和文化思潮?是一種地域文化,還是一種文化類型和文化精神?我的結論是,除了不完全是地域文化,其它的都是,關鍵是你在什麼層面上讨論這個問題。”在12月12日舉辦的第二十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讨會上,上海社科院文學所所長、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院長徐錦江如此說道。

上海社科院文學所所長徐錦江:江南的上海如何變成上海的江南

2021年12月12日,第二十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讨會,上海社科院文學所所長、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院長徐錦江發言。澎湃新聞記者 張慧 圖

在由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承辦的研讨會上,專家、學者圍繞“海派文化當代價值與提升城市軟實力”這一主題展開探讨。

徐錦江認為,海派文化是一種發端于上海,但并不局限于上海區域的現代性城市文化類型,是中國近現代社會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轉型中的産物。海派文化以近代上海開埠以後的城市發展為時代背景,在江南文化深厚積澱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和融合各種中西新的文化滋養而形成。

“一個世紀以來,海派文化從承繼江南文化到熔鑄江南文化,再到引領都市文化,江南的上海終于變成了上海的江南。”他表示,新時代的語境中,海派文化存續和發展的定位與方向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新時代海派文化的時代特質和價值取向如何?

徐錦江提出,新時代海派文化具有内在聯系且互為支撐的五個層面的特質和指向,包括人民本位的價值追求、開放引領的融合優勢、創新發展的動力機制、包容共生的活力源泉和經世濟用的實踐路徑。

據其介紹,新時代海派文化的本質内涵有三個來源,主要來源于改革開放後上海在經濟社會的創新實踐;來源于浦東開發開放以來所形成的新的上海現代城市格局;來源于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排頭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擔當。

海派文化如果落實到具體層面描述,可以想到的意向有魔都、外灘、石庫門、旗袍、浦江兩岸的璀璨燈火、武康大樓等,如何讓海派文化變得觸手可及?

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員李萌表示,從文旅融合主客共享的視角,國家對文旅融合提出了很具體的要求,比如提升旅遊的文化内涵、通過旅遊促進文化傳播,還有培養文化和旅遊發展的新業态,這也是海派文化當代發展中不能繞過去的,而且要主動利用此機會和陣地做出實打實的東西。

在創新提高海派文化傳播的能力和成效方面,如何形成全球化的叙事能力和推廣的手段?他建議,一方面要促進三大流動,包括傳統的資訊符号和資料的流動,人的流動,也就是旅行,還有物的流動,尤其是貿易;另一方面,建設三大空間,将海派文化潛入到實體空間、社交空間和數字空間,比如于11月上線的上海城市形象資源共享平台IP SHANGHAI;還要有一系列能夠展現海派文化特色和特質的優質産品和服務、特色品牌、節慶活動、營銷推廣。如此,海派文化的生命力和對未來的引領力會得到更好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