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銷量不及領克三分之一,WEY高端之路止步于此了?

銷量不及領克三分之一,WEY高端之路止步于此了?

一年多前,知乎曾經有過這麼一個熱門話題:《對比領克的風生水起,WEY魏派的銷量下滑是什麼原因?》,當時WEY品牌的官方賬号親自下場解答,提出了一個觀點:2020年初WEY品牌釋出了一系列新計劃,包括自研3.0T發動機、9DCT變速箱,基于檸檬混動、咖啡智能的全新産品系列,這些都将在2021年陸續上市。

新技術在路上、舊産品在店裡,産品疊代、青黃不接,這直接導緻了消費者的觀望、WEY品牌的銷量下滑。WEY官方賬号甚至還不忘調侃:如果2020年底還在買WEY的VV系列車型,豈不是49年入國軍?

如今,時隔一年之後再去驗證WEY品牌的這番回答,網友的評論大有看熱鬧之意。今年,WEY品牌陸續推出了全新車型摩卡、瑪奇朵、拿鐵,搭載最新的自研9DCT、檸檬混動DHT以及咖啡智能系統。但是,WEY的銷量卻沒有是以回暖、反而陷入了一蹶不振。

銷量不及領克三分之一,WEY高端之路止步于此了?

咖啡時代水土不服

進入2021年,WEY與領克的差距不斷擴大,到了10月WEY品牌銷量不到領克的三分之一。

新舊産品調整期導緻銷量不穩定,這個理由顯然不能讓WEY品牌自圓其說。一方面,WEY品牌增長乏力已經不是近一年的事情;另一方面,旗艦産品WEY摩卡正式開售近半年,始終沒有大的突破,遠不如當年的VV7。

當然了,WEY品牌産品換新的動作還是很徹底的。如今,我們在WEY品牌的官網已經看不到VV系列車型的介紹,今年5月22日WEY摩卡正式上市之後,VV7陸續停産停售、7月份開始不再統計銷量。

今年5-7月,WEY品牌經曆了一段低迷期,VV系列陸續退出銷售網絡,新的産品系列僅有一款WEY摩卡在售,這就意味着,WEY品牌在過去幾個月的銷量僅僅來自于一款車——摩卡,上市之後經曆了從2000輛到4700輛的銷量爬坡。随後在9月底,緊湊SUV瑪奇朵才進入市場,成為第二主力;第三款新車拿鐵也已經開始預售。

銷量不及領克三分之一,WEY高端之路止步于此了?

終端市場對于WEY品牌的新産品系列仍然很陌生,但其實我們能夠看出WEY轉型的決心。在摩卡正式上市之前,WEY有過很長時間的技術鋪墊,包括對檸檬混動DHT、咖啡智能系統的傳播,試圖讓消費者接受甚至認可,長城已經擁有了足以媲美合資的技術研發水準。

摩卡全系搭載48V、瑪奇朵和拿鐵則提供普混、插混兩種形式,WEY拿出了一副徹底告别傳統燃油車、告别高油耗的決心。其實,當下自主品牌采用油電混合、48V輕混并不是難以讓市場接受的激進舉措,從比亞迪DM-i的市場反響來看,中國的家用車消費者對混動的态度非常客觀與開放。

這不是WEY新系列産品遇冷的原因。WEY「咖啡系列」遲遲未能實作當初VV系列的盛況,原因有二:過于新穎的命名方式很難讓消費者第一時間了解産品定位或者屬性,甚至也不利于使用者身份認同、進而口口相傳。對于WEY這樣一個不算年輕時尚的品牌來說,用摩卡、瑪奇朵、特濃、原萃這樣的名稱和分類,更談不上加分項。

銷量不及領克三分之一,WEY高端之路止步于此了?

其次,目前已經上市的旗艦摩卡、入門瑪奇朵相比當年的VV7和VV5漲價不少,尤其是摩卡的主銷區間已經到了20萬元,而兩款車分别采用的新技術9DCT、1.5L混動實際表現如何,尚不能得到市場的信任。

高開低走是技術乏力

實話說,我們很難在WEY的咖啡系列車型上看到明确的品牌形象與定位,論豪華、論智能、論性能,無論是摩卡還是瑪奇朵,似乎都難以讓消費者對其産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形成鮮明的産品認知。

這就是WEY與領克一起出發卻走向不同命運,銷量差距越來越大的其中原因。

銷量不及領克三分之一,WEY高端之路止步于此了?

四年前WEY和領克先後誕生,它們都被認為是中國品牌高端化的優秀代表,長城與吉利,兩個民營企業憑借多年來的努力獲得了穩定市場基礎,恰好選擇在2017年以各自最适合的路線走向了高端。

WEY傾向于談豪華質感,領克則專注于時尚年輕。最開始WEY發展得更好一些,旗艦車型WEY VV7明确了以設計打造豪華、以配置打造越級價值,吸引了很大一部分主流家用車消費更新的使用者,其中又以哈弗H6等自主品牌的使用者增換購居多。

領克反而在早期有過波折,撞臉保時捷的誇張造型頗具争議,嚴格管控的銷售體系也讓當時的自主品牌消費者感到不适應,包括早期在智能化方面的bug也讓它的年輕閱聽人頗有些不滿意。

銷量不及領克三分之一,WEY高端之路止步于此了?

從2017年6月開始,WEY VV7整整經曆了一年的蜜月期。上市6個月實作月銷過萬,這對于一款售價在17-19萬元的自主品牌車型來說很不容易。WEY不像領克還有歐洲團隊研發、沃爾沃技術的加持,WEY VV7最初的成功,完全來自于它對中國消費者喜好的了解。

入門款VV5的銷量走勢幾乎與旗艦VV6重疊,都在上市半年内銷量破萬,在一年的新鮮期結束之時,開始了漫長的1000-3000輛銷量波動。

WEY品牌增長乏力,其實2018年開始就顯露出端倪,隻不過,當時WEY繼續推出了全新的緊湊SUV VV6,産品的成本效益方面對VV5和VV7造成了一定擠壓,是以整個2018-2019年VV6都以主力的身份撐起了WEY品牌,處境不算特别艱難。

銷量不及領克三分之一,WEY高端之路止步于此了?

其實,早期領克品牌僅有01、02兩款SUV的時候,市場表現同樣不及預期,直到一款主打運動的轎車領克03推出市場,并且憑着賽事奪冠、領克03+限量發售推高了品牌知名度,領克才擺脫困境、登上了另一個競争次元。

領克03的不俗表現,讓領克擺脫了單純的成本效益纏鬥,讓一部分消費者開始用合資的眼光看待領克,并且由于領克03、03+的産品口碑,使得外界更直覺地看到了沃爾沃對于領克的技術加持。

無論這算不算「作弊」,至少領克獲得了繼續發力的支援,而此時的WEY因為技術高端化程度不夠,使得2.0T油耗問題、底盤質感問題、哈弗H6換殼疑慮愈發尖銳,此前憑借越級配置、越級堆砌搭建起來的豪華感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銷量不及領克三分之一,WEY高端之路止步于此了?

抛開VV系列的設計風格和豪華内飾元素,消費者猜測VV系列就是哈弗H6的換殼,配置的堆砌與動力比對不同步,是以有了後面的油耗争議。但與此同時,VV7的潛在使用者裡面又有大量的哈弗H6使用者、長城忠實粉絲,他們在前期為WEY貢獻了銷量與聲量,隻不過,這群人最終還是更關注價格、成本效益。

WEY被戰略性放棄了?

WEY品牌音譯自長城汽車靈魂人物魏建軍的姓氏,如此重要的一個決定,意味着WEY品牌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長城汽車成功于專業做SUV,WEY品牌也是如此——專業做中國式豪華SUV。長城汽車在SUV領域的優勢、尤其是對中國消費者喜好的洞察,讓WEY的VV7系列一舉成名。但是在一條路上走得越專注、就有可能走得越窄。

銷量不及領克三分之一,WEY高端之路止步于此了?

如今,領克品牌擁有六款車型,其中轎車領克03撐起了近三分之一銷量,其次才是緊湊SUV領克01、小型SUV領克06,而領克六款車型覆寫的價格段也很寬泛,從11萬到37萬元,涉及到吉利BMA平台、沃爾沃CMA平台和SPA平台,擁有1.5T、2.0T、2.0T插混多種動力組合。

這是領克産品定位給予的靈活性,以時尚、運動的标簽推向年輕群體,從最開始的緊湊家用車價格段開始做錯位競争,向下争奪自主品牌市場、向上挑戰主流合資,是以領克可以在吉利的BMA平台做06、也能在沃爾沃的SPA平台做09,這些都是4年時間裡不斷探索的結果。

銷量不及領克三分之一,WEY高端之路止步于此了?

相比之下,WEY的發展空間要更窄一些,VV時代三款車覆寫了12-18萬元,再向上的新能源車WEY P8就已經很乏力了。一方面,長城不可能讓WEY的車型繼續下探,既不符合豪華定位、也會傷害哈弗的利益;另一方面,VV時代的WEY也缺乏可以技術溢價的平台概念、進階動力總成,以緻于旗艦VV7賣的還是成本效益。

唯一讓WEY品牌重制曙光的是坦克300,這款車踩準了硬派SUV的風口,以不錯的造型設計和同樣越級豪華的内飾風格,成為了同級市場的唯一:比純正的硬派SUV更豪華、比主流家用SUV更有個性。跟VV時代一樣,坦克300的成功,有一半來自設計。

銷量不及領克三分之一,WEY高端之路止步于此了?

即便到現在,坦克300上市近一年時間仍然有近萬銷量,且沒有任何的下滑迹象。但是,這已經與WEY品牌無關了。坦克300的成功讓長城汽車意識到拓展另一個細分市場的可能性——硬派豪華SUV。乘着坦克300的東風,長城将坦克300與坦克品牌獨立,随後上市的坦克500也同樣走這種硬派越野+豪華質感的路線,順便再撞臉前輩的優秀設計。

坦克分道揚镳走硬派豪華了,剩下來的WEY品牌隻能談智能豪華——同樣是家用,隻是更細分的家用。一條本來就不寬闊的豪華SUV道路,被分成了兩條岔路,留給WEY品牌的智能豪華SUV變得更難以感覺:

與VV時代相比,咖啡系列的設計造型反而愈發趨近哈弗,國際化的豪華風格被淡化了;而在智能化非常内卷的當下,WEY的咖啡智能也不具備獨一無二、能被迅速記住的差異。

銷量不及領克三分之一,WEY高端之路止步于此了?

的确,當下WEY品牌處于産品調整的陣痛期,搭載新技術的咖啡系列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市場積累,才能被更多消費者認識與認可。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長城的檸檬混動、咖啡智能平台并不是WEY品牌專屬,如今檸檬混動DHT已經規劃搭載于哈弗車型,而咖啡智能系統也惠及歐拉等品牌。

對于WEY來說,能夠緊握在手上的王牌其實沒多少。如果一定要有犧牲,WEY向下不能傷害哈弗、向上也不能影響坦克;「咖啡」之于中國消費者,本就不是必選項。

圖 | 來源于網絡

About Astoncar

愛車,更多一點

以消費者的目光探讨汽車,分享更多原創真實的汽車觀點

Contact u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