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到底是“炒作大師”還是“技術之王”?

除了愛炒作,馬斯克在多個領域的先驅地位毋容置疑

文 | 尤裡察·杜伊莫維奇(Jurica Dujmovic)

編輯 | 郭力群

翻譯 | 小彩

在2021年8月舉辦的特斯拉AI日上,馬斯克說要打造一款名為Tesla Bot的人形機器人(代号Optimus),原型有望在2022年釋出。

今年特斯拉大動作不少,在年底臨近之際,筆者回顧了馬斯克迄今為止一些最大膽的計劃進展如何。

特斯拉今年還釋出了Model S Plaid純電動轎車,可以在兩秒内加速到每小時60英裡,時速達到200英裡,成為有史以來加速最快的量産車。特斯拉目前的汽車年産量為100萬輛,同時還在大量建廠,這家公司風頭正勁,股價也一路高飛。

讓我們先來看特斯拉的機器人。這款身高為5英尺8英寸的機器人設計重量為125磅,能攜帶45磅重的物品,移動速度最高可達每小時5英裡。機器人每隻手上有五個手指,執行被人類認為是“無聊、重複和危險”的任務。要想打造這樣一款機器人,特斯拉要用到大量傳感器、接頭、制動器、特斯拉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FSD)以及人工智能領域的一些技術。

馬斯克到底是“炒作大師”還是“技術之王”?

一大推突然冒出來的特斯拉支援者紛紛猜測該公司将在2022年把我們帶進一個“美麗新世界”。2016年特斯拉在美劇《絕望主婦》拍攝地推出光伏屋頂Solar Roof時,出來喝彩的也是這群人(還有一些媒體)。

時間快進到2021年,結果證明Solar Roof是一款倉促推出、研究不到位的産品,花了特斯拉不少錢卻并沒有得到客戶的肯定。

五年前,馬斯克還承諾過要實作“全自動駕駛”(FSD),一項遠達不到最進階5級自動駕駛的功能。截至2021年,FSD仍處于2級水準,特斯拉不得不在一封發給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的信中披露了這一點。

未兌現的承諾——自動駕駛計程車

馬斯克在2019年也做過一個沒有兌現的承諾,當時他宣布到2020年将有100萬輛特斯拉自動駕駛計程車上路。但我們看到的不是能夠自動接送乘客、為車主賺錢的汽車,而是完全不屬于自動駕駛的“智能召喚”功能。

“智能召喚”功能推出後不久,就收到了使用者的各種投訴,包括莫名其妙的找路模式和導緻幾千美元損失的撞車事件等。但馬斯克依然堅稱這項功能還有改進空間。

但這隻是一個例子。自稱“特斯拉技術之王”(Technoking of Tesla)的馬斯克做了太多從未兌現的承諾,現在甚至出現了很多網站專門盤點這些未兌現的承諾。

“雷聲大,雨點小”

特斯拉機器人似乎也是這樣,馬斯克仍然在做他最擅長的事——過度營銷但最後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他曾說:“特斯拉汽車是帶輪子的半感覺機器人。”但事實并不是這樣,特斯拉連“智能召喚”功能都沒做好,除FSD外沒有展示出任何感覺功能。

如果特斯拉機器人真的打造出來了,這樣的不足之處也會更顯而易見。機器人的眼睛将使用和特斯拉Autopilot功能一樣的攝像頭,軀幹内将安裝一台使用FSD功能的電腦。是以說,這仍是需要駕駛員持續做好接管準備的FSD功能,還是可能導緻碰撞和失誤。

最後,車輛的運作比機器人簡單得多。要想了解周邊環境并和環境互動,機器人(尤其是類人機器人)要運用到逆運動學、伺服系統、制動器以及大量傳感器來執行更複雜的機動動作。

特斯拉機器人要想被運用在複雜環境中,單憑一個仍在開發中、甚至被證明有不足之處的系統在2022年實作重大突破顯然是不現實的。

人們對特斯拉機器人的期待是它們能自己去雜貨店買東西,但從FSD目前的表現來看,這樣的機器人更可能在路上撞到人、被車撞到、在計算路徑時迷路、摔倒并損壞。筆者不認為特斯拉機器人會給人類帶來威脅,它們隻會更礙事。

少一點炒作,馬斯克仍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師

讓機器人直線行走并判斷地形這本身就是一個大難題,Boston Dynamics和Agility Robotics花了很多年的時間解決這個問題,雖然最終結果喜人,但過程是漫長而崎岖的,足以說明解決這個難題有多不容易。馬斯克或許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但從他過去的成績來看,明年是不可能實作的。

這是否意味着特斯拉機器人将永無問世的那一天?不一定。馬斯克常會非常努力地讓他推廣的項目成為現實,相比推廣,他在工程方面要做得好得多。實際上,如果他對特斯拉機器人少一些炒作,本文的基調将會完全不一樣。

對機器人的炒作推高了特斯拉的股價,掩蓋了深度調查新聞報道引發的擔憂、不确定性和懷疑,安撫了投資者,還為特斯拉的機器人部門吸引了新的人才。在很多領域,馬斯克一直是先驅,可以看出他在機器人領域也做着同樣的事情。在消費和工業領域,機器人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但特斯拉的機器人将是前所未見的。

在馬斯克推出特斯拉機器人原型的過程中,他可能會因為推遲推出時間或原型失敗這樣的問題讓粉絲失望,但筆者相信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會解決不少機器人領域目前存在的研究難題,最終讓對特斯拉機器人的炒作變成真正推動機器人發展的一股力量。

更現實的時間表

在研究特斯拉機器人的過程中,特斯拉可能最終成為第一家生産這類機器人的公司,但馬斯克提出的時間表非常不現實。

那麼什麼樣的時間表更現實?

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卡内基梅隆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教授Raj Rajkumar被問到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我可以很肯定的說,要想讓地球上任何一家公司的人形機器人替你去雜貨店買東西,10年時間都遠遠不夠。”

您認為特斯拉有能力在短期内打造這樣一款機器人嗎?您對特斯拉機器人有什麼看法?人類需要這樣的機器人嗎?歡迎給我們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MarketWatch2021年12月9日報道“Opinion: Tesla and Elon Musk have had a wild run this year. Nothing was as crazy, or as intriguing, as the Tesla Bot”。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提供或賴以作為投資、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

馬斯克到底是“炒作大師”還是“技術之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