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快看,這裡有疣螈、黑葉猴等珍惜動物藝術照 |“我生活在這裡,這裡是貴州”COP15主題征文暨海報創作活動彙報展覽開展

疣螈、黑葉猴、猕猴、靈貓、臭蛙等貴州珍稀動物,在設計師的筆下是什麼樣子的?12月11日,一場以“我生活在這裡,這裡是貴州”為主題的COP15征文暨海報創作活動彙報展,在貴州師範大學(師大校區)國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展廳開展。

快看,這裡有疣螈、黑葉猴等珍惜動物藝術照 |“我生活在這裡,這裡是貴州”COP15主題征文暨海報創作活動彙報展覽開展

本次展覽由貴州省生态環境廳聯合國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省美術家協會設計藝術委員會共同舉辦。展覽現場,數十幅視覺張力十足,創意意味深厚的主題海報,生動诠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創作理念。

快看,這裡有疣螈、黑葉猴等珍惜動物藝術照 |“我生活在這裡,這裡是貴州”COP15主題征文暨海報創作活動彙報展覽開展

貴州省地處亞熱帶,植被類型繁多,動物種類豐富。據調查,全省有高等植物500多種、蕨類植物700多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8個,國家級地質公園9個、國家級森林公園30個,國家級濕地公園45個,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近年來,貴州深入貫徹落實“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理念,堅持“保護優先 自然恢複”為主,以全省生态安全格局統籌生态保護與建設,提升生态系統穩定性和服務功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積極建構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制定全省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整體建設方案等。

據介紹,本次展覽是圍繞COP15大會(在中國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主題“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組織開展的征文以及海報征集活動。旨在通過面向熱愛環境保護、關愛珍稀動物的公衆和社會機構征集文章和海報作品,用文學和藝術語言解讀主題,貼合貴州省本土生物多樣性宣傳,推動公衆有序參與征集活動,引發社會關注,傳遞環境保護的理念。此次征集活動得到社會的廣泛響應,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優秀作品近百件。

快看,這裡有疣螈、黑葉猴等珍惜動物藝術照 |“我生活在這裡,這裡是貴州”COP15主題征文暨海報創作活動彙報展覽開展

展出作品中,陳紅娜設計的作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獲得一緻好評,她以貴州的生物多樣性和瀕危生物為背景,将貴州大鲵、疣螈與“貴州龍”化石相融合,以手繪的形式表達設計主題,希望以此警示人們,呼籲人們保護野生動物,不要讓野生大鲵與疣螈在未來的某一天隻能在化石中出現。她表示,參加此次活動讓自己收獲頗多,未來,她将以身作則,參與到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列,共同為野生動物建造美好家園,希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越來越好。

貴州省生态環境廳宣傳教育與對外合作處一級調研員鄭紅藝表示,希望參觀作品的朋友們能通過作者們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讓更多的人關注生物多樣性,關注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态環境。

快看,這裡有疣螈、黑葉猴等珍惜動物藝術照 |“我生活在這裡,這裡是貴州”COP15主題征文暨海報創作活動彙報展覽開展

“通過此次主題,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并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他們從生命的視角出發,利用文章寫作與海報設計的方式,把保護動植物的緊迫性、人與自然的密切性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有溫度地表達出來,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對生命的了解與尊重。”貴州師範大學喀斯特研究院教授任曉冬說,本次展覽海報主題主要以生活在貴州的視角,去看待貴州的生物多樣性,找尋人與自然、動植物和諧共處的方式,并以此來推動社會了解貴州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激發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貴州生态環境的宣傳保護中去。

快看,這裡有疣螈、黑葉猴等珍惜動物藝術照 |“我生活在這裡,這裡是貴州”COP15主題征文暨海報創作活動彙報展覽開展

“自然生态保護在藝術裡從來不是過時的話題,因為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貴州大學美術學院設計系教授周子鴻認為,此次參展作品是藝術與科學的一次碰撞,創作者們用不同的形式,表達自身對環境保護的關注與思考,從作品中不難發現,隻有創作者開始審視自身應承擔的社會職責,并創作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品,這種作品傳播的價值,才是有力量有溫度的。

據悉,展覽為期8天,展至12月18日。

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趙相康

圖/高飛

文字編輯/陸青劍

視覺編輯/趙相康

編審/李纓

【來源:貴州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