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快看,这里有疣螈、黑叶猴等珍惜动物艺术照 |“我生活在这里,这里是贵州”COP15主题征文暨海报创作活动汇报展览开展

作者:廖昊

疣螈、黑叶猴、猕猴、灵猫、臭蛙等贵州珍稀动物,在设计师的笔下是什么样子的?12月11日,一场以“我生活在这里,这里是贵州”为主题的COP15征文暨海报创作活动汇报展,在贵州师范大学(师大校区)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厅开展。

快看,这里有疣螈、黑叶猴等珍惜动物艺术照 |“我生活在这里,这里是贵州”COP15主题征文暨海报创作活动汇报展览开展

本次展览由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共同举办。展览现场,数十幅视觉张力十足,创意意味深厚的主题海报,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作理念。

快看,这里有疣螈、黑叶猴等珍惜动物艺术照 |“我生活在这里,这里是贵州”COP15主题征文暨海报创作活动汇报展览开展

贵州省地处亚热带,植被类型繁多,动物种类丰富。据调查,全省有高等植物500多种、蕨类植物700多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地质公园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0个,国家级湿地公园45个,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贵州深入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以全省生态安全格局统筹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积极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制定全省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整体建设方案等。

据介绍,本次展览是围绕COP15大会(在中国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组织开展的征文以及海报征集活动。旨在通过面向热爱环境保护、关爱珍稀动物的公众和社会机构征集文章和海报作品,用文学和艺术语言解读主题,贴合贵州省本土生物多样性宣传,推动公众有序参与征集活动,引发社会关注,传递环境保护的理念。此次征集活动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优秀作品近百件。

快看,这里有疣螈、黑叶猴等珍惜动物艺术照 |“我生活在这里,这里是贵州”COP15主题征文暨海报创作活动汇报展览开展

展出作品中,陈红娜设计的作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获得一致好评,她以贵州的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生物为背景,将贵州大鲵、疣螈与“贵州龙”化石相融合,以手绘的形式表达设计主题,希望以此警示人们,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不要让野生大鲵与疣螈在未来的某一天只能在化石中出现。她表示,参加此次活动让自己收获颇多,未来,她将以身作则,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共同为野生动物建造美好家园,希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越来越好。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与对外合作处一级调研员郑红艺表示,希望参观作品的朋友们能通过作者们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让更多的人关注生物多样性,关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

快看,这里有疣螈、黑叶猴等珍惜动物艺术照 |“我生活在这里,这里是贵州”COP15主题征文暨海报创作活动汇报展览开展

“通过此次主题,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他们从生命的视角出发,利用文章写作与海报设计的方式,把保护动植物的紧迫性、人与自然的密切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有温度地表达出来,以艺术的形式,体现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教授任晓冬说,本次展览海报主题主要以生活在贵州的视角,去看待贵州的生物多样性,找寻人与自然、动植物和谐共处的方式,并以此来推动社会了解贵州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激发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贵州生态环境的宣传保护中去。

快看,这里有疣螈、黑叶猴等珍惜动物艺术照 |“我生活在这里,这里是贵州”COP15主题征文暨海报创作活动汇报展览开展

“自然生态保护在艺术里从来不是过时的话题,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贵州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教授周子鸿认为,此次参展作品是艺术与科学的一次碰撞,创作者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身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与思考,从作品中不难发现,只有创作者开始审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并创作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品,这种作品传播的价值,才是有力量有温度的。

据悉,展览为期8天,展至12月18日。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图/高飞

文字编辑/陆青剑

视觉编辑/赵相康

编审/李缨

【来源:贵州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