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生機大會#
人性之漫談
關于人性,世人文說很多,世間高論也不少。說到人性,《三字經》有較為詳盡深辟的論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
《三字經》對人性的诠釋,其一,每個人出生的時候,人性都是純樸善良的。其二,每個人出生以後,性情大緻是一樣的,生活習慣卻有大的不同。其三,一個人出生以後,如果沒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導,在人性上就會有大的改變。
從《三字經》的描述可以看出來,人一出生,雖然生活習性上有不同,但善良的心底、人性的純潔卻是相同的。如果一個人出生後,沒有得到及時的正确認知上的說教和良性行為上的示範,那這個人在人性上就有可能會堕落至善良純撲的反面。
事實上,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其實也有私的成份,比如剛出生的嬰兒一旦餓了,他不管時間,也不分空間,更無論大人是否疲乏或者身體安恙,必須第一時間滿足他吃的欲望,否則他就會哭鬧不止,這是為了自身生存的一種私欲,隻不過這個私欲比較初級,可忽略不計,但這個"私",卻顯露出人性自私的萌芽。這個萌芽的發展走向,決定着一個人的人性是明亮還是灰暗。 顯然,人性的私是客觀的,是與生俱來的。這個人性的"私'的發展,與其成長的環境、客觀世界的氛圍以及其受教育或引導的正确與否,有着密不可分的關聯。
如果一個人從小所受到的教育是正面引導的,特别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是陽光的,而外部環境也始終在家長的宏觀管控範圍,那這個人從小到大都會得到良好的教育,即使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個别人有些曲折,但總得來說,這個人的人性應該是心地向善,三觀也是端正的。而如果一個人從小因為各種原因缺失了教育監管,或者父母在人性塑造上存在毀三觀的言行舉止,那這個人極容易沾染不良的習氣,對外部世界的認知,便會偏離正确的軌道,私欲貪婪不可控的風險就會加大,為了達到目的,采取的手段自然會無所不用其極,一旦達到目的,私欲就會極速膨脹到難以置信的地步。
由于人性私欲的客觀存在,而且随着人逐漸長大,人的私欲也是同步發展的。為了個人私欲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滿足,從一個人進入社會起,他就必然為了這種私欲的填充,開始參與社會的分工,為此付出必要的勞動,并最終取得事業上的發展,獲得必要的勞動所得,進而滿足情感上的慰籍和物質上豐裕的欲望。
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人性的善或者惡,與社會意識、人文環境以及國家存亡,有着密不可分的關聯。人性的緻遠與短視,決定着人們的道德水準;人性的善惡與曲直,決定着大衆的生存氛圍;人性的光明與幽暗,決定着國家的興衰成敗。
我們生存的社會,無一秒沒有利益的附着,無一處沒有價值的暗藏。人性的私欲,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無時無刻都面臨着極大的考驗。那些三觀端正、道德高尚的人,始終秉承着君子愛财、取之有道的先訓,有着君子周而不比的理念,在意識上不為利益所困,在言行上不被價值綁架,周周正正做人,光光明明做事。居高位,為國盡責,為民盡力;處市井,潔身自好,獨善其身。而那些私欲居先、貪婪無度的人,場面上八面玲珑、擲地有聲,何等光鮮亮麗,私下裡卻極盡阿谀奉承、搞定上級之功,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是為了滿足個人私欲,一旦登上官位,就會不放棄撈取一切利益的機會,什麼富貴不能淫,什麼威武不解屈,什麼道德禮義等等,都統統抛之腦後。這種人,小到害己,大到破壞社會生态、禍國殃民,遺害無窮,是社會和諧、國家安定的大敵。
曆史經驗證明,人們人性向善、價值觀純正,人民自然生活幸福,社會必定政通人和,國家就會健康發展。反之,人性一旦被私欲膨脹所綁架,人們的價值觀就會被扭曲,社會生态就會被污染,人民安定的生活就會被破壞,社會就會無序發展,囯家政權就會面臨威脅。
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曆史,充分表明人性積極向善,人們祟尚道德至上的價值觀,始終占據着主導地位,決定着社會的發展方向。正是由于三觀正确是社會的主流,我們的社會才能健康穩定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才能和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