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盜墓賊實在太厲害,光盜墓工具就發明了很多種

作為一個人生命最後定格的古墓,它雖然隻是一座墳冢,但是,它卻儲存着墓主人生活時代最珍貴的文化資訊,還揭示了古代墓葬風俗的變化和發展。然而,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古墓經常會發生被人盜掘的現象。

在古代,盜墓行為是非常普遍的,甚至,成為某些地區的風俗習慣。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會把盜墓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

盜墓賊實在太厲害,光盜墓工具就發明了很多種

那麼,盜墓者使用的“洛陽鏟”,到底是誰發明的呢?

為了提升盜墓的速度和效率,一些盜墓者就會自行發明一些盜墓工具。要知道,在古代,下葬的時候,一貫堅持的是“不樹不土”的秘葬制度,再加上,這些古墓又經曆了數年的風雨侵蝕,導緻許多古墓遺留在地表的痕迹都消失不變了。

除了像劉去一樣有着明确的盜墓目标的人之外,大多數盜墓者都需要摸索尋找古墓的位置,由此,判斷墓中陪葬品的多少和古墓的級别。然而,“洛陽鏟”的出現,就是基于這樣的考量。起初,“洛陽鏟”隻是洛陽地區的盜墓者慣用的鐵鏟。

關于這種工具的發明,洛陽一帶流傳着這樣的故事:當時洛陽馬坡村的李鴨子,在趕集途中,發現路邊有人正在用筒瓦狀的短柄鐵鏟子挖土,看起來十分好用,一鏟子就能挖很深。讓他沒想到的是,這種鏟子居然在拔出來的時候還能帶出不少土。

盜墓賊實在太厲害,光盜墓工具就發明了很多種

這個發現讓李鴨子感到驚喜不已,至于他為什麼高興,這就要從他平日裡的盜墓營生說起。

其實,李鴨子一直都在暗地裡從事盜墓活動,而這種鐵鏟子能大大提升他盜墓的效率。他回去之後,就請了村裡的鐵匠也為自己做了一把,挖土的效果跟路邊看到的鏟子一模一樣。後來,李鴨子在盜墓的時候,就一直帶着這把鏟子,他盜墓的成功率也得到了大大提升。

或許這個故事是以訛傳訛,但是,不管“洛陽鏟”是誰發明,這種工具對于後世的貢獻都是巨大的。因為它不僅被盜墓者利用,還為考古工作者廣泛使用。不過,被人們傳的神乎其神的“洛陽鏟”,也并不是什麼神秘武器。

因為,這種工具主要是盜墓者所用,且這一行當又見不得光,是以,久而久之就被神化了。

盜墓賊實在太厲害,光盜墓工具就發明了很多種

其實,“洛陽鏟”就是古代的長條銑、瓦形銑、連箍鏟的改進,這種鏟子體窄,斷面呈半開的月牙狀,鏟頭極為鋒利。現在常見的“洛陽鏟”長三十公分,直徑約為六公分。在“人民公社”時期,“洛陽鏟”一直都是農民挖溝的工具。

因為,這種鐵鏟的适用範圍較廣,是以,六七十年代在不少地區得到推廣。在蘇北地帶,這種鏟子也被稱作小筒鍬。在開挖溝壕時使用,不僅省時省力,效率還很高。但是,需要差別的是,這種鏟子的弧度要小于“洛陽鏟”,可用起來卻不費勁。

後來,盜墓者又對“洛陽鏟”做了一些改動。從前的鏟柄是木制的,盜墓者将其改為分成幾截的鋼管,每截都用螺絲口或卡槽對接。經過改造的“洛陽鏟”,就如同勘探時使用的鑽柄一樣,想要探測更深處的時候,隻需要将幾截鋼管接起來。

而且,這種“洛陽鏟”在平時不用的時候,還可以拆卸後放到包裡,這樣也不容易被别人發現。

盜墓賊實在太厲害,光盜墓工具就發明了很多種

除了“洛陽鏟”外,長沙的“土夫”為什麼會成為盜墓者呢?

洛陽鏟的主要功能并不是挖土,如果是這樣,普通的鐵鍬顯然要比它更友善,洛陽鏟的首要功能是探測。在古代,盜墓者主要通過鐵錐來探測墓穴,雖然,它比洛陽鏟的作用大,但是,因為鐵錐要求使用者具備極強的盜掘技術,是以,并未被廣泛使用。

明代王士性在《廣志繹·江北四省》提到:“洛陽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辘轳汲绠有長十丈者。然葬雖如許,盜者尚能以鐵錐入而嗅之,有金、銀、銅、鐵之氣則發。”可見,古代的墓穴都挖的比較深,通常深度都不會少于十米,有些甚至會到達地下水層。

盜墓賊實在太厲害,光盜墓工具就發明了很多種

像秦始皇的墓穴,就挖的特别深,在《史記·始皇本紀》中記載着其墓穴“穿三泉,下銅而緻椁”。有學者推測,秦始皇的墓穴至少有五百米深。而埋藏如此之深的墓穴,隻有用鐵錐打下去,才能使盜墓者根據泥土的氣味和顔色來判斷底下有無墓葬。

長沙一帶的盜墓活動較為猖獗,洛陽因“洛陽鏟”而聲名遠揚,長沙則是以“土夫子”而名聲大震。“土夫子”特指長沙地區以盜墓為生的人,現代考古學者商承祚曾對“土夫子”一詞進行了考證,發現,這一職業盜墓群體的前身是窯廠挖土的窯工。

因為,長沙地區的古墓數量衆多,且多為春秋戰國時期,是以,很多的窯工在取土的時候,偶爾會發現小古董。當然,發現之後他們通常會将這些古董據為己有,然後,再賣給當地的古玩商,進而,賺取一筆不少的意外之财。

久而久之,這些窯工就嘗到了販賣古董的甜頭,于是,就開始專職做起盜墓的生意。

盜墓賊實在太厲害,光盜墓工具就發明了很多種

根據商承祚的研究結果,這些“土夫子”還有可能是販賣黃泥的農民。“黃泥”主要是指那些土坑墓葬使用的回填土,也被人們稱作“糯米泥”。

由此推斷,這些農民自然是經常在古墓邊行走,是以,他們發現古董也是常有的事。與之前的窯工一樣,這些人也會将古董售賣給古玩商。可能是因為賣古董比賣黃泥賺錢,是以,很多“土夫”就幹脆将盜墓作為了一個賺錢的營生,專門行之了。

可以說,這些“土夫子”在長年累月的盜墓活動中,已經積攢了豐富的經驗。他們可以通過觀察墓葬周邊的土質,判斷古墓的年代。

盜墓賊實在太厲害,光盜墓工具就發明了很多種

譬如:戰國時期的古墓,因為其陪葬品多為青銅器,會出現鏽蝕氧化的情況,是以,周邊的土質也會受到影響。這種變化的痕迹,盜墓行話也叫“銅路”。沿着銅路,盜墓者就可以輕松找到青銅器的埋藏位置。

除了“銅路”之外,根據封土的不同,盜墓者也可以判斷古墓的年代和陪葬品。戰國時期的古墓,往往封土是青色的膏泥;唐宋時期的古墓多為糯米泥;明清時期的封土常用石灰;秦漢時期的封土則會出現水銀、朱砂等物質。不同朝代的下葬風俗,基本上決定了墓葬封土的性質。

甚至,一些經驗豐富的盜墓者甚至可以通過封土的氣味,判斷古墓的年代。

“洛陽鏟”是秦漢時期挖掘古墓使用的工具,而“土夫子”才是盜墓者中的高手。關中地區的古墓,都分布在黃土地,盜掘相對簡單,盜墓者隻需要在古墓上邊挖一個方形的洞口即可。這種盜洞是古代常見的挖掘方式,故也被稱為“關中式盜洞”。

盜墓賊實在太厲害,光盜墓工具就發明了很多種

盜墓者通常會在長方形的盜洞兩邊挖出腳蹬,這樣進出非常友善。

然而,傳統的圓形盜洞,雖挖掘簡單,但是,并不利于實際的使用。因為,這種洞口在開掘之後,盜墓者需要像狗一樣爬進爬出。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古代盜墓者與現代盜墓者果然是“徒孫”關系。但是,不管是哪一種盜洞,盜墓者都離不開繩索的幫助。

這種繩索與“洛陽鏟”一樣,也是盜墓必要的工具。

清朝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盜賊類》,就講到了繩索的用法,徐珂寫道:“焦乃選有膽勇者數人,使手炬,坐竹筐,懸長繩以下。”這種繩索并不是普通的繩索,需要擰結三股以上的大麻皮。這種繩索不僅可以提土拉人,還可以運送墓中的陪葬品,非常的結實耐用。

當然,這種繩索既然可以系人,也可以成為殺人的利器。古時候的盜墓者往往結伴同行,有的人負責下去盜墓,有的人則負責在地上接應。如果,地上接應的人有了私心,就會斬斷這根繩索,讓同伴悶死在洞中,這種被同伴殘害的情況,在考古中時有發現。

盜墓賊實在太厲害,光盜墓工具就發明了很多種

1961年,考古工作者在發掘永泰公主墓葬時發現,墓道内廊有一個洞穴,人們在這個洞口發現了一具遺骸,是一個成年男性。當時考古人員分析,認為這具屍骨應該是一個盜墓者。應該是他的同伴,起了歹心,将繩索抽調,他才被堵死在洞裡的。

盜洞雖然分為方形和原型,但是,盜墓者打開棺材的盜洞,卻大多數都是圓形的,這種“大揭頂”的盜墓方法,如今,也為考古工作者所用。具體來說,這種盜墓方法需要将古墓完全挖開,但是,在挖掘過後,古墓的原始狀态也會被徹底破壞。

這種考古方式也是一種破壞式考古,争議頗多。

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發掘安徽六安王陵一号漢墓時發現,盜墓者采用了“大揭頂”的盜掘方式。根據觀察,棺材上方的圓形大盜洞應當不是“洛陽鏟”所為,而是斧子所為。

盜墓賊實在太厲害,光盜墓工具就發明了很多種

斧子作為傳統的盜墓工具,在被發明之後,就沒有離開過人類的生活。

尤其盜墓,人們講究“利斧不離身”這一點在《太平廣記·再生一》中有着詳細的記載。文中提到:“漢末,武陵婦人李俄,年六十歲,病卒,埋于城外,已半月。俄鄰舍有蔡仲,聞俄富,乃發冢求金。以斧剖棺,俄忽棺中呼曰:‘蔡仲護我頭。’仲驚走,為縣吏所收,當棄市。”

漢朝在下葬的時候,普遍使用的是厚重的木質棺材,譬如“黃腸題湊”就是那個時期的産物。其中“黃腸”指的是棺材外堆砌的黃心柏木枋,“題湊”是指木枋的頭都向内排列。而開鑿這樣的棺椁,最好的工具就是斧子,是以,六安漢墓出現這樣的斧子也并不奇怪。

盜墓賊實在太厲害,光盜墓工具就發明了很多種

現今社會,諸多的盜墓類“懸疑小說”,一直深受年輕人的追捧,古有“三言二拍”這樣的短篇懸疑小說集,現有盜墓筆記這樣的熱門小說。而馮夢龍撰寫的“三言”,其中卷十四中就講了“鬧樊樓多情周勝仙”的故事,周勝仙因朱真的盜墓行為“死而複生”。

文中的主人公朱真出生盜墓世家,家裡存放了父親遺留的盜墓工具,有很多都堪稱“祖傳之物”,馮夢龍這樣描寫了這個故事:

“朱真去床底下拖出一件物事來把與娘看。娘道:‘休把出去罷!原先你爺曾把出去,使得一番便休了。’朱真道:‘各人命運不同。我今年算了幾次命,都說我該發财,你不要阻擋我。’你道拖出的是甚物事?原來是一個皮袋,裡面盛着些挑刀斧頭,一個皮燈盞,和那盛油的罐兒,又有一領蓑衣。”

朱真有很多祖傳的盜墓工具,其中,就包括一個“皮燈盞”。

盜墓賊實在太厲害,光盜墓工具就發明了很多種

盜墓者通常會在夜間行動,是以,攜帶照明工具是十分必要的。這些工具不僅有照明功能,關鍵時刻還能保命。小說中經常提到“人點蠟,鬼吹燈”,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如果真的出現了“鬼吹燈”的情況,盜墓者需要馬上退出墓穴。

根據現代科學證明,“鬼吹燈”現象,其實,是因為墓穴中缺少氧氣的緣故。

因為古墓在被盜之前,通常是密封的狀态,尤其是那些年代久遠的古墓。如果盜墓者進入深達幾十米的墓穴之後,出現燈點不着,或點着之後又熄滅的情況,那麼,就說明墓穴中極度缺氧,如果,長時間滞留,會産生昏厥。

小說裡經常也會出現盜墓者在開棺的時候,“念念有詞”的場景,這種情況确實也是存在的。但是,他們口中念叨的都是乞求墓主人原諒之類的鬼話,有些盜墓者為了壯膽,甚至,與墓主人開玩笑。

故事中的主人公朱真在撬開周勝仙的棺椁後,曾說:“小娘子莫怪,暫借你些個富貴,卻與你作功德。”

盜墓賊實在太厲害,光盜墓工具就發明了很多種

根據時代的發展,陵墓類型的不同,盜墓者所使用的工具也會發生變化。

譬如,秦漢時期的墓穴,大多被埋在深厚的土層中,是以,可以使用“洛陽鏟”以及鐵錐之類的工具。但是,如果遇到在山上或山岩中建造的陵墓,那麼,就需要用鑿,斧之類的工具,是以,那些極富經驗的盜墓者,往往會随身帶着不同用途和形狀的盜墓工具。

級别較高的漢墓,其墓穴深度可達十幾米。即使坑上已經有了許多木制物做防護,但墓穴中的棺椁,還是采用了“黃腸題湊”的葬制,後來,甚至還出現了耳室。魏晉之後,墓穴則多采用磚制,隋唐時期還出現了用鐵汁澆築的墓穴,到了明清時期墓頂則多用糯米汁攪拌石灰勾縫。

古墓的年代越久遠,其墓穴就越深,盜墓者就需要采用不同的工具,才能確定盜掘成功。盜墓工具的與時俱進,也是世人難以想象的。一些盜墓者,甚至會把鏟車,電子探測器,以及定位系統運用到盜墓活動。

北京的老漢山墓在被開掘之前就被盜了多次,而現代的盜墓者,甚至使用了炸藥等工具。

盜墓賊實在太厲害,光盜墓工具就發明了很多種

但是,無論使用什麼工具,盜墓都不是一件容易之事,盜墓的艱辛也正如朱真所說的,“不将辛苦意,難近世間财”。

參考資料:

【《鬼吹燈》、《廣志繹·江北四省》、《史記·始皇本紀》、《盜墓筆記》、《清稗類鈔·盜賊類》、《太平廣記·再生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