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人問“李鴻章是偉人”,别逗了,他若是就沒天理了

“偉人”是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李鴻章算不上。但有些人将其稱為“賣國賊”也罪證不太明顯,至少英俄美日德法六大列強因為“分贓”無法單一吞并我國,汪季新無法提前出生。

(1)李鴻章首先得判定是愛國者還是賣國者,然後才能說是否是偉人

按清朝的觀點不算,按今天的觀點就算。因為,晚清時期我們還沒有“國”的觀念,隻有“朝廷”觀念(但也有疆域概念呀)。李鴻章忠于的是腐朽的晚清政權而不是天下、百姓,失去了傳統儒家的“天下、社稷、君王”觀念。在傳統儒家觀念中,天下是最大的,最應該保護的。但李鴻章隻忠于君王或掌權者,隻忠于能為自己帶來榮華富貴的社稷。

有人問“李鴻章是偉人”,别逗了,他若是就沒天理了

從現代社會觀點看,李鴻章如果是偉人的話,就得要有“貢獻”進行說明。世人最愛講兩點:

其一,他對洋務企業的貢獻。有些人說他創辦了多少洋務企業,但可惜他隻是“洋務企業出資者(清廷和有錢人)間的中介”而非創立者,他的最大價值不是将現代企業管理方式帶入中國,他隻是将“古代的朝廷的買賣以企業這種形式去經營”,洋務企業大部分都是依靠清廷的“壟斷權”才得以生存,但内部人浮于事、貪腐和官員的索取無度,大部分洋務企業都是效率低下、虧損存在。

其二:中國海軍的成型和發展。中國海軍理論上的第一功臣是魏源,實踐上卻是兩大建立者。左宗棠和李鴻章分别是第一、第二個海軍的專業打造者,他們分别是海軍軟體(人才)和自主知識産權的最大提供者、買硬體(武器)的最大貢獻者。

有人問“李鴻章是偉人”,别逗了,他若是就沒天理了

(2)世人對其“鞠躬盡瘁”“卧薪嘗膽”的描述很容易讓人覺得是“偉人”,然而撥開這些“催淚”話語後,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個人利益四個字

“卧薪嘗膽”我批評了多次了,卧薪嘗膽要有成果,而且是在卧在“薪”上嘗“苦膽”用以國強,而不是卧在“金”上嘗“鳳膽”用以自身強大。我們重點說說“鞠躬盡瘁”這個印象。

當我們去看李鴻章的奏折時,經常會看到李鴻章擺困難、講不容易。李鴻章從清廷的腰包裡掏錢搞北洋海軍,用清廷的錢“買買買”戰艦,确實很難。但北洋海軍成軍之時論硬體卻是亞洲第一,并沒有受到改革派内部多大掣肘。

特别是李鴻章死前的詩、遺折,有些人更是感動得涕淚橫流,進而編造出慈禧還失聲痛哭的橋段。真把自己當成不可或缺了。

有人問“李鴻章是偉人”,别逗了,他若是就沒天理了

在1866年,作為曾左李三人中第一個專業搞海防的人,建立福州船政局時的困難。他受到了清廷保守派、英國人和法國人、李鴻章派系的改革派的共同掣肘(李鴻章隻是受到保守派圍攻而已)。左宗棠在奏折裡抱怨過多少?

有的人天生就是“影帝”,有的人天生就是“幹事兒的人”。但如果你隻看到表演而忽略了表演後面的實質,那麼,得出的結論隻能是錯誤的。

古代社會官員貪腐:除了軍事武器、行政、和家人開辦諸如銀号等商業機構外,晚清時期的官員又多了借助簽協定得到列強的行賄、開洋務企業或者買股票或者以權力得到暗股等好處、牽線賣地或開礦許可證以及至少辦企業上班等多種途徑。

那麼,李鴻章對以上這些都有參與。那麼,他的鞠躬盡瘁、忙裡往外與為他的家庭、他的家族、他的親信牟利有高度相關。例如“甲午戰争”為日本人提供軍事情報、平時倒賣武器的親外甥張士珩等家族成員的問題怎麼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