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個深受中國影響的國家,不管是日本的通行文字,還是日本文化當中的茶道、禮儀、服飾都濃濃的帶着華夏元素,是以在國際上日本也是流傳着“小中華”一稱,不過日本人從不承認自己跟中國有太多的關系。

日本最早跟中國來往,是在隋唐時期,公元607年,日本就派使者面見隋炀帝,然而日本在國書當中寫着:日出處天子至書日沒處天子無恙,日本将自己稱作日出天子,隋炀帝為日落,這讓隋炀帝怎麼開心的起來,這次外交也已失敗告終。
不過在隋唐之前,少有日本的記載,日本人的由來也一直是一個謎團,中國關于日本人最早的記錄是在《山海經》當中,周朝的《海内北經》記載:蓋國在钜燕南,倭北。倭屬燕,而其餘的一些文獻也是記載中國人口大量向東海島嶼遷居。
目前在北海道就居住這2萬5千多阿伊努族人,他們屬于東亞類型的蒙古人種,這支蒙古人種是不是日本人的起源呢?這點難以得知,不過日本遺傳學研究所對于北海道阿伊努民族與沖繩人進行了一個基因研究。
他們檢測3800年前的繩文女性和現代人類進行一個基因對比,結果基因檢測主要為繩文人和彌生人混血更多,而北海道和沖繩地區保留的遺傳特征則更加多,也就是說日本人是繩文人和彌生人混血而成。
何為繩文人呢?有專家認為繩文人是最原始的蒙古人種,屬于西伯利亞的東部民族,烏爾奇人和北亞的尼夫赫,是俄羅斯的一個民族,目前位于黑龍江下遊,而彌生人又帶着彌生文化。
彌生文化講的是,日本出土的彌生式陶器而得名,此時的中國剛好是秦漢時期,在彌生文化的遺址當中,還出土了大量的銅劍、銅鉾、銅铎等。而秦漢兩代的鍛造青銅器技術是較為發達。
有學者認為銅出現在日本,秦漢時期中國人就大量的東渡了,其中徐福就是代表性人物,日本文獻徐福傳當中,也有日本傳國重器三:曰劍、曰鏡、曰玺,皆秦制也,徐福雖然消失在曆史當中,但毋庸置疑給日本文化造成了沖擊。
漢代時,漢武帝在公元前109年在北韓設立四郡統治北韓北部,漢人開始遷居北韓,不過到了公元313年,北韓推翻了漢代統治機構,停留在哪裡的漢人,一部分回到了漢朝,一部分向南方遷居。
在《日本書紀》當中也有:應神十四年,是歲,弓月君率一百二十縣人自百濟到日本,日本人也稱這部分漢人為“歸化人”或者“渡來人”,雖然說上去有些不好聽,但日本人大多數人都是混種人,雖然日本一再強調自己的單一民族,但想要忽視證據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