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榆林府谷寨山遺址:等級制或許從這裡開始

俗話說,“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陝西的黃土埋皇上”。作為文物大省的陝西,曆史悠久,文物遺存衆多。僅2020年,陝西開展各類考古項目179項,發掘古墓葬3956座、古遺址10.58萬平方米。

2021年1月, “2020年陝西首屆六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為讓考古項目走進公衆視野,幫助人們了解考古工作。從今天起,本台将推出系列報道,為您講述這六大考古新發現背後的神秘故事。

第一篇《榆林府谷寨山遺址——等級制或許從這裡開始》

府谷寨山遺址位于榆林市府谷縣,處于陝西、山西、内蒙三省(區)交界處,位于神木石峁遺址東北約60公裡處,是石峁文化的次級聚落。

神木石峁遺址主體内涵為距今約4000年左右的石砌城址,是中國北方地區龍山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的超大型中心聚落。

榆林府谷寨山遺址:等級制或許從這裡開始

石峁文化地域範圍

榆林府谷寨山遺址:等級制或許從這裡開始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 邵晶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 邵晶:“為什麼要發掘寨山、研究寨山?寨山和石峁是分不開的。從2011年開始,我們在石峁連續10年的考古工作,正式提出了石峁文化以及背後的石峁王國。而府谷寨山石城,是處在石峁核心地位下的二級或三級聚落。”

寨山石城發現并初步确認是在2015年。城内北部廟墕地點發現的“高台基址”,與石峁皇城台性質相類似,可能為寨山石城的“核心區域”。經過發掘,目前,寨山石城共清理石峁文化墓葬20餘座,出土玉器、陶器等多種随葬品。根據葬具、壁龛及殉人情況可分為四類。

榆林府谷寨山遺址:等級制或許從這裡開始

2020M4右手部玉器

邵晶:“第一類,有殉人、有壁龛、有墓棺;第二類,無殉人、有壁龛、有墓棺;第三類,無殉人、無壁龛、有墓棺;第四類,三無。這些墓葬規模大小,從一到四,由大變小。是以,寨山墓地是可以反映等級差别的。”

除過墓葬形制的差別,最高等級墓葬的随葬品和殉人情況,也反映出4000年前中國北方地區早期國家形态下的喪葬禮制和等級意識。

邵晶:“第一類墓呢,墓主人在墓棺之内有比較多的玉器随葬,最為重要的是在口部發現了三角形玉片,和在右手部發現的镞形玉飾,這應該是發現比較早的口含和手握。這位女性殉人,在生前遭到了非常暴力的對待,然後再作為殉人埋葬下去。”

榆林府谷寨山遺址:等級制或許從這裡開始

寨山遺址2020M4壁龛及随葬器物

這些都為研究中國早期國家起源、發展的模式和程序提供了重要的墓葬材料。同時作為石峁的次級聚落,也彌補了石峁遺址被嚴重盜掘的重大缺憾。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 邵晶:“四類墓葬應該是代表了不同等級身份的人群,這也是研究國家起源和文明起源非常重要的一筆材料。這些墓葬并不是孤立的,共同建構起石峁文化墓葬的基本架構,是研究河套地區聚落與社會的重要考古學材料,展現了4000年前,中國北方地區早期國家形态中的等級意識和喪葬禮儀。”

榆林府谷寨山遺址:等級制或許從這裡開始

2020M4壁龛及随葬器物

西北大學文化遺産學院教授張宏彥介紹,中華文明起源是近十多年來學術界最重大的學術課題之一,而文明的要素往往産生于史前時期。石峁的發現可謂石破天驚,而寨山遺址的發現發掘,則證明了石峁文化是由一個多層級管理體系構成的複雜社會。同時,成年人之間從平等向不平等發展。

西北大學文化遺産學院教授 張宏彥:“這兩點說明,石峁文化,它已經脫離了史前文化的那種簡單的,或者平等社會的狀态,進入到了一個複雜社會、不平等社會的狀态。甚至可以說,它已經邁進了文明的門檻。是以說,寨山遺址的發掘,正是起到了這樣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而在中國史前考古中,第一次從考古發掘證明了這樣一種多層級管理體系的存在、不平等社會的存在。”

監制:康樂群

責編:吳 偉

記者:林 炎

編輯:拓紫雲

轉載自:聽陝西

原标題:揭秘文物遺存的故事(1 ) | 榆林府谷寨山遺址:等級制或許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