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榆林府谷寨山遗址:等级制或许从这里开始

俗话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作为文物大省的陕西,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众多。仅2020年,陕西开展各类考古项目179项,发掘古墓葬3956座、古遗址10.58万平方米。

2021年1月, “2020年陕西首届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为让考古项目走进公众视野,帮助人们了解考古工作。从今天起,本台将推出系列报道,为您讲述这六大考古新发现背后的神秘故事。

第一篇《榆林府谷寨山遗址——等级制或许从这里开始》

府谷寨山遗址位于榆林市府谷县,处于陕西、山西、内蒙三省(区)交界处,位于神木石峁遗址东北约60公里处,是石峁文化的次级聚落。

神木石峁遗址主体内涵为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石砌城址,是中国北方地区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的超大型中心聚落。

榆林府谷寨山遗址:等级制或许从这里开始

石峁文化地域范围

榆林府谷寨山遗址:等级制或许从这里开始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 邵晶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 邵晶:“为什么要发掘寨山、研究寨山?寨山和石峁是分不开的。从2011年开始,我们在石峁连续10年的考古工作,正式提出了石峁文化以及背后的石峁王国。而府谷寨山石城,是处在石峁核心地位下的二级或三级聚落。”

寨山石城发现并初步确认是在2015年。城内北部庙墕地点发现的“高台基址”,与石峁皇城台性质相类似,可能为寨山石城的“核心区域”。经过发掘,目前,寨山石城共清理石峁文化墓葬20余座,出土玉器、陶器等多种随葬品。根据葬具、壁龛及殉人情况可分为四类。

榆林府谷寨山遗址:等级制或许从这里开始

2020M4右手部玉器

邵晶:“第一类,有殉人、有壁龛、有墓棺;第二类,无殉人、有壁龛、有墓棺;第三类,无殉人、无壁龛、有墓棺;第四类,三无。这些墓葬规模大小,从一到四,由大变小。所以,寨山墓地是可以反映等级差别的。”

除过墓葬形制的区别,最高等级墓葬的随葬品和殉人情况,也反映出4000年前中国北方地区早期国家形态下的丧葬礼制和等级意识。

邵晶:“第一类墓呢,墓主人在墓棺之内有比较多的玉器随葬,最为重要的是在口部发现了三角形玉片,和在右手部发现的镞形玉饰,这应该是发现比较早的口含和手握。这位女性殉人,在生前遭到了非常暴力的对待,然后再作为殉人埋葬下去。”

榆林府谷寨山遗址:等级制或许从这里开始

寨山遗址2020M4壁龛及随葬器物

这些都为研究中国早期国家起源、发展的模式和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墓葬材料。同时作为石峁的次级聚落,也弥补了石峁遗址被严重盗掘的重大缺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 邵晶:“四类墓葬应该是代表了不同等级身份的人群,这也是研究国家起源和文明起源非常重要的一笔材料。这些墓葬并不是孤立的,共同构建起石峁文化墓葬的基本框架,是研究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的重要考古学材料,体现了4000年前,中国北方地区早期国家形态中的等级意识和丧葬礼仪。”

榆林府谷寨山遗址:等级制或许从这里开始

2020M4壁龛及随葬器物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张宏彦介绍,中华文明起源是近十多年来学术界最重大的学术课题之一,而文明的要素往往产生于史前时期。石峁的发现可谓石破天惊,而寨山遗址的发现发掘,则证明了石峁文化是由一个多层级管理体系构成的复杂社会。同时,成年人之间从平等向不平等发展。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 张宏彦:“这两点说明,石峁文化,它已经脱离了史前文化的那种简单的,或者平等社会的状态,进入到了一个复杂社会、不平等社会的状态。甚至可以说,它已经迈进了文明的门槛。所以说,寨山遗址的发掘,正是起到了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在中国史前考古中,第一次从考古发掘证明了这样一种多层级管理体系的存在、不平等社会的存在。”

监制:康乐群

责编:吴 伟

记者:林 炎

编辑:拓紫云

转载自:听陕西

原标题:揭秘文物遗存的故事(1 ) | 榆林府谷寨山遗址:等级制或许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