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文 | 嗷嗷胡

此時此刻,上海臨港特斯拉工廠,超過660攝氏度的液态鋁合金,在6000噸壓力下被注入模具。幾分鐘之前是一攤鋁水,幾分鐘之後模具打開,已經是一具成形的Model Y一體式後車身底闆。

這是汽車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批量生産如此尺寸的壓鑄鋁合金部件。從2021年初至今,僅在中國特斯拉就已傳遞了超過13萬輛Model Y,每一輛的後車身底闆都是壓鑄一體成型的。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壓鑄部件的位置和規模

正在生産的Model Y隻是個開始,去年特斯拉在電池日高調宣布了一系列新技術,其一便是壓鑄成型的前車身+後車身(目前隻有後車身為壓鑄)。配合新的CTC電池包,整體可以實作減重10%、續航增加14%、減少370個零部件,不妨換算一下應用這些技術的新Model Y會有何等表現?

今年上半年,德克薩斯州的特斯拉工廠開始試制壓鑄前車身;不久後德國柏林生産的Model Y,将是擁有4680電芯、CTC電池包、前後壓鑄車身的“完全體”。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壓鑄前車身+CTC電池包+壓鑄後車身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德州工廠生産的Model Y壓鑄前車身

車身,或者說白車身結構(body in white),是直接定義一輛汽車“身份”與“使命”的關鍵和根本。這一點本胡天天睡覺做夢都在念叨,新來的朋友不妨跳轉《為什麼我一定要你關心“車殼子”?》。

部分車身采用壓鑄一體成型,好處在方方面面:生産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車身重量更輕、剛度更高。落到俺們消費者身上,就是車價可以更便宜(隻是“可以”,下同)、續航可以更長、舒适性可以更好、操控可以更強……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今天國産Model Y能賣到28萬元起,可能就靠後車身采用一體壓鑄,成本省掉了那麼幾百幾十幾塊幾毛幾——可千萬别嫌少。要知道在主流民用車價位,多三位數人民币是足以讓廠商打碎了牙往下咽的。

要明白壓鑄一體成型怎麼個好法?我們得談談車身是怎麼造出來的了。

從沖壓焊接,到一體壓鑄

衆所周知,車身的主要材質是金屬。要将金屬原料加工為車身部件,正常的做法是沖壓成型。沖壓,白話講就是把金屬闆材放在預先設計好的模具上,擠壓成模具規定的樣子。跟月餅模子差不多,隻不過這個“月餅”隻有最上面的薄薄一層(闆材)。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不過标題中的“壓”并不是指沖壓這個“壓”。

無論多麼複雜的沖壓設計,部件終究是從闆材(面)或型材(管)得到的,不大可能直接得到一個非常立體的結構——完整的車身可是一個大型立體架構。是以這些沖壓件要進入到焊接工廠中的房間,彼此“拼”成一整個車身。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或者,還有另一種辦法。

不直接利用金屬原料,而是将金屬加熱到熔融狀态,然後“趁熱”将液态金屬澆入模具中,等金屬冷卻固化,就得到了符合模具形狀的零件,這就是鑄造。壓鑄是鑄造中的一類,靠高壓強制驅動原料進入模具,可以用來制造較為複雜的精密零部件。

白話講,就是把金屬化成水,然後用“注射器”打進模具裡,“放涼了”拿出來就是固态成品——基本原理就這麼簡單。因為是有動力擠壓(壓鑄),是以模具可以做得複雜一些曲折一些,熔融金屬依然能比較好的填充整個模具。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壓鑄其實常有

其實壓鑄并不是什麼新玩意兒,甚至很可能你的車上就有壓鑄件——隻是體積沒有Model Y後車身這麼巨大。

壓鑄能夠一次制造出更複雜、更立體的部件,而不必先沖壓再焊接(是以絕大多數時候“壓鑄”二字前後一定跟着“一體成型”)。因為這個特性,壓鑄特别适合制造大批量生産、同時又複雜不規則的零部件。

車身上有許多需要“不規則”的地方。傳統的沖壓工藝,隻要是由一塊鋼闆制成,無論被沖壓扭曲成什麼樣,部件不同部位的厚度都是一緻的。但有些地方需要高強度/剛度,有些地方又不需要那麼高,即材料必然會有備援。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TWB雷射拼焊,門環采用不同厚度拼接,實作減重效果

重量是永遠的敵人。為了減少這種備援,人們發明了TWB和TRB技術,可以一定程度上按照預設,使同一塊鋼闆不同部位的料厚有所變化,進而實作“按需下料”。但這依然不夠靈活自由,減重幅度和應用範圍也有限。

真正的大殺器則是直接上鑄鋁,利用鑄造模具的高度靈活性,預先為部件的各個部分設計好目标強度、配置設定好相應厚度(當然鋁材本身也能減重)。不僅是不同部位的厚度可以自由變化,還可以設計特定方向的加強結構,“四兩撥千斤”。如果采用普通闆材,可能要高得多的重量才能達到設計目标。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注意靠左側/後部的加強筋變為橫向,加強縱向強度以抵禦追尾

一直以來,車身上的鑄鋁廣泛應用在懸架減振器塔頂。因為塔頂是路面應力傳導到車身的最直接部位,需要極高的局部剛度,而形狀又十分複雜。傳統的塔頂由多個部件焊接而成,這本身就不利于減重,再要想達到高剛度,幾乎必然需要極大的厚度/重量。

鑄鋁呢?一個部件就解決了,工序少而簡單,重量輕且剛度大。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奔馳C級W204的焊接塔頂,需要四個部件拼焊而成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新C級的鑄鋁前塔頂,加強筋清晰可見

塔頂幾乎是門檻最低的鑄鋁部件,目前在中型豪華車以上,鑄鋁塔頂幾乎是标配。甚至零跑C11這樣走廉價堆料路線的新造車,除了雙叉臂前懸架,前塔頂也用上了鑄鋁。更大的鑄鋁部件則要到更進階别,此前提到奧迪A7為了減少掀背門對剛度損失,就在C柱頂端“關節”使用了鑄鋁件進行彌補(《掀背三廂車為何總是不入流?》)。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注意标紅的前塔頂也是鑄鋁

在Model Y之前,一體式鑄鋁工藝最大的部件,差不多就是車身的前後縱梁。這是凱迪拉克CT6的後車身縱梁,密密麻麻的加強筋展現出這是一個鑄鋁部件。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奔馳上代C級的鑄鋁後橋橫梁

而大型鑄件不常有

到了Model Y,特斯拉大筆一揮,将整個後車身底闆、後輪拱、後橫縱梁在内的一大部分,全部做成了一個鑄鋁件——這部分車身在Model 3上需要70個零件組成,更不要說柏林工廠後續的新版本,将前車身也做成了一體式鑄鋁件。

其實可想而知,大型鑄鋁部件直到今天才被特斯拉搶先應用,絕不是沒有原因的。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一張著名的圖,從Model 3的70個件到Model Y的2個,最新版本整合程度更高

壓鑄工藝啥都好,一方面讓零部件一體成型,減少了零部件數量和連接配接工序;另一方面鑄鋁實作了高度靈活的厚度和結構,輕松兼顧了輕量化與高剛度。但以往鑄鋁都是小部件,原因自然是鑄鋁件一旦體積做大,就會有難以解決的問題出現。

首先是需要更大的壓鑄機。特斯拉Model Y的後車身重大概80kg,這就需要壓鑄機能夠一次性壓入80kg的液态鋁合金。隻有當如此規模的壓鑄機被研制成熟,才可能制造這樣大小的鑄鋁部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壓鑄機可以一次性注入200kg原料。

柏林工廠Model Y的鑄鋁前車身,重量據說達到130kg,這意味着壓鑄機必須能夠一次性壓入130kg鋁水。特斯拉之是以先上後鑄鋁車身(80kg),并且前鑄鋁部件是在全新的柏林和德克薩斯工廠率先啟用,原因應該就是在等待更大的壓鑄機到位,并直接運抵新工廠。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其次是鑄造如此大的部件,本身就存在很大挑戰。壓鑄原理看似簡單,無非就是把液态金屬壓入模具嘛,但要想獲得高品質的大型部件卻問題重重,出品穩定的大型壓鑄機說是大國重器毫不誇張(上海工廠壓鑄機就來自國内的力勁集團)。

液态的金屬并不“聽話”,在被高壓壓入模具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紊流、雜質等異常。越是複雜的部件/模具,越是容易發生填充不足之類的問題。模具中原有的氣體和随料進入的氣體,可能讓部件内部存在氣孔。部件缺陷時刻圍繞着鑄造過程,越是大體積部件可能出問題的地方越多,而汽車車身顯然是容不得缺陷的。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最後是大體積與高強度的沖突。大體積的車身部件,更可能需要承擔抵禦碰撞的任務,也就更加需要高強度。但偏偏,一般鑄鋁件需經過熱處理(固溶、時效,類似鋼材中的淬火),才能獲得高硬度高強度,而熱處理必然帶來熱脹冷縮的體積變化,越是大體積部件,這個形變誤差的影響就越大。

特斯拉最後是找到了一種無需熱處理的特殊鋁合金材質,才實作了Model Y的大型鑄鋁後車身。今年10月,蔚來宣布成功驗證了可用于大型壓鑄件的免熱處理材料,并将于第二代平台車型應用。找到無需熱處理(潛台詞是依然可滿足強度需求)的材料,是大型壓鑄件應用的關鍵。

您的Model Y,正在被“壓”出來|技術流

特斯拉專dà利bǐng,可怕的四方向同時壓鑄,注意中間成品是一具完整車身

前後車身皆為壓鑄一體成型的Model Y還沒真正量産,特斯拉早就在展望更遠的未來。很早之前,特斯拉就送出過一個車身整體壓鑄的專利。

要知道上面所說的“後車身”,其實隻是“後車身的一部分(當然,是比較關鍵的下半部分)”,終究還是要和其他車身部件連接配接。而特斯拉更加雄心勃勃的未來,是整個車身由單次壓鑄一體成型——真正實作字面意義上的“一步到位”。

這樣科幻的一體壓鑄車身還很遙遠,光是能容納幾百千克原料的壓鑄機就得些年頭,更不要說如何設計這樣複雜的模具、如何保證如此複雜的流場下不出現缺陷、如何確定整車壓鑄後擁有足夠的強度等等。

其實車身部件的內建化、關鍵部件的鑄鋁化,一直都是汽車工業努力的方向。特斯拉作為攪局者,則是把一直滾動着的皮球向前踢遠了一大截,自然也引來了很多追趕者。據說包括蔚來在内的幾家車企已經在尋求大型鑄鋁件,當特斯拉逐漸靠一體鑄鋁獲得更多優勢,新造車企業對于産品力突破的饑渴,沒準兒真會将這皮球踢得更快更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