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婦把飯菜分給破落戶吃,多年後破落戶成為王爺,用千金作為回報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本是平民出身,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由于無官無爵,而且又不從事生産,是以生活異常落魄。起初,韓信還能靠變賣家産為生,但等到家裡面的東西被他賣得精光後,便隻能淪落到靠“蹭飯”為生的窘境,由是屢遭鄉人的鄙棄(“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見《史記·卷九十二》)。

老婦把飯菜分給破落戶吃,多年後破落戶成為王爺,用千金作為回報

韓信出身平民,早年間生活窮苦

一開始,下鄉南昌亭長因為看到韓信相貌不凡、見識過人,很是欣賞他,便經常招呼他到家中吃飯。然而韓信接連數月都到亭長家“蹭飯”,時間一長便讓亭長的妻子無比嫌棄。亭長的妻子為了把韓信趕走,便每每一大早便做飯、吃飯,等到韓信按照之前的飯點趕來時,卻發現沒有給他留下任何的飯菜。

正所謂“人要臉樹要皮”,韓信雖然人窮但志不短,因為受不了亭長妻子的羞辱,一怒之下甩門而去,此後便再也沒有登門(“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飲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引文同上)。

老婦把飯菜分給破落戶吃,多年後破落戶成為王爺,用千金作為回報

韓信四處“蹭飯”,招緻鄉親們的鄙棄

然而志氣畢竟代替不了飯菜,吃飯問題依舊是困擾韓信的大問題。為了弄到食物,韓信便經常在護城河邊釣魚,由于常常釣不到魚,常常餓得眼冒金星。某日,韓信又在河邊釣魚,由于腹中餓得發慌,身體不停地抖動。恰巧這一幕被經常在河邊漂洗衣服的老婦(即“漂母”)看到,後者因為可憐他,便拿出自己帶來的飯分給他吃,一連幾十天都是如此。正因為這些食物,韓信才僥幸免于被餓死。

等到漂洗工作結束後,漂母要跟同伴回鄉,臨走前最後一次拿食物給韓信吃,并跟他作别。對于漂母數十天的養護之恩,韓信感激涕零,便信誓旦旦地跟她講:“等到我韓信富貴了,一定要重重地報答您老人家。”沒想到漂母聽後很是生氣,便數落他說:“堂堂七尺男兒竟不能養活自己,丢不丢人?老身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哪裡是希望得到你的報答呢?”韓信聽後,心中甚是慚愧。

信釣于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引文同上。

老婦把飯菜分給破落戶吃,多年後破落戶成為王爺,用千金作為回報

韓信發誓報答漂母,後者卻數落他

韓信既然自負有經天緯地之才,再加上漂母的一頓批評教育,終于明白自己不能坐困愁城,在淮陰這個小縣城渾渾噩噩的過一生,而是應該勇敢地走出去,闖出一片自己的天空。是以數年後,等到項梁、項羽叔侄起兵并渡過淮河後,韓信便仗劍從軍,由此開啟一段轟轟烈烈且無比傳奇的“創業之路”。

韓信雖然服侍項梁叔侄多年,但可惜“明珠暗投”,根本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蹉跎數年依然隻是個持戟之士(秦漢時的宮廷侍衛官)。韓信不甘心就此埋沒才華,便轉投到劉邦陣營,經過相國蕭何、大将夏侯嬰的大力薦舉,終于獲得劉邦的重用,被任命為大将軍。

老婦把飯菜分給破落戶吃,多年後破落戶成為王爺,用千金作為回報

在蕭何的舉薦下,韓信成為漢軍大将軍

楚漢戰争期間,韓信作為漢軍主帥,先是擊破楚軍于京、索之間,接着又陸續消滅或征服西魏(魏豹)、代(陳餘)、趙(趙歇)、燕(臧荼)、齊(田廣)等國,并參與漢軍對楚軍的最後總決戰,在垓下大敗項羽後,又逼迫其自殺于烏江岸邊。在劉邦滅亡項羽的過程中,韓信經曆大小數百場戰鬥,一向是用兵如神,幾乎從未敗績,故被後世尊稱為“軍神”,名氣可跟吳起、白起等人比肩。

漢朝建立後,高帝劉邦鑒于韓信功勞甚偉且手握重兵,便在解除其兵權的情況下,冊封他為楚王,定都下邳(“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引文同上),統治包括老家淮陰在内的大片地區。昔日不名一文的窮小子,如今一躍而成為萬人之上的諸侯,實在是過于傳奇。

老婦把飯菜分給破落戶吃,多年後破落戶成為王爺,用千金作為回報

韓信出将入相,在建國後被封為楚王

韓信就任楚王後沒多久,便命人迎請當年周濟過自己的漂母,賞賜給她千斤黃金,以作為報答(“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引文同上),這便是成語“一飯千金”的典故由來。俗語道“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從韓信對待漂母的态度來看,他的确稱得上是一位知恩圖報的君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