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00名日軍被圍,國軍上校要在水源下毒,王震:我第一個不同意

1937年9月,中國第2戰區28萬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14萬人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了第一場大會戰,史稱太原會戰。

1000名日軍被圍,國軍上校要在水源下毒,王震:我第一個不同意

太原會戰曆時2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日軍傷亡3萬人,中國軍隊傷亡10萬以上,最後會戰以中國失利告終,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的正規戰争宣告結束。

就太原會戰雙方來說,日軍在武器裝備方面占有相當的優勢,但是日軍畢竟是勞師遠征,中國軍隊不僅數量是對方的一倍多,而且對地形熟悉,還是本土防禦,最後為什麼會戰敗呢?

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充分發動群眾,沒有讓日軍陷入人民戰争的汪洋大海,是以中共中央指出:

八路軍必須充分發動群衆、充分依靠群衆,争取廣大人民群衆的支援,是打敗日軍的根本途徑。

當時在晉西北的120師359旅,在旅長王震的帶領下,充分發動人民群衆,充分考慮群衆的利益,當群衆利益和作戰企圖相沖突時,仍然把群衆利益放在第一位,圍困苛岚縣城戰鬥就是一個例子。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後,八路軍不斷在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切斷日軍的交通運輸線,不斷對日軍進行山地遊擊戰,積小勝為大勝,日軍在正面戰場的行動受到了極大的牽制。

侵華日軍為鞏固其後方,策應對晉南的進攻,1938年2月中旬,日軍集中1萬餘兵力向我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進攻。我八路軍第120師當即令359旅主力北上,阻擊向興縣進攻之敵。

120師的武器裝備比較差,多數步槍沒有槍刺,彈藥也少得可憐,一支步槍能配3發子彈就算非常奢侈了。但是359旅的士氣特别高昂。

時值初春時節,當時的天氣要比如今冷得多,晉西北大地仍然積雪皚皚,寒風刺骨,原野上的樹木光秃秃的,在狂風中發出尖厲的呼嘯。

晉西北大地是中日戰争的重要戰場,戰争吞噬了原本生機勃勃的大地,一座座被日軍燒毀的房屋突兀其間,更顯得分外蒼涼。

自然界的蕭森景色和日軍踩躏我國土的慘象,使359旅的官兵感覺非常壓抑,走在隊伍前端的359旅旅長王震心情顯得尤為壓抑,也更加意識到肩上擔子的沉重。

當時日軍的部署是前重後輕,他們還沒有摸到中共遊擊戰術的門道,359旅采取分散行軍、集中兵力攻擊的戰法,一舉将苛岚縣縣城之内的敵軍圍了起來。

旅長王震是一個急性子的人,他打仗不怕死、沖鋒不要命,隻要一接到戰鬥任務就來勁,他指揮全旅于1938年3月7日逼近苛岚城下,以迅速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城南、城東的高地,并控制了城西北的制高點。

苛岚城城内的日軍為第26師團千田聯隊1000餘人,與我軍經過一系列戰鬥後緩過神來開始組織防禦,由于我軍缺少重武器,一時久攻不下,王震下令暫緩進攻。

王震帶領參謀人員一起登上苛岚城附近的山頭察看苛岚地形。

苛岚城座落在三山環抱之中,附近的山上有長城的遺迹,幾棵老樹迎着寒風,不甘屈服地挺立着。

1000名日軍被圍,國軍上校要在水源下毒,王震:我第一個不同意

苛岚城不算大,但卻相當堅固,牆結實,城門高大。他們俯視城裡,隻見日軍橫行霸道,屠戮婦幼,屍遺街巷,一派慘象。

苛岚城的城南有一個小水渠直通苛岚城内,如果控制這個水源,那麼城内的日軍将不戰自敗。因為晉西北尤為缺水,苛岚城更是如此。

察看地形回來,王震旅長當即組織大家研究部署,請大家發表意見,大家的意見比較一緻,控制水源,迫敵出逃,然後在運動中予以殲滅。

就在這時,國民黨當局派駐120師的上校聯絡官陳宏模來到了359旅,他對衆人說:

“各位的戰法未免太過迂腐,古人雲,兵者,詭道也,與其控制水源,我們為何不悄悄在水源裡下毒,這樣将一衆日軍毒死豈不更好,也減少無謂的傷亡。”

衆人一聽陳宏模的建議,都不禁覺得眼前一亮,這的确是一個好辦法,看着衆人的表情,陳宏模有點得意,心道:這些土八路畢竟是太土,這麼簡單的計策都想不出來,還打什麼狗屁遊擊戰。

然而王震的臉色卻不甚好看,他盯着陳宏模問道:

“苛岚城内還有好幾千老百姓,如果我們下毒,這些老百姓勢必也會中毒,敢問聯絡員,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

陳宏模說道:“王旅長、古人有雲:慈不掌兵,無毒不丈夫,死幾個老百姓算什麼!再說他們也是為抗日而死的,死得其所!”

王震看了看衆人,竟然見有人微微點頭,心中不禁惱火,他沒有直接回答陳宏模的話,而是問道:“敢問陳聯絡員,你這麼會打仗,你能說一說為什麼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一潰千裡嗎?”

陳宏模道:“那是閻老西不聽蔣委員長的号令,如果他能夠聽參謀部的意見,太原也不緻于失守。”

王震說道:“我倒是認為,你們在正面戰場一再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沒有老百姓的支援,沒有老百姓的支援,情報從哪裡來?兵員從哪裡來?糧食從哪裡來?我們講究軍民魚水情,是以我們不能在水源裡下毒,在水源裡下毒,我王震第一個不同意。”

看着王震威嚴的表情,陳宏模搖了搖頭,沒有再說話。

王震一看也不能太駁陳宏模的面子,他說道:“陳聯絡員,我們肯定打好這一仗,絕不讓日軍逃脫。”

王震指令部隊堵塞了通向城裡的水渠,水源被斷後,日軍一下子慌了手腳,不斷派出部隊前來取水,王震則在水源邊埋伏了部隊,等日軍取水時立即圍殲。

日軍傷亡了上百人,僅搶得了幾桶水,日軍還能忍受一下,但是日軍戰馬就不行了,日軍夜裡偷偷出來讓戰馬飲水,結果在我密集的機槍火力下,日軍的一匹匹戰馬倒在水源地。

1000名日軍被圍,國軍上校要在水源下毒,王震:我第一個不同意

轉眼苛岚城的日軍已經斷水三天,好在還有一點積雪,日軍隻好把積雪燒化以解決飲水危機,然而還是杯水車薪。

1938年3月10日下午,王震正準備吃飯,717團團長劉轉連報告:“敵人打開城北門跑了,我們的部隊正在追擊!”

王震一邊從飯盒裡抓起幾個山藥蛋吃,一邊翻開地圖對劉轉連說道:

“敵人是騎兵,我們步兵追不上。現在天已經擦黑了,估計他們跑不了多遠,很可能在三井鎮住下。你們立即派出騎兵偵察隊,摸準情況。如果敵人在三井鎮宿營,我們就夜襲三井,全殲該敵于三井!”

王震判斷的沒錯,敵人果然在三井鎮宿營了,日軍也知道三井鎮不安全,處于八路軍的攻擊範圍内。

但是日軍在苛岚城被困3 天,個個饑渴難耐,不得不在三井稍事休息,以恢複體力。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他們剛到三井,便有當地人民群衆向359旅報告了這一情況。

三井鎮距苛岚縣城約50公裡,這是一個座落在山溝裡的小鎮,這個小鎮軍事地位十分重要,在鎮的四周有一圈土城牆,一條大道盤通鎮内南北。

村民們大多靠東居住,房屋零亂地散列着,方圓不過一二公裡。鎮的兩邊是高高的黃土塬,整個地勢好似古羅馬鬥獸場。

敵人剛到三井,359旅的部隊就跑步趕到并迅速展開,當夜王震指揮部隊向被圍敵人發起了攻擊,雙方進行激烈的戰鬥。日軍拼死抵抗。

王震考慮到我們部隊新兵多,夜間聯絡不暢,當晚徹底解決戰鬥有一定的困難,于是他決定停止攻擊,指令各營就地休整,并派部隊監視敵人,待天破曉再行聚殲。

1000名日軍被圍,國軍上校要在水源下毒,王震:我第一個不同意

第2天剛破曉,我軍便發起了殲滅殘敵的攻擊。

突然,空中飛來數發炮彈落在我們的陣地上,日軍殘餘200多人乘機逃向五寨。

日軍僅有的一門山炮已被我軍奪取,日軍哪來的山炮?我軍很快查明是國民黨軍趙承绶部從向家坡打過來的炮。

趙承绶部的1個炮兵連,本是商定參加這次戰役的,但是,由于盲目射擊,不僅沒有打着敵人,反而幫了敵人的忙。

經過1夜激戰,我旅除殲滅日軍300餘人外,還繳獲了一批武器彈藥和其他軍用物品。

不過這次戰鬥我軍傷亡也不小,718團2營營長劉源遠、717團政治處主任劉理明等指揮員都在戰鬥中犧牲。

這時國民黨軍那個上校聯絡官陳宏模對王震陰陽怪氣地說:

“王旅長,祝賀你們在三井打了大勝仗,不過聽說有200多日軍跑掉了,你們的傷亡也不小,犧牲了兩名上司,你說這真的值得嗎?”

王震嘿嘿一笑:“是不是值得,你到外面看看不就知道了嘛!”

陳宏模到外一看,隻見部隊駐地好不熱鬧,原來我軍在三井勝利的消息傳遍了晉西北,人民群衆絡繹不絕地前來駐地慰問。

老百姓都說:隻有八路軍敢和日軍拼刺刀,八路軍是仁義之師,甯願自己受到傷亡,也不願給水源下毒。

三井這一個規模并不是很大的戰鬥,卻奠定了八路軍在人民群衆心目中的地位,使人民群衆衷心擁護八路軍抗日。

1000名日軍被圍,國軍上校要在水源下毒,王震:我第一個不同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