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郎神聽調不聽宣,天庭其實是複合型政體,玉皇大帝不好當

二郎神聽調不聽宣,天庭其實是複合型政體,玉皇大帝不好當

聽調不聽宣這個說法在傳統演義小說裡是很常見的一個說法,除了二郎神和天庭的關系是這樣,隋唐演義裡羅藝和隋朝的關系也是這樣,都是聽調不聽宣。

聽調不聽宣是什麼意思呢?先看看隋唐演義裡羅藝和隋朝的關系。按照書裡的交代,羅藝是秦瓊的姑父,是前朝舊将,是在前朝大勢已去的情況下,不得已投降了隋朝,條件就是聽調不聽宣。實際上,在每個新王朝推翻舊王朝的過程中,為了迅速推翻舊王朝,都會接收大量前朝舊将,都會給予類似羅藝這種待遇,也就是聽調不聽宣,允許你保留自己的軍隊,自己的地盤,隻要不參加反對朝廷中央的活動,其它事情都可以在自己的地盤上獨立自主。

也就是說,聽調不聽宣一般也就意味着,相對于朝廷來說,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獨立性。比如說羅藝,朝廷可以在必要的情況下調動羅藝參加軍事行動,但是不能宣召他入朝觐見皇帝,因為這有可能意味着他被剝削原有的權力,也就打破了原來的承諾。如果朝廷強行下令要求他入朝,那就等于向他發出了明确的削藩的信号,會導緻他們铤而走險,直接起兵造反,反對朝廷。

這其實是每個朝代初期都會面臨的問題,也就是在開國時期的戰争中,為了打倒主要對手,不斷以各種許諾的條件拉攏過來的臨時盟友。比如漢朝開國時的英布、彭越、韓王信、張耳、燕王臧荼,都是這種類型。因為對當時的漢高祖來說,主要任務是打倒項羽,是以這些人加入劉邦陣營,并不是劉邦真的要他們一起打項羽,而是要給最低限度的要求,也就是說,隻要他們不參加項羽陣營,出兵幫助項羽打劉邦就可以了。

二郎神聽調不聽宣,天庭其實是複合型政體,玉皇大帝不好當

還有清朝初期的三藩,以及在大同的姜骧等明朝降将,和清朝的關系都和這種關系類似。他們都有自己的地盤,在自己的地盤裡完全可以自主,相當于國中之國。在清朝尚未完全平定全國的時候,他們還有用,是以不會動他們。等到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時候,沒有其他重要敵人了,他們就會成為朝廷加強中央集權的對手。是以,當康熙明确要求三藩入朝的時候,對三藩的吳三桂等人來說,這就是一個非常明确的削藩信号,要麼他們的地位下降到和清朝其它的地方官員一樣,也就意味着完全失去之前相對于朝廷的半獨立性,如果不接受這個要求,那就隻能造反了。

安史之亂之後,唐朝和華北地區的藩鎮同樣是這種關系,每個藩鎮都是半獨立的,名義上服從唐朝中央,但實際上是半獨立的,軍事、财政、人事、行政都是藩鎮自己說了算,朝廷無力幹預。在必要的情況下,朝廷可以下诏要求一些藩鎮參加朝廷的軍事征讨行動,比如調動幾個藩鎮對付一個刺兒頭藩鎮,但是不能輕易要求這些藩鎮的藩帥們入朝中央,如果有這個要求,就會激起直接反對朝廷的叛亂。當然,也有些藩帥們在自己的地盤站不住腳了,會主動請求入朝中央,放棄獨立性。

二郎神和天庭玉皇大帝的關系就是如此,他名義上是服從玉皇大帝的,但實際上隻要做到不公開反對玉皇大帝就可以了。而他之是以有這個待遇,就意味着他曾經反對過玉皇大帝,發生過正面沖突,最後是在玉皇大帝的天庭無法完全把他鎮壓下去的情況下,雙方達成的一個妥協局面,讓二郎神成了天庭的一個政治特區。可以說,名義上二郎神和天庭是君臣關系,但實質上帶有盟友性質。當天庭遇到沒辦法解決的麻煩的時候,可以征調二郎神出兵參戰,但是不能讓其他人去指揮他。

是以,在孫悟空出世之後,天庭的鎮壓行動是逐漸更新的。先是派比較低級的将領去剿滅,剿滅失敗,再派天庭的大将托塔天王李靖出戰,李靖率領十萬天兵天将和哪吒一起去征剿,還是被孫悟空打敗了,玉皇大帝迫于無奈,隻能讓太白金星去請二郎神參戰,去打孫悟空。這也就是二郎神和哪吒之間的差別,哪吒是天庭的将領,是必須要服從玉皇大帝的指令的,還要聽挂帥出征的李靖的指揮,但二郎神并不完全隸屬于天庭,李靖也指揮不了。二郎神完全是自己去單幹,憑一己之力去和孫悟空單挑。

二郎神聽調不聽宣,天庭其實是複合型政體,玉皇大帝不好當

而當二郎神也搞不定孫悟空的時候,玉皇大帝就隻能派人去請和他完全沒有臣屬關系的如來佛祖了,這就是請外援了。如果打個比方說,就相當于抗戰的時候,首先是國軍抵抗日軍,中央軍抵抗不住,然後就是各地方部隊參戰,地方部隊還不行,就是八路軍,都不行了,那就隻能請蘇聯、美國支援了。二郎神之于天庭,就相當于民國時期地方軍閥與國民政府的關系。國民政府可以調動地方部隊抗日,但不能直接幹預他們的地方行政事務。二郎神也一樣,天庭可以調動他去打哪吒,打孫悟空,但是不能要求他到天庭來參加玉皇大帝主持的禦前會議。

是以說,天庭的這套政治秩序,其實和地上人間的政治秩序的結構其實是相同的。中國作為一個廣土衆民的多民族統一國家,在政治上必然是複合型的,包含着多種政治秩序,互相之間既有重疊之處,也有一些細微的差别,這既是現實政治的需要,也是在長期的曆史程序中積累起來的政治經驗。而每一種類型的政治秩序的形成,都是在多種力量的鬥争和妥協之後才形成并穩定下來的。二郎神和天庭的關系就是在經曆了鬥争之後形成的妥協方案,但在處理孫悟空的問題的時候,天庭耍了不少小手段,就是利用了孫悟空對天庭政治秩序不了解,實際上是利用了資訊不對稱。

孫悟空要求的齊天大聖地位,實際上應當和二郎神一樣,聽調不聽宣,但天庭卻給了他一個虛假的名号,又派他去當弼馬溫,看守蟠桃園,這就是對孫悟空的政治欺騙了。也是因為這種政治上的欺騙,導緻了孫悟空的自我定位錯誤,沒有找準自己位置,他以為自己和其他的赤腳大仙等一樣,和天庭是平等關系,結果卻發現他隻是天庭的中下級官員,導緻他再次造反。假如天庭沒有請如來佛祖來幫忙鎮壓,那麼經過孫悟空與天庭的鬥争,也是有可能參照二郎神的待遇,形成類似的聽調不聽宣的格局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