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3歲老人将積蓄給侄兒兒子怒火中燒父親住院裝不知道,百善孝為先

作者:上官真雪

上官真雪 秋風不知春閣 2021-10-31 13:54

83歲老人将積蓄給侄兒兒子怒火中燒父親住院裝不知道,百善孝為先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83歲老人将積蓄給侄兒兒子怒火中燒父親住院裝不知道,百善孝為先

《孝經》,守住中華孝道

俗話說:多子多福。很多老人都認為,多生孩子便能保證自己晚年生活的幸福。可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子女因利益紛争,導緻均不願承擔起養老責任,也會使得父母在老去後,過着老無所依的生活。

若是做子女的不孝,無論有着多少個孩子,父母都無法安享晚年,可若子女孝順,即使隻有一個孩子,父母同樣能夠享受應有的天倫之樂。

蔣大爺今年83歲,按理來說,像蔣大爺這般年過八旬的老人,理應享受着兒女們的悉心照料,可對于蔣大爺來說,過往的種種,已經讓他對兩個兒子徹底失望。

早年間蔣大爺秉持着多子多福的想法,和妻子共生下兩個兒子。盡管在當時已經有計劃生育的政策,可為了晚年生活的幸福,蔣大爺卻願意付出相應的代價。

83歲老人将積蓄給侄兒兒子怒火中燒父親住院裝不知道,百善孝為先

盡管蔣大爺家的經濟條件并不是很好,可在培養兩個兒子的過程中,蔣大爺夫婦傾盡全力,希望能夠為兩個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

按理說蔣大爺的兩個兒子應該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可因為蔣大爺夫妻對兩個孩子的溺愛,導緻兩個孩子逐漸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不願為了他人付出。

在兩個兒子相繼考上大學後,蔣大爺夫婦的生活越發孤單。在這種情況下,蔣大爺時常向兩個兒子提出,希望他們能夠多回家看看,不要一直在外漂泊。

可日常生活中,除找蔣大爺要生活費外,兩個兒子都不願與父親有着過多聯系,這也令蔣大爺寒心不已。在臨近退休之際,蔣大爺的妻子因病離世,自此,蔣大爺過起了獨居生活。

這段時間内,蔣大爺的兩個兒子非但沒有對父親進行陪伴,反而正式定居到了其他城市,甚至過年過節時,都不願意回到老家。

83歲老人将積蓄給侄兒兒子怒火中燒父親住院裝不知道,百善孝為先

對于蔣大爺來說,退休後的孤單生活讓他感到無所适從。後來蔣大爺的侄子得知他的情況後,便會經常上門陪伴蔣大爺,并定期帶着蔣大爺到醫院體檢。

基于侄子的幫助,蔣大爺的晚年生活得到有效改善,這也使得蔣大爺對侄子的付出感動不已。起初,蔣大爺對兩個兒子還有着一定的留戀,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令蔣大爺再也不願與兒子取得聯系。

在蔣大爺83歲那年,因心血管病需要住院接受治療。住院過程中,蔣大爺的侄子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

按理來說,蔣大爺住院後,他的兩個兒子理應來到醫院照顧,可在蔣大爺的侄子給兩個堂哥發去消息後,兩個堂哥卻都不回應,以冷處理的态度,裝作不知道父親住院一事。

至此,蔣大爺徹底失望,便決定将自己的積蓄全部留給侄子。可當蔣大爺的兩個兒子得知父親的決定後,卻怒火中燒,并直接從其他城市趕了過來,要求父親将财産分給他們兄弟兩人。

83歲老人将積蓄給侄兒兒子怒火中燒父親住院裝不知道,百善孝為先

見到兩個兒子如此态度,病床上的蔣大爺更是感到難過,他未曾料到,自己從前引以為傲的兒子,居然會做出如此不孝之舉。無論兩個兒子如何對蔣大爺威逼利誘,蔣大爺都不願更改自己的決定。

面對此情此景,蔣大爺的兩個兒子仍未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反而指責父親太過絕情。對于蔣大爺來說,盡管他有着兩個兒子,可都不願意承擔養老責任,這也導緻蔣大爺未能擁有應有的幸福晚年生活。

可見,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僅僅為子女提供生活及物質上的保障遠遠不夠,若是不能對子女進行合适的孝道教育,則會使得子女三觀出現問題,進而會做出許多失德之舉。

生活中許多因子女不孝而産生的悲劇故事,令人感慨萬千,大家亦會對不孝之人進行譴責。畢竟孝道文化為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内容,若是做出不孝之舉,亦将成為世人眼中的失德之人。

83歲老人将積蓄給侄兒兒子怒火中燒父親住院裝不知道,百善孝為先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百善孝為先”,“孝”為百善之首,孝開了百善都開了,孝是為人之本,為人不能忘本,要飲水思源;同時孝也是為德之本,“厚德載物、德高望重 ”這個德都源自于孝道。

是以孝乃人和德之本,孝道存在于很多生命乃至宇宙和人類文明發展曆史長河之中,孝道是整個人生中最大的事情;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我們的老祖宗非常有智慧,上頭是個“老”的上半部分,下邊是個“子”,看到這個“孝”字就想到老與子是一體,上面的老人關愛着下面的子女,下面的子女呵護着上面的老人,前無始,後無終。

同時我們看教育的“教”是“孝”+“攵”,老人要教孩子,同時孩子要孝老人,才能算孝。教育下一代如何盡孝,是教育的主要和首要内容,是長輩對下一代應盡的責任。

83歲老人将積蓄給侄兒兒子怒火中燒父親住院裝不知道,百善孝為先

孟子曾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現代人了解為極不孝順的事情有三件,不結婚不生子為人生中最不孝的事情。其實這隻是對孟子的原意進行了膚淺的解讀。

孟子的原意并不是說不結婚不生子就是不孝,而是孩子生出來,長輩沒有對下一代盡到責任,沒有把下一代教育好,沒有把孝道傳承下去才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孝。

如果僅僅結婚生子,但子女沒有教育好,孩子對父母不孝,對國家不忠,在社會違法亂紀,這才是真正的大不孝,是以這個孝道要一輩一輩地承傳。

孝字上下兩部分,用一大撇連接配接起來,說明“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鍊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配接。人隻有做好承上啟下繼的孝道,人生才能一帆風順。

83歲老人将積蓄給侄兒兒子怒火中燒父親住院裝不知道,百善孝為先

贍養父母,給父母吃的喝的用的,居有常,業無變,不是僅僅扔兩個錢就算盡了孝道的。什麼叫工作太忙?一個“心”加一個死亡的“亡”,心亡為忙!哀大莫過于心死,孝敬老人不僅要孝身,而且要重在孝心和孝性。

為人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立身行道,揚名于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這是做父母最自豪最欣慰的事。我們要為父母增光,不能有不良嗜好,或是做為父母蒙羞的事,這些都不是孝心。

人老了常常患得患失,有些老人常常會攀比,别人有孫子,為什麼我沒有;别人住上别墅,我為什麼住平房……會孝性的孩子會努力去除父母的煩惱,讓老人知足常樂,這樣的孝才算做得圓滿!

天下的兒女們,孝道需盡早莫等親不在。有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真正的孝順就是不要讓父母親煩惱,不要做出格的事情。

83歲老人将積蓄給侄兒兒子怒火中燒父親住院裝不知道,百善孝為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