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效仿三國“三顧茅廬”請來的軍師,屢戰屢勝不遜于諸葛亮

竹中半兵衛

1544年—1579年。本名重治,通稱半兵衛。美濃人。被秀吉的誠意打動,成為秀吉的軍師參謀,與黑田官兵衛并稱為秀吉的“兩兵衛”,參加多次合戰并全部取得勝利。

日本效仿三國“三顧茅廬”請來的軍師,屢戰屢勝不遜于諸葛亮

“三顧之禮”迎來的天才軍師竹中半兵衛年僅三十六歲便與世長辭,但是他的美名卻一直流傳至今。貴為天下人的豐臣秀吉曾經說:“如果與半兵衛為敵,那麼他将是最最可怕的敵人。”而竹中半兵衛卻不是那種擅長武藝、有野心的武将,甚至可以說完全沒有出世成名的欲望,對權勢毫不關心。半兵衛從兒時開始身體便不是很好,非常瘦弱而且曾經多次發病。

日本效仿三國“三顧茅廬”請來的軍師,屢戰屢勝不遜于諸葛亮

信長大人的家臣木下藤吉郎(豐臣秀吉)效仿三國時期劉備禮聘諸葛亮“三顧茅廬”之法,最終将美濃的竹中半兵衛招募成為部下,作為天下人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軍士、參謀,半兵衛的能力确實非凡,以至于至今依然有不少小故事小傳說贊揚竹中半兵衛智慧,其中最為著名的傳說則是下面的小故事。

偉大的名城攻略

由于竹中半兵衛外表文弱,絲毫不像是一名武士,是以城主齋藤龍興很不喜歡他,連龍興的侍從們對半兵衛也十分不禮貌,一天侍從竟然用小便潑向半兵衛。而半兵衛雖然表情恐怖,讓人難以與那個文弱書生聯想,一邊強忍着屈辱,内心中暗暗燃燒着複仇的怒火。決定好報複的計劃後,竹中半兵衛首先訓示在稻葉山城充當人質的弟弟裝病,然後帶領精挑細選的十六名家臣以探病為理由進入稻葉山城。一進入稻葉山城,半兵衛立刻發起戰鬥,趁着敵人混亂埋伏在城外的幾千士兵大聲呐喊,給敵人以大軍來犯的錯覺,使整個城池的防禦系統陷入癱瘓,敵人的士兵們陷入更大的混亂。此後,以十六人攻陷難攻不落的名城竹中半兵衛的美名在世間廣為流傳。

日本效仿三國“三顧茅廬”請來的軍師,屢戰屢勝不遜于諸葛亮

得知這一消息的織田信長立刻派遣使者,向竹中半兵衛傳達了“隻要将稻葉山城轉交給我軍,我将賜予你美濃半國。”而半兵衛卻斷然拒絕:“我這樣做隻是為了保護武士的體面,并非是為了自己的野心而奪取城池”這一回答雖然讓信長大失所望,卻加深了信長和秀吉對半兵衛的印象。

随後不久,半兵衛将稻葉山城還給了齋藤龍興,将家督之位讓給弟弟,自己在近江的山腳下隐居,真是一條沒有欲望的漢子。此時注視着半兵衛動向的秀吉開始頻繁與他接觸,無論如何都想把半兵衛招募到織田家,最後在“三顧之禮”後,秀吉終于得償所望。而對半兵衛來說與其說是效忠織田信長,不如說是被秀吉的誠意感動。從此半兵衛作為秀吉的參謀取得了無數次戰鬥的勝利,就算是敵方的重臣,半兵衛也會盡量說服他,擅長使用不交戰便取得勝利的戰術。

日本效仿三國“三顧茅廬”請來的軍師,屢戰屢勝不遜于諸葛亮

三木城“千殺法”竹中大名世間傳

作為天才的軍事家,三木城“幹殺法”使竹中半兵衛名揚天下。1578年秀吉奉命攻占播磨别所長治的三木城,為了消滅播磨地區最大的大名别所家,織田軍先将三木城周圍的支城逐個擊破,将運輸兵糧的道路全部封鎖,也就是使用“兵糧戰術”将三木城圍而不打。

日本效仿三國“三顧茅廬”請來的軍師,屢戰屢勝不遜于諸葛亮

播磨的三木城是西國大名毛利家的戰略要地,更是前線最重要的據點,面對織田信長和秀吉大軍的如浪攻勢,毛利方不得不立刻調動援軍,使用各種方法嘗試向城内輸送兵糧,但是秀吉軍則利用完美的封鎖線将毛利軍阻攔在城外。一年之後,包圍網奏效,城内終于彈盡糧絕,城内的士兵逐漸失去了鬥志,并開始有人被活活餓死。此時秀吉下達了總攻擊的指令,很快便将三木城徹底占領。開城後出來投降的士兵們各個皮包骨頭,仿佛是從地獄中逃出的餓鬼。這就是令秀吉自得的“三木幹殺法”,而向秀吉獻計的卻恰恰是本文的主人公——竹中半兵衛。

日本效仿三國“三顧茅廬”請來的軍師,屢戰屢勝不遜于諸葛亮

“武士必須陣上死”,身抱重病回戰場

遺憾的是竹中半兵衛在三木城攻略中,發現自己身患肺病,雖然曾經一度離開戰場治療,但是堅持“武士的死所就是戰場”信念的竹中半兵衛又傳回了平井山的秀吉軍本陣。1579年6月13日,半兵衛終于在陣地中離開了這個世界。臨終時,預言秀吉必定會成君臨天下。秀吉凝視着半兵衛失去生命的軀殼,發誓使用半兵衛的“兵糧戰術”将三木城攻克……

侍奉着信長秀吉,輕松的駕禦着戰國時代這匹“野馬”,擁有無人能及的知略、戰術的戰國名軍師,竹中半兵衛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至今依然被世人傳誦。

日本效仿三國“三顧茅廬”請來的軍師,屢戰屢勝不遜于諸葛亮

本人非常欣賞竹中半兵衛,最欣賞的則是他的無欲無求。不過也許是因為他從小文弱,經常生病才會養成這樣的性格。最初以為半兵衛真的是隻用十六個人便占領了稻葉山城,而其實這卻隻是進入城池的人數,不過這也足以說明他的過人智慧。黑田官兵衛的智謀不輸于竹中半兵衛,但是由于他的野心,秀吉在完成大業後便開始冷落這位智者,而對竹中半兵衛卻不能忘懷,經常回憶起他的往事。也許正是因為竹中半兵衛的無欲無求才會使後人景仰,由此可見做人真的不能有野心。雖然半兵衛常兵不刃血便能取得勝利,但是總覺得這樣的做法有些“卑鄙”,并不是真正的武士應該的做法,但這樣确實避免了不必要的犧牲。

日本效仿三國“三顧茅廬”請來的軍師,屢戰屢勝不遜于諸葛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