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視劇《風起洛陽》:傳承文化基因 建構文明記憶

一部優質的影視作品往往宛如一件綜合的“藝術品”,不僅要獨具匠心,也需精工巧琢,倘若暈染些古韻,那便更多了幾分味道。從記憶中的曆史,到熒幕上的故事,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風起洛陽》不但重制着洛陽風采,更發掘着華夏古城的新魅力。

察古觀今,在文化傳承中找準契合點

因為這部劇,讓洛陽美食、美景、人文習俗火了,讓洛陽這座悠悠古城也成為了高頻詞。作為十三朝古都,洛陽有着厚重的曆史文化,這一次能以影視作品的方式出圈,或許是很多人沒想到的,但卻是愛奇藝的“有意為之”,這也正應合了那句——優秀的作品總能從悠久的曆史文化中找到切入點。

從景貌到文化的深度還原,到109坊、天堂等地标的出現,《風起洛陽》在撩起觀衆好奇心的同時,還展現了古都洛陽的文化刻度。而基于“藝術品”打造的影視作品離不開時代的背景和文化的寄托,透過《風起洛陽》,可以看到題材的大膽創新、影視語言表達下的傳統文化,正緻力于向年輕群體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瑰寶。

品質輸出,在文化溯源上增強底氣

文化産業的發展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溯源,優秀影視作品也往往最能見得一個民族文化的精神實質。

在《風起洛陽》所構造的洛陽古都中,南市、不良井、聯昉、内衛府、百裡府等晝夜不同的場景描摹,道出洛陽白日的煙火繁華、與夜晚靜谧的古樸神秘,相關話題#風起洛陽鏡頭美學#等話題迅速登上熱搜,彈幕中不乏觀衆對劇集空鏡、畫面構造的肯定。看一部劇不僅能讓觀衆跟随主角去探案,還能身臨其境般地夢回古城洛陽,感受華夏古都燦爛的文化魅力,這或許也是該劇熱播的因素。

電視劇《風起洛陽》:傳承文化基因 建構文明記憶

但說來容易,做來難。拍攝期間4萬多平方米的置景,100多個場景的複原,服裝、造型(飾品)各5000多件、美術道具多達1.5萬多個……從美術手稿到實景搭建,《風起洛陽》正是對太初宮、仙居殿、天堂、明堂、定鼎門、含嘉倉、應天門、天津橋、天樞、端門等城市地标、建築風格、置景變化的複刻,才在劇中盡顯出了洛陽古都的氣勢恢宏與磅礴,全方位展現了洛陽蘊含的深厚文化背景與審美。

品質源于細節,好的品質往往就是把每個細節都做到極緻。彼時家具逐漸開始從席地變為擡高,開始盛行的“月牙凳”在劇中被還原;百裡弘毅服飾上的聯珠紋在當時是非常流行的紋樣;萬象殿中出現的水晶佛頭誰又會想到是道具組曆時兩個月、用2400根鋼絲串聯的成果……正是這些“不起眼”的細節疊加,最終讓這部劇呈現出了閱聽人眼中的質感。

由此也不難看出,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對于影視作品而言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寶庫,在文化産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傳承永遠是基礎、是創新的前提,但好的傳承一定也離不開創新的推動。可以看到,《風起洛陽》針對洛陽和傳統文化做了很多延展,同時做了“尚可”“甚好”等具有傳統文化風韻的流行詞創造。根植于中華民族血脈深處的文化基因,越來越多的平台正将新時代文藝創作者的擔當精神進行生動展現。

價值引領,在實踐中給予答案

《風起洛陽》自開播以來,已不僅在國内火熱,還火出了國界,定檔時在泰國、新加坡、越南、南韓均登上推特趨勢;劇集上線後,在泰國,南韓登上了推特熱搜;在全球最大的亞洲影劇社群資料庫MyDramaList,開播即獲9.3分的評分……

電視劇《風起洛陽》:傳承文化基因 建構文明記憶

面向世界打造屬于中國的影視文化需要潤物細無聲般的浸潤。此次以年輕視角搭建“洛陽”IP與大衆的溝通橋梁,拆解文化IP的創新表達,可謂在文化内容賽道上讓IP出了圈。

作為具有中國曆史文化特色的系列IP,“洛陽”是愛奇藝“華夏古城宇宙”打響的第一槍,通過推出展示中華燦爛文明的影視IP,讓古老的洛陽煥發了青春活力,不但實作了文化傳承方式的突破、影視表達的新突破、原創IP晉級的新突破,更實作了商業模式的新突破、文企政結合的新突破。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以各種形式擁抱傳統文化,這不但是文化自信的展現,更是平台在傳播中華曆史文化方面的主動作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