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首菊花詩,一首柳絮詞,寫出賈寶玉和探春不為人知的故事

詩詞,是中國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西周時期的《詩經》開始,詩詞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發展成了很多種形式。因為詩詞具有優美的旋律和高度凝練的語言,成了一位文人創作水準的展現。

兩首菊花詩,一首柳絮詞,寫出賈寶玉和探春不為人知的故事

到了明清時期,小說這種文學體裁越來越盛行,但即便在明清小說這種文學體裁中,也往往會穿插很多詩詞,來表達作者對書中人物或故事情節走向的評價或感慨。這種寫作方式,在《紅樓夢》中,更是被作者發揮到了極緻。

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的時候,喜歡用“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的表達方式,來暗示讀者“金陵十二钗”們的人生。這些“草蛇灰線”,可能被作者藏在一句話中,也可能藏在一首詩詞之中。而《紅樓夢》中的一首菊花詩,一首柳絮詞,則藏着賈寶玉和妹妹探春,在八十回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為了能在《紅樓夢》中,随時穿插一些具有深意的詩詞,同時也表達自己對詩詞的喜愛,展示自己的詩詞水準,曹雪芹特意讓探春在大觀園中成立了“海棠詩社”。賈寶玉和探春,在詩社中都不算什麼高手,每次作詩都被林黛玉和薛寶钗遠遠地甩在後面,但他們的詩詞,卻也不可避免地透露出一些他們未來的故事。

兩首菊花詩,一首柳絮詞,寫出賈寶玉和探春不為人知的故事

我們先來看一下探春和賈寶玉合作的柳絮詞——

空挂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绾系也難羁,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

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年再見隔年期。

這首《南柯子》的上半首,是探春寫的,下半首是賈寶玉寫的。探春的一句“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對應了她的判曲中“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抛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遠嫁和親的探春,就像是春天的柳絮一樣,與親人“東西南北各分離”。

古代和親的女子,大都是沒有機會再回到故國的。可是,在賈寶玉的續作中,卻偏偏有一句“縱是明年再見隔年期”,這又意味着什麼呢?

我們不妨再來看一下探春的菊花詩。在螃蟹宴後的詩會上,探春一共寫了兩首詩,其一是《簪菊》——

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

另一首是《殘菊》,最後一句是”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這兩句詩,隐隐又與柳絮詞中的“縱是明年再見隔年期”,遙遙相對。

兩首菊花詩,一首柳絮詞,寫出賈寶玉和探春不為人知的故事

是以,探春和親之後,還是與家中的某位親人見過面的,而與她見面的親人,就是賈寶玉。是以,探春的“柳絮詞”,由賈寶玉續作了後半首。而且,在《簪菊》中,也特意提到了“長安公子因花癖”。

彭澤先生,指的是陶淵明,陶淵明愛菊,衆所周知。而“長安公子”,在文學史上找不到現成的典故。但我們都知道,《紅樓夢》中的京都,就是在長安。是以這位“長安公子”,其實就是隐指賈寶玉。

賈府覆滅之後,數百人流散分離。探春早已遠嫁和親,不可能再回來。而賈寶玉與探春有了“隔年期”的相見,隻能證明,賈寶玉出家後,流落到了探春遠嫁的國度,與妹妹見了最後一面。

兩首菊花詩,一首柳絮詞,藏着賈寶玉和探春不為人知的故事,就是這對兄妹在賈府已經“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的時候,依然有了一次會面的機會。

彼時,兄妹相見,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