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遺|廣東舉辦地方戲曲傳統折子戲展演,9劇種同台亮相

12月10日晚,曆時4天的“2021粵戲越精彩·廣東省地方戲曲傳統折子戲展演”在東莞市文化館星劇場落幕。

本次展演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藝術研究所、東莞市文化館聯合主辦,來自全省9個劇種的17個院團的800餘名演職員将為觀衆帶來4場精彩演出。本次展演涵蓋粵劇、潮劇、廣東漢劇、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花朝戲、客家山歌劇、雷劇等九個劇種,共24個傳統折子戲。

非遺|廣東舉辦地方戲曲傳統折子戲展演,9劇種同台亮相

汕頭市潮劇團的演員在表演潮劇《绛玉掼粿》

本次展演,廣東粵劇院和廣州粵劇院兩大老牌劇團都帶來了經典粵劇折子戲。廣東粵劇院的青年演員蘇臨軒主演了《風雪山神廟》,省級非遺傳承人蔣文端與一級演員林家寶主演了《玉簪記之琴挑》。廣州粵劇院選擇呈現的是《劉金定殺四門》《趙子龍保主過江之甘露寺》《拾玉镯》《胡不歸之慰妻》等四個粵劇劇目,多角度展現折子戲藝術。廣州粵劇院領隊尤桂華表示:“這次的折子戲劇目都是經典,包含了刀馬旦、小旦、文武生、花旦等行當角色。”肇慶市粵劇團有限公司則另辟蹊徑,選擇呈現非經典粵劇劇目。領隊陳啟良表示,劇團改編了昆曲《連環計 小宴》,重新編配音樂後編排劇目。

記者觀察到,本次展演青年演員占了多數,90後演員居多。高州市粵劇團陳斌認為,青年演員需要平台和機會,多磨練、多登台、多踏台闆。高州市粵劇團在省内平均每年演出達200多場,高頻率的巡演為青年演員提供了寶貴的嘗試機會,助推他們成為劇團擔當。

非遺|廣東舉辦地方戲曲傳統折子戲展演,9劇種同台亮相

陸豐市正字戲傳承保護中心的演員在表演正字戲《織錦記·百日緣》

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一級演員黃麗華表示,目前該團的梯隊分為60後、80後、90後三代人,90後有40多人,年紀最小的演員隻有14周歲,遇有展演、比賽都會把年輕人往前推。黃麗華介紹,劇團在廣東漢劇基礎上會衍生創造新藝術形式,如将廣東漢劇傳統元素與音樂結合寫成漢歌、在漢劇中加入現代舞蹈做成漢劇音樂劇,漢劇音樂劇《夢@時代》便是這些新生代演員的優秀代表作。

非遺保護,不僅應着力于“接班人”的年輕化,觀衆年輕化也很關鍵,“進校園”便是關鍵一環。廣東粵劇院的黃燕指出,自2010年起,劇院就開始在廣州、佛山、東莞、汕頭等城市舉辦“粵劇進校園”活動。“由淺入深、投其所好。”陳斌認為,粵劇推廣要将“進校園”的效果最大化,應從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習慣出發,“他們喜歡看什麼,看得懂什麼,我們就表演什麼。”目前,高州市粵劇團每年會開展大約20場“戲曲進校園”活動。

非遺|廣東舉辦地方戲曲傳統折子戲展演,9劇種同台亮相

海豐縣白字戲藝術傳承中心帶來的白字戲《白羅衣·詢陶》

為了讓日常表演走進近年輕群體,演員包裝方面,也要與時俱進。佛山粵劇傳習所的裴小明介紹:“如今演員的化妝更加貼近現代妝,在不丢失戲曲該有的臉譜化妝容基礎上,追求簡單清淡。服裝定制上盡量追求美觀、隆重相結合。”舞台包裝方面,廣東粵劇院創作部主任文汝清指出,“以前的粵劇沒有舞台美術,隻有簡單的一桌兩椅。現在已經發展至運用全息投影、電腦燈光等科技;裝置方面也大有進步,出現了升降台、旋轉舞台”。

傳播管道的多元化也至關重要。文汝清介紹,廣東粵劇院一直以來重視運用新媒體傳播,在微網誌時代已經開始直播,現在也将作品放到B站、抖音上宣傳:“不管是自媒體、新媒體還是融媒體,隻要能用上的,我們都會涉獵,讓更多人知道粵劇文化。”以近年火爆的粵劇電影《白蛇傳·情》為例,文汝清提到,這部電影最先在B站火起來,上線B站的首日,購票量就達到100多萬人次。

非遺|廣東舉辦地方戲曲傳統折子戲展演,9劇種同台亮相

梅州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的演員在表演客家山歌劇《山稔果》選段

本次展演中,廣東的稀有劇種和特色劇種均有着不俗的表現。雷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林奮指出,折子戲表演對演員唱、念、做、打的要求很高:“由于折子戲的戲劇沖突集中,演員在短時間内,幾乎要把一個人物所需的表演技巧完全掌握,非常‘吃’功夫。”海豐縣西秦戲藝術傳承中心帶來了由餘澤鋒、陳美珍主演的《秦香蓮·殺廟》和陳嘉明、呂維平主演的《臨江會》等兩出經典折子戲。傳承中心負責人呂維平說:“折子戲篇幅短小精悍,能鮮明展現劇種風格,很多教材都出自折子戲,對于訓練演員很有幫助。演員上台後,通常20分鐘内下不了台,集中展示真本事,是機會,也是挑戰。”

據悉,此次“2021粵戲越精彩·廣東省地方戲曲傳統折子戲展演”與11月舉行的“2021粵戲越精彩·廣東戲曲行當展演”,均開放了線上直播,網絡浏覽量達328萬人次。作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項資金資助項目,七年來,該活動已成為省内戲曲界的知名品牌。

(許建梅 攝)

責編:賈亭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