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嫡長子繼承制:“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自朱元璋從一個和尚轉變為皇帝之後,他也早早的在培養下一代皇帝。進而确立嫡長子繼承制,其意:“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希望朱家的江山能夠平穩的通過嫡長子繼承。

龍鳳元年,朱元璋在攻打南京時,他的嫡長子朱标誕生了,那一年朱元璋27歲,年近三旬,官拜左副元帥。朱标母親就是朱元璋正妻馬氏,郭子興義女。朱元璋一生摯愛馬皇後,一直在等馬皇後生下嫡長子。

明朝嫡長子繼承制:“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朱元璋

朱元璋是堅定的嫡長子繼承制的支援者,看其前幾個兒子生母就知道,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有可能不是的)、周王朱橚,前五個都是嫡子。

有些野史說馬皇後不能生育,那簡直是無稽之談。老朱是堅定的嫡長子繼承制主義者,他怎麼會立不是嫡長子為太子?那他提這種制度有何用?根本就禁不起推敲。

明朝嫡長子繼承制:“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太子朱标

從他立建文就看的出來,建文帝其母呂氏是在常遇春之女死後,才立為太子正妃,然後建文帝變為嫡長孫,名正言順。如果不立建文,那就隻能立秦王朱樉。

但是秦王多行惡事,荒唐無度,不可能立他。如果立其他皇子,就違背嫡長子制度的初衷,是以朱元璋沒得選,隻能立朱标的兒子。確定這一制度延遲下去。

明朝嫡長子繼承制:“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涼國公藍玉

為了給孫子提前鋪路,他隻能殺掉大批跟他一起起家的淮西勳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藍玉。藍玉是太子朱标原妻常氏的舅舅,是以他早期是朱元璋給太子的武人集團班底,有藍玉在,朱元璋其他兒子根本就翻不出浪來。

可怪就怪在,偏偏朱标英年早逝。藍玉是已故嫡長孫朱雄英的舅外公,與将來要繼承皇位的建文帝沒啥關系,這就讓朱元璋更放心不下了。為啥,因為常氏還給朱标生下另一個嫡次子朱允熥。

明朝嫡長子繼承制:“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建文帝

淮西勳貴們支援的是這位,尤其以鄭國公常茂,其弟弟開國公常升,涼國公藍玉為主,這也就導緻後來“藍玉案”的發生,淮西勳貴死傷大半。

後來朱棣造反,淮西勳貴們更是出工不出力,隻有李景隆這半拉子領兵出征的原因。為啥?因為建文帝生母呂氏隻不過是一進制朝降将的女兒,勳貴武将們并不支援建文,同時建文也不信任他們。

明朝嫡長子繼承制:“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明成祖朱棣

後朱棣靖難成功,當上皇帝。為了顯示自己正統,堅定不移的支援其父親做的決定——嫡長子繼承制。這也就是為啥明朝沒有像其他朝代一樣,發生皇子争奪事件。

因為儲君自他一下生就已确立,而大臣們也不需站隊,進而發生像康熙年間發生九子奪嫡事情。看看明後期萬曆的國本之争,大臣們天然的站在太子朱常洛身邊,集體死磕萬曆,福王一點機會都沒有。大臣們是嫡長子天然的支援者,進而確定不會發生分裂事情。

明朝嫡長子繼承制:“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雍正

到後來清朝雍正所立的秘密立儲制度,其實依舊是嫡長子繼承制。雍正沒有嫡子早夭,乾隆雖然是庶出老四,但他上面的哥哥都死了,是以他是長子。乾隆傳位給老十五嘉慶,他上面早死了十二個哥哥,剩下兩個都同是庶子一個書呆子一個殘疾,是以他就算最正常的長子。嘉慶傳位自己嫡長子道光,道光傳位自己嫡長子鹹豐,鹹隻有一個兒子也就是嫡長子同治,同治、光緒則無後。

是以清朝雖然是秘密立儲,但總體上還是嫡長子繼承制那一套。嫡長子這一制度確定皇權穩定交權,而不是血雨腥風,大臣們更不用站隊支援其他皇子,從何維護皇室尊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