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打了半輩子仗,從來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時總缺糧

劉備和諸葛亮是蜀漢前後的兩大掌舵人,蜀漢前期,都由劉備領兵作戰,劉備去世後,由諸葛亮統兵作戰,但是劉備從鎮壓黃巾軍起義起,到夷陵之戰慘敗之後病逝,他戎馬半生,從未遇到過糧草短缺的問題,為何諸葛亮接手蜀漢之後,他一北伐,就總是面臨糧草短缺的問題?

這與兩人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系。

一、劉備

赤壁之戰前,劉備除了做徐州牧,以及率兵駐紮在下邳期間,其他時間,都主要依附在其他諸侯帳下。

劉備打了半輩子仗,從來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時總缺糧

劉備做徐州牧,以及駐紮在下邳期間,他有土地、有城池、有百姓,劉備可以向百姓征收稅賦,以及還有糜芳等富戶的支援,讓劉備可以解決軍隊糧草問題,而劉備為朝廷征讨黃巾軍期間,他的糧草由朝廷供給,其他時間,劉備依附在公孫瓒、曹操、袁紹、劉表等枭雄帳下,劉備為公孫瓒、曹操、劉表等人做事,自然由他們供給劉備糧草,再加上劉備兵少,需要的糧草少。

赤壁之戰後,劉備趁曹操兵敗北歸,奪取了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還從孫權手中借到了南郡。這時,劉備手中擁有了地盤,可以通過征收賦稅來供養軍隊。同時,荊州在劉表的治理下,比較和平、穩定,是個繁榮富庶之地,這也讓劉備得到荊州後,有更多的錢糧來供養軍隊。

劉備打了半輩子仗,從來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時總缺糧

不久後,劉備又在張松、法正的幫助下,以替劉璋對付張魯為由,率兵進入了蜀川。進入蜀川之後,劉備軍隊的糧草由益州牧劉璋供應。劉備此行的目的是奪取益州,很快他暴露野心,故意制造事端,和劉璋反目。随後,劉備率兵奪取了劉璋的益州,這讓他有了更多的地盤和兵馬。

劉璋,以及其父親劉焉在益州耕耘多年,再加上益州沒有參與袁紹、曹操、董卓等諸侯之間的戰争,這讓益州比較富庶,錢糧比較多,是以劉備得到益州後,他不久得到了益州的地盤和人口,還得到了劉焉、劉璋數十年積攢的糧草物資。同時,劉備坐擁益州之後,劉巴還為劉備想出了鑄币法,通過制造新的貨币,讓劉備間接剝削了益州百姓的财富,解決了劉備的錢糧問題。

劉備打了半輩子仗,從來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時總缺糧

二、諸葛亮

劉備戎馬半生,但前期,他主要依附于公孫瓒、曹操、劉表等枭雄麾下,讓他不需要為錢糧發愁。後期,劉備擁有荊、益二州之後,由于劉備、劉璋給他留下了不少财富,這讓劉備不需要為錢糧,但諸葛亮接手的蜀漢,是一個爛攤子,這讓諸葛亮率兵北伐時,總是出現缺糧情況。

諸葛亮在接手蜀漢之前,蜀漢爆發了兩次大的危機。

第一次是襄樊之戰。219年,關羽率兵攻打樊城和襄陽時,被東吳偷襲,奪取了荊州,這導緻蜀漢損失了荊州的數萬兵馬,以及荊州和荊州的幾十萬百姓,讓蜀漢失去了大量的人口和土地。

劉備打了半輩子仗,從來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時總缺糧

第一次是夷陵之戰。關羽被殺,荊州被奪後,被仇恨沖昏頭腦的劉備,率兵攻打東吳,但在夷陵之戰中,劉備孤傲自大,戰略上出了問題,他讓士兵依山傍水安營紮寨,還連營七十裡,被陸遜抓住機會,一把大火燒了蜀軍營寨,劉備率領的七萬大軍,瞬間葬身火海,基本損失殆盡。

戰争時期,人口和土地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有人口,就有人種莊稼,就有糧草,就有兵源,就有稅賦,而沒有人口和土地,一切就無從談起,關羽丢失荊州,讓蜀漢的人口和土地,少了三分之一,而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讓蜀漢損失了數萬精銳士兵,更損失了數萬成年男性。

諸葛亮接手的蜀漢,土地和人口都出現了嚴重的減少,土地和人口少了,每年的糧食産量也會減少。

劉備打了半輩子仗,從來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時總缺糧

古代的農業生産,主要靠成年男性,諸葛亮北伐會帶走不少士兵(成年男性)。同時,還需要大量的成年男性,為前線士兵運送糧草等,這會使蜀漢從事農業生産的成年男性嚴重減少,進而影響蜀漢的糧食生産。百姓每年生産的糧食少了,會增加官府的征糧難度,但前線的士兵,以及押送糧草的士兵,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糧草,是以會出現征糧不利,糧草供給不上的情況。

諸葛亮北伐,要出岐山。岐山路途艱險遙遠,又會增加運糧的難度,延長運糧的時間。運糧的時間越長,路程越艱險,士兵在半路消耗的糧食越多,運送到前線的糧食就更少了。蜀漢後方由于從事農業生産的成年男性少了,糧食産量少了,但前線又需要大量的糧草,而且還不容易運送到前線,這導緻蜀軍的可持續性很差,諸葛亮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就因缺糧而被迫撤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