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少将段蘇權被農民李木富所救,50年後來報恩,隻要求村頭建橋

開國少将段蘇權被農民李木富所救,50年後來報恩,隻要求村頭建橋

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

随着無數的日本侵略者占據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進行着燒殺搶掠等可恥至極的惡行時,無數人的憤怒情緒湧上心頭: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在之後的抗日戰争中,無數人民心中的滿腔愛國血液湧現而出。這些愛國人民用他們的力量帶領人民群衆,在我國各個地區進行着抗日活動。

終于,有着無畏精神的英雄們經過艱難困苦的抗戰後,中國迎來了黎明的曙光,萬惡的侵略者也被驅逐出華夏九州。

在所有戰士被授予功勳時,我們所有人還不知道存在一批革命功臣,他們身處無人所視中,默默無聞的奉獻着自己的餘熱。

這些革命功臣就是數萬萬黎民百姓,他們其中,有的是孩子、有的是女人、有的是老人。

開國少将段蘇權被農民李木富所救,50年後來報恩,隻要求村頭建橋

他們在面對罪惡侵略者屠殺中國軍人時,面對他們無盡的迫害軍人時,即便他們隻在家中,但他們骨子裡的家國情懷依然僅僅簇擁在血脈深處。

這些革命者在衆人看不到的地方,竭盡全力,無私奉獻着,希望可以為中國改變壓迫的命運。

在這條重重關卡中,共産黨所上司的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之是以可以在惡劣環境中打敗敵人,取得至關重要的勝利,都是離不開默默無聞的老百姓的擁護和支援。

這些百姓們為了幫助一心為國的軍人們,他們付出的并不少,甚至是無價的生命。

開國少将段蘇權被農民李木富所救,50年後來報恩,隻要求村頭建橋

我國在建國初期,對這些默默無聞的百姓做了統計,根據統計中發現,僅僅是紅軍時期的革命,已經有數以萬計的百姓們,為了保護紅軍而付出生命。

華夏五千年的文明中,滴水之恩,當如湧泉相報。

對于老百姓的恩情,共産黨們從未忘記,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的國家對于那些參與革命戰争的百姓給予了大量的獎勵。

革命将領們也從未忘記在戰争中幫助他們的老百姓們,在記憶深處尋找着那些曾幫助他們的百姓。

開國少将段蘇權被農民李木富所救,50年後來報恩,隻要求村頭建橋

這些回鄉報答的軍人中,就有我國的開國大将軍段蘇權。

1916年,湖南茶陵,段蘇權出生在一個窮鄉僻壤的村子裡,他的父母和茶農一樣辛苦勞作着,依靠種茶努力維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支出。可以說,段蘇權出生并非名門之後,也非王公貴族。

開國少将段蘇權被農民李木富所救,50年後來報恩,隻要求村頭建橋

如此家境貧困,父母也希望段蘇權出人頭地、為國争光,他們急切地将段蘇權送去讀書,深信知識才是人生最寶貴的财富。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尚且年幼的段蘇權深深感覺到自己父母的不容易,于是在學業上的段蘇權無比勤奮。

為了不辜負父母的養育之恩和栽培之恩,段蘇權夜以繼日地奮筆疾書,靠着刻苦的精神,段蘇權也不負衆望,自從進入私塾起,就是老師口中的優異學生。

可随着自己學曆提高的同時,學費也逐漸高昂起來,無論學習成績多麼優異的段蘇權在這一刻也下定決心不再讀書,不再給自己父母增加負擔。

開國少将段蘇權被農民李木富所救,50年後來報恩,隻要求村頭建橋

雖然學業止步于此,但段蘇權的思想有了更廣闊的天地,他的心态因為學業的烘托而遠勝同齡人,在面對家國被侵略者肆意妄為的入侵時,段蘇權勇敢地站了出來。

可謂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段蘇權在心中發誓,定要為廣大勞苦的人民群衆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1930年的一天,段蘇權加入了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後來經過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從此,一顆年輕熱血的青年步入了戰場。

由于段蘇權有着知識做底蘊,思想做為指導,很快就被黨組織看重,提升他為各地革命根據地做說服。

開國少将段蘇權被農民李木富所救,50年後來報恩,隻要求村頭建橋

後來,段蘇權上司并建立了黔東革命根據地,雖然說段蘇權聰慧無比,但是他一直活躍在抗日的一線中,受傷在所難免。

段蘇權将軍回憶往事說:“在抗戰中最為危險的時候,也就是我上司的獨立師攻打秀山縣時。在這場戰役中,我方軍隊遭受敵軍四面八方的炮火攻擊,整個部隊遭受了非常慘烈的傷亡。”

當時的段蘇權抱着沖鋒槍跑在最前面,身軀遭受了重創,尤其是右腳,被敵人子彈擊中,導緻其失去了行動能力。

開國少将段蘇權被農民李木富所救,50年後來報恩,隻要求村頭建橋

戰鬥激烈着進行中,很多隊伍都被打散了,在混亂中,段蘇權無法與部隊取得聯系。于是他隻好來到秀山縣附近的山村中,他走路踉踉跄跄,拖着受傷的右腳,躲避着後方敵軍的追擊。

随着右腳傷口越來越深,流血也逐漸增多,傷勢嚴重的段蘇權逐漸耗盡了體力和精力,他急切思考後,打算先躲起來。

可是躲避途中不幸遇到一夥土匪,這夥土匪竟然趁着段蘇權手無縛雞之力,搶走了他身上僅剩的買藥治病錢。

在段蘇權絕望之時,附近村莊一位名為李木富的農村回家路過此地,善良的李木富看着段蘇權的傷勢于心不忍,于是李木富将段蘇權背回家中,并為其治好的腳傷。

開國少将段蘇權被農民李木富所救,50年後來報恩,隻要求村頭建橋

在李木富一家人悉心照料下,李木富身體逐漸好轉,右腳傷口逐漸愈合。

在段蘇權可以自由行走後,他擔心日軍前往村落調查自己的黨員身份,也擔心給李木富帶來滅頂之災,是以段蘇權和救命恩人告别後,就果斷離去。

李木富得知段蘇權要走後,他害怕段蘇權的腳傷太重,影響了愈合,是以連夜親手打造了一副拐杖,送給段蘇權,以便于更早愈合。

開國少将段蘇權被農民李木富所救,50年後來報恩,隻要求村頭建橋

段蘇權回到組織後,再次投身于南征北戰中,更是屢建戰功,為革命做出了巨大奉獻。

由于段蘇權曾建立無數功勳,新中國成立後,他被封為開國大将軍,獲得無數美譽。

可即使這樣,段蘇權仍未忘記昔日的恩人:李木富,正如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他派人多次前往秀山縣打聽,可是李木富卻杳無音信。

開國少将段蘇權被農民李木富所救,50年後來報恩,隻要求村頭建橋

段蘇權終于放下公事,親自前往尋找,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找到了已經耄耋 之年的李木富。

二人親切擁抱後,段蘇權便問李木富有什麼所需要的。

“您為人民做出了這麼大功勞,幫助您是應該的。如果您要報答的話,我希望您能在村頭修一座橋,希望可以友善村民通行。”李木富提出的要求讓所有人都未曾想到。

開國少将段蘇權被農民李木富所救,50年後來報恩,隻要求村頭建橋

面對開國将軍的報恩,他卻沒有提出任何無禮要求,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生活品質,而是率先改善人民群衆的生活。這一幕,感動了段蘇權和無數的士兵們。

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我們時代之幸,人民之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