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紗》:從湄潭府到巴哈馬群島的自我成長之路

作者:思衣谷
《面紗》:從湄潭府到巴哈馬群島的自我成長之路

熟知英國偉大作家毛姆,都知道他的《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刀鋒》《尋歡作樂》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何說毛姆的特點那就是真的聽雅俗共賞而又通俗易懂的,他的風格是崇尚自然主義而非批判,非善惡二進制論,尊重人本性的寫作方式。除了上述作品外,也毫不例外,在另外一部關于他的小說《面紗》也同樣代表作者的風格。

該小說的故事主要發生在中國香港和一個叫中國内地貴州“湄潭府”的地方。女主人公吉蒂因為和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通奸,被丈夫沃爾特(細菌學家)發現後脅迫她去了霍亂橫行的湄潭府,最終沃爾特不幸染病死去,吉蒂回到香港,起先是重投查理懷抱後羞愧不已,但結果經過喪夫和喪母之痛。最終吉蒂還是回到英國和父親和解,并和父親同往巴哈馬群島生活。

首先,故事的結構設定是很有故事性,故事一開頭就将故事推向了一個高潮。作者是用倒叙和插叙的形式,将小說的沖突和故事性寫作得很天衣無縫,并有吸引眼球的技巧在。如一開始就是說到了吉蒂和查理唐生通奸的具體場景化細節。也側面塑造了精神空虛;她向往愛情,但愛慕虛榮的人物形象。而後作者詳細說明了吉蒂出軌的原因,原來生活于倫敦名利場的一位自私鬼的富家小姐,她容貌嬌美。但由于遲遲不結婚而被尖酸的母親所逼婚,并還有姐妹的已經結婚的壓力,使得她自己與沃爾特的婚事草草了當。

在前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吉蒂作者對母親的刻畫,如第七章就舉例說到了她是一個控制力強、刻薄無情和野心勃勃的,有吝啬和愚蠢的女人。這就為吉蒂悲劇的愛情買下伏筆。而在吉蒂的塑造上,就講到了她在帶有悲劇性的求婚下而答應沃爾特的求婚的。又因為她欣賞他的冷漠和平靜。另外就講到了“二十一歲之前結婚會給自己遺憾”的說法,也就隐喻點明了為後續做鋪墊下了女主人公的悲劇愛情更是有埋下了伏筆的。這樣的言論也是非常吻合現當代剩女的無限反對,而與女主人有共鳴的心聲的。

之後就講到了男女主人公婚後到了香港生活,也提到了沃爾特是不善言辭、沉默寡言、缺乏生活趣味的細菌學家,同時也說明了他是紳士,以及有着愛恨分明和很有大局觀的睿智,為社會的大志。而講到他們婚後在香港的生活部分,因為毛姆的追求故事性強的作品,自然使得小說中為香港的描述也有限的,隻是講到那裡有俱樂部網球場等聲色犬馬的地方。畢竟毛姆與其他作家不同,他追求的是一種人物發展的情節美。而反而對查理唐生 就寫到他的多才多藝

而另外一個高潮就是講到了男女主人公準備去湄潭府前的糾紛。以此提出了渣男查理唐生的形象,自然也反襯吉蒂将要踏上湄潭府之路,展開自我救贖的過程。其中在對該處有了霧霭中湄潭府的描寫,如霧氣等。

于此,故事就發展到了男主人公患霍亂病的描寫,凸顯霍亂的危害。而這麼一出到湄潭府的設定是非常展現了作者的小說寫作的高超,這種高超展現在:男女主人公之是以去潭府的目的雙關的,一方面大我地展現了男主人公為科學而獻身的偉大精神。另外一方面自然就是小我地說明了去湄潭府是一種讓吉蒂磨練自己,也讓吉蒂重新愛上男主人公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成長之路。

而在這個如作者也稱因為但丁《神曲》展現的煉獄的湄潭府之旅而賦予這部小說的精神支柱。因為在女主人公在喪夫之痛上展現出了很重愛戴自己去世的丈夫的。她也在過程中得到好友韋丁頓的幫助,讓女主人公盡快覺悟和鳳凰涅槃的,對生活重新的追求。這裡不得不說起到導師作用的韋丁頓,他以管弦樂隊樂滿足于演奏好自己的樂器部分就好了,這就是說明追究自我的榜樣。也以中國的道家思想去感化了女主人公而得到強大起來的精神之撐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也在湄潭府之旅中,讓女主人公知道了中國貞節牌坊的存在,以及作者也用了活生生的韋丁頓的妻子這個鮮活的東方女性角色去說明了韋丁頓的妻子近似菩薩燦爛文明的崇拜,自然也是成為給女主人公要學會愛和責任,以及忠誠的美好品格。

最後,筆者以為小說中比較有畫龍點睛之妙處是在男主人公沃爾特臨終前說到額那句“死的卻是狗”。我們知道該句子是出自歌德寫的《挽歌》:歌德寫的《挽歌》講的是人好心收養一條狗,後來狗發瘋咬人,導緻人狗反目成仇,這裡我們都認為狗發瘋咬人的原罪是人沒有看好自己的狗,應該人是最大的原罪,而結果死的卻是狗。這裡作者的隐喻是想表達在吉蒂和查理唐生偷情的原罪應該是查理唐生。受害者是吉蒂和沃爾特。而結果是好人一方沃爾特卻是死了,這裡就說盡了人生的唏噓而後無奈和怨恨。但人又是重新生活的,于是懷了男主人公的孩子的女主人公更父親,繼續前往陌生而充滿活力的巴哈馬群島,去生活。而最後的巴哈馬群島之路,經過湄潭府的鳳凰涅槃,使得吉蒂和代表希望的她和丈夫的孩子,定然就是會通向平和與安甯的道路。

在中國善惡觀念中,小說這麼處理是挺不符合讀者胃口的,因為應該最該死的是查理唐生,卻沒有死,還得意洋洋度過餘生。這不免會認為這是這部小說的不足,但竊以為,這這樣小說涉及才是作者想借沃爾特臨終前說的一席話“死的卻是狗”的最好的回應。

而所謂的以面紗為書名的含義,其實就是說明作者通過吉蒂和沃爾特的愛情悲劇故事,去說明了他們的愛情之路才是真正地揭開了愛情裡關于忠誠、愛和責任,自我檢討和自我覺悟成長的神秘面紗。在愛情、背叛與死亡的漩渦中掙紮的吉蒂,親曆了幻想破滅與生死離别之後,終将生活的面紗從她的眼前漸漸揭去,從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長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