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一外賣員往顧客餐盒内小便,該圖為11月29日事發時監控視訊截圖。
掃碼閱讀全文
近日,安徽一外賣員因往顧客的餐品裡小便被行政拘留14天。新聞一出,輿論嘩然,讓不少人對外賣配送過程中的食品衛生安全保障産生擔憂。外賣已經成為很多人的日常餐食,不少年輕人一日三餐叫外賣。送餐員給外賣撒尿“加料”,公衆對此會有怎樣的感受和評價?大家還能好好吃外賣嗎?
南都民調中心于12月2日至5日發起問卷調查,共回收1023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八成受訪者知悉外賣員往顧客餐盒裡小便的新聞,七成左右受訪者對此表示震驚和惡心;九成受訪者稱以後點外賣會更加謹慎,甚至考慮減少外賣點餐。針對外賣配送過程中的衛生與安全問題,近七成受訪者吐槽問題嚴重,超八成懷疑過自己的外賣有被打開、被污染的現象;遇到類似問題,近六成受訪者通常選擇聯系商家更換餐品了事。針對送餐員給外賣撒尿“加料”暴露出來的行業問題,過半希望強制使用封簽,近六成受訪者建議使用安全餐盒,超半數受訪者希望平台提高外賣員職業素養。
七成受訪者對事件感到震驚惡心
11月29日,安徽蕪湖一名外賣員打開顧客的外賣,往餐盒内小便,顧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将外賣吃掉。事發後,顧客報警。12月1日,有媒體從安徽蕪湖警方獲悉,該名外賣員因該顧客曾打差評,蓄意報複,已被行政拘留14天。
南都民調調查了公衆對此事件的知曉度和态度,大部分受訪者表示知道該事情,選擇比例達82.01%。對于該事件,71.39%的受訪者感到“震驚”,69.96%認為“惡心”,56.97%表示“無語”,54.95%表示“生氣”,但也有6.08%的受訪者認為“司空見慣”。
受訪者望餐企優化外賣包裝品質
從調查結果來看,該事件對消費者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不少人表示以後點外賣會更加留心,甚至會減少點外賣的頻率。93.06%的受訪者表示以後點外賣會更加謹慎,其中認為“一定會”的比例達62.95%,認為“可能會”的比例占30.11%。
不過,也有6.94%的受訪者表示不會謹慎點外賣。00後陳女士表示外賣配送過程不是商家、消費者自己能夠控制的,即使以後點外賣會更謹慎,但感覺作用不大。也有受訪者認為這隻是個别極端的行為而已。在羅女士看來,大多數外賣員還是比較敬業且有素質的。她還認為,事件曝光後,餐企會作出相應機制的優化和調整,更加重視外賣包裝品質,提升顧客的用餐體驗,是以該怎麼點還是怎麼點。
外賣配送過程食品安全引關注
在目前的外賣行業,外賣食品衛生安全問題不僅僅出現在生産源頭,運輸配送也成為污染源的重要一環。有67.94%的受訪者認為目前外賣配送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其中認為“非常嚴重”的受訪者最多,占34.90%,認為“比較嚴重”的占33.04%。
有如此多的受訪者認為外賣配送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在此情況下,也就有不少人懷疑過自己的外賣有被污染,懷疑比例高達84.8%。其中33.96%的受訪者偶爾懷疑過,18.66%經常懷疑,32.18%較少懷疑。
不過也有15.20%的受訪者從來沒懷疑過。00後盧女士就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外賣有被污染過,因為懷疑之後就吃不下飯了,是以幹脆就不想懷疑了,也認為出現問題的機率比較低。
進一步追問受訪者遇到過哪些外賣配送食品安全問題,35.54%的受訪者反映自己遇到過外賣灑了又被放回飯盒的問題,29.71%的受訪者的外賣包裝曾被打開過。大學生陸女士提及,她有一次因外賣員送餐态度差問題和其起了争執,等拿到外賣後,她發現炸雞的包裝上明顯有一個大洞,也不知餐品有沒有掉了再被放回去;而且打開可樂的時候,可樂噴灑出來了,很明顯是經過搖晃造成的。出于餐品被污染的擔憂,陸女士最後還是扔掉了這份外賣。
此外還有26.85%的受訪者經曆過送餐不及時導緻餐品不新鮮的情況,24.48%遇到過有紙屑等異物飄入的問題,22.01%則有過外賣員偷吃的經曆。大學生何同學表示,有一次自己丢了外賣,去查監控,結果發現偷外賣的就是外賣員本人,這讓她十分震驚。
調查資料顯示,大部分受訪者在外賣配送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選擇最多的是聯系商家更換餐品了事,占比58.84%。另外,比較多人選擇的是和外賣員、商家聯系要求理賠,占比51.23%。也有相當一部分受訪者選擇投訴外賣員并給予差評、拉黑外賣員等,分别占47.58%、27.05%。
不過,也有部分受訪者表示不會追究責任。何同學看到外賣員偷了她的外賣之後,并沒有去追究責任,一方面是因為外賣價格不高,另一方面也是覺得追查下去的話并不會得到很好的配合。
外賣包裝不上封簽是主因
談及外賣配送中食品出現安全問題的原因,68.52%的受訪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多數外賣包裝不上封簽,随意被打開無人知曉。
事實上,早在2018年,北京就推出了“食安封簽”,此後上海、廣東、江蘇、内蒙古等多地也陸續宣布全面推廣“食安封簽”,但推廣過程中也存在顯而易見的困難,其中成本高、如何分攤是首要問題,商戶、平台、消費者對此意見不一。另一方面,無論是國家層面的相關規定,還是地方層面出台的有關制度,都是鼓勵使用“食安封簽”,而非強制使用,這也是其在推廣過程中遭遇的瓶頸之一。
除了封簽外,也有一定比例的受訪者認為平台責任更大,對外賣員的管理不到位,占51.03%,50.24%則認為部分外賣員道德素質低下,49.85%反映外賣包裝不嚴實問題突出。
受訪者建議使用安全餐盒加封簽
外賣配送過程中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問題?多數受訪者希望餐企、平台能夠從外賣包裝上改善,其中59.14%的受訪者建議餐企統一使用帶有“安全扣”的餐盒,56.30%的受訪者希望行業能夠統一在外賣包裝上加封簽,防止被私拆。
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受訪者認為外賣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寄望于行業加強對外賣員的管理。56.89%認為平台應加強對外賣員的職業教育訓練,提高行業素質;56.60%則希望通過罰款等加大對外賣員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如今外賣已成為公衆消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外賣食品安全自然關系到每一個人,不僅僅是生産源頭上的,運輸配送也是關鍵一環。但從調查結果來看,這一環備受消費者的吐槽和質疑,餐品灑了又被放回去、包裝被打開過、部分外賣員偷吃……為此,公衆希望商家、平台能夠改善外賣包裝,統一使用“雙層卡扣”的安全餐盒、強制使用封簽等,進一步提升食客的就餐體驗。與此同時,公衆也更希望通過“内外結合”的手段,讓外賣生活少點糟心,寄望于行業能夠加強對外賣員的職業教育訓練,提高外賣員的道德素質、職業素養,行業更加規範有序。“再也不點外賣了”可能隻是一句氣話,但在這句氣話背後,行業應該要看到消費者的無奈與失望。如何守住外賣“最後一公裡”的安全,讓消費者吃得更放心,才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社會調查與公共輿情研究課題
項目出品:南都民調中心
項目監制:謝斌 張純
項目主持:謝小清
項目執行:南都研究員 謝小清 麥潔瑩 塗長芳 沈紅媛 實習生 翁婉婷 陳子穎 溫依庭 杜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