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生于河南,成長于河南,戰鬥在河南,時至今日,在養育他的中原大地上,他的名字已經深深镌刻在人民的心中,他的精神将指引我們不懈奮鬥。"2019年9月11日上午,原第二炮兵政委彭小楓上将,在自己父親彭雪楓的塑像揭幕儀式上,動情地說了上面的話。

彭小楓對父親的印象是模糊的,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他隻記得,自己是聽着自己父親的英雄事迹長大的。這位著名的八路軍将軍,一生都在為自己的信仰而奮鬥,最後很遺憾地倒在了抗戰即将勝利的時候。
一、彭雪楓的成長之路
彭雪楓是個河南人,1907年出生。他的祖父彭如瀾有些學問,在家鄉開了一家私塾。5歲那年,彭雪楓進入祖父的私塾中讀書開蒙。由于聰明好學,他被當地的富豪看中,給自己的兒子當伴讀。年紀稍大,彭雪楓去了天津,考入了著名的南開中學。他家境貧寒,學費是由叔叔彭禹延幫他付的。
少年的求學路并不平坦。彭雪楓17歲那年,南開中學改名為“育德中學”,搬遷到了北京。此時,彭禹延停止了資助,彭雪楓面臨退學。由于他在學校品學兼優,校長餘心清十分欣賞他,便讓他在國小部教國文,以賺取學費。彭雪楓解了燃眉之急,繼續安心上學。這一時期,彭雪楓讀了《新青年》等宣傳進步的書刊,并且接觸了一些有進步思想的師長和同學,開始形成了新的世界觀。
不久之後,從上海傳來了一個消息:日商紗廠借故停工,停發勞工工資。勞工顧紅正與資本家理論,反而被對方開槍打死!五月三十日上午,2000多名勞工和學生走上街頭,揭露資本家殘殺勞工的真相,結果遭到了租界巡捕的大肆圍捕,僅南京路就被捕了100多人。此後,萬餘名群衆聚集在巡捕房門口,要求釋放學生,卻反而遭到了英國巡捕的殘酷鎮壓,打死十三人,重傷數十人,逮捕一百五十餘人。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五卅慘案。
6月1日,上海開始了罷工、罷課、罷市的“三罷”鬥争,抗議帝國主義的殘忍行徑。很快,這股風潮傳遍全國,形成了規模巨大的反帝愛國運動。在中共北方區委和李大钊的上司下,北京學生很快組織了“滬案雪恥會”。6月30日,在北京學聯的上司下,北京各校師生員工,共3萬多人舉行罷課,上街遊行示威。而彭雪楓,也成為了育德中學學生會會長,組織大家展開鬥争。
二、抗日英雄彭雪楓
在亂世之中,求學是不容易的。彭雪楓在進行學生運動的間歇,從來沒有忘記學習。1929年,他考取了北平民國大學文學系,但是卻因為沒有學費而未能入學。此後彭雪楓被調到上海中央軍委,開始接觸紅軍。他意識到了武裝鬥争的重要性,多次向中央軍委打報告,要求“拿起槍杆,痛痛快快地幹一場”。最終,軍委同意了他的要求,彭雪楓正式加入紅軍。
彭雪楓的最初職位是紅三軍團縱隊政委,不算是軍事幹部。但是在戰鬥中,他卻十分勇敢,總是不畏生死地沖在最前面,1933年11月,他在八角亭戰役中勇猛沖鋒,身受重傷。傷愈之後他重回戰場,仍然沖在戰鬥的最前線,毫無畏懼。長征路上,彭雪楓血戰婁山關,二進遵義城,四渡赤水河,進軍天全城,爬雪山、過草地,斬敵吳起鎮,立下了赫赫功勳,被譽為紅軍中的“優秀青年将領,模範政治委員”,還榮獲了中華蘇維埃政府頒發的“紅星”獎章。
西安事變後,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彭雪楓出任八路軍總部少将參謀處長兼駐晉辦事處主任。此時他經手大量的軍事物資和各界捐款,以及最為珍貴的通訊器材和藥品。可彭雪楓廉潔奉公,一塵不染,得到了所有同志的一緻好評。
此後,彭雪楓大量的閱讀了軍事書籍,提高了指揮作戰的能力。從1938年起,他開始進入中原戰場,先後擔任八路軍參謀處長、新四軍遊擊支隊司令員兼政委,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司令員等職務,在華中敵後擔負戰略區的上司工作。之後,他多次帶領部隊打退了日軍的進攻,既儲存了軍隊的生存,還大大地提升了部隊的士氣。
打仗之外,彭雪楓的統戰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他多次和蔣介石派遣來制造摩擦的部隊談判,用淵博的學識和民族大義來打動對方,最終總能化敵為友。宛西自治的首領别廷芳擁兵自重,彭雪楓親自緻信勸說他共同抗日。别廷芳後來表示:“願意和共産黨合作抗日,堅決不打共産黨,更不當漢奸。今後新四軍或八路軍需要幫忙時,我堅決幫忙。”後來别廷芳成了一位著名的民間抗日領袖,這裡邊也有彭雪楓的功勞。
更為難得的是,彭雪楓還一手建立了我軍的騎兵部隊。1941年,彭雪楓以自己的坐騎“火車頭”為基礎,不斷地搜羅馬匹,建立起了一個騎兵團,并且由自己親自指揮訓練。這支騎兵後來發展到了三個大隊,共有戰馬500多匹,成了一支銳利的攻擊力量。1942年,在洪澤湖地區,彭雪楓的騎兵團與敵人相遇,僅用9分鐘,就将300餘名日軍砍倒大半,80餘名日軍因害怕而投降。從此,這支騎兵所用的馬刀,就被稱為了“雪楓刀”。
打仗之外,彭雪楓還保持着自己讀書人的本性。他不光自己讀書,還非常樂于教戰士們讀書。他在山西臨汾創辦了學兵隊,在河南竹溝創辦了教導隊,在新四軍四師創辦了随營學校、抗大第四分校等教育機構,并親自授課,親自兼任校長。很多戰士的開蒙都是由彭雪楓完成的。此外,他還廣泛地吸收青年知識分子參加革命,為我軍儲備了不少優秀的人才。
三、英年早逝
1944年,抗日戰争的形勢已經越來越明朗。由于太平洋戰争吃緊,日軍隻能把大量有經驗的老兵調去守海島,中國軍隊的壓力逐漸減小。在這一年的春季攻勢中,彭雪楓指揮部隊經過三個月的激戰,解放了泗縣、靈壁、睢陽之間的大片地區,并控制了睢泗公路全線。
4月,日軍不甘失敗,集結兵力大舉進攻河南。駐河南的國民黨軍湯恩伯部40萬大軍不戰而退,短短37天,竟然失城38座。中原地區再次成為人間煉獄。為了擊退侵略者,黨中央提出了“向河南敵後發展,控制中原”的戰略方針,指令彭雪楓部西進豫皖蘇邊區,恢複肖縣、永城、夏邑、宿縣根據地,打通與睢杞太地區的聯系。
1944年8月15日,彭雪楓率四個步兵團和一個騎兵團,向西推進。一路上,彭雪楓部連克小朱莊、菊集、鄖縣集、馬莊、秦坡樓等據點,收複了肖縣、永北、砀山、宿西、夏南之間的廣大地區。9月5日,雪楓又率部摧毀了土頑劉子仁、劉瑞歧、耿繼勳結成的所謂“路西防線”,打通了津浦路東、西的聯系。
此時,盤踞在夏邑東八裡莊的敵人李光明支隊仍然繼續頑抗。彭雪楓決定親自去前線指揮戰鬥。在巨大的軍事壓力下,守敵于9月11日拂曉棄寨突圍,結果被我預伏的騎兵團擊敗,死的死,傷的傷,俘虜的俘虜。可就在戰鬥即将結束時,正在指揮戰鬥的彭雪楓,卻突然被遠處飛來一顆流彈擊中了胸膛。他最終傷重不治,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捍衛了祖國,時年37歲。噩耗傳到延安,我軍所有的指戰員立刻沉浸在悲痛之中。陳毅同志痛惜之極,連夜寫下了《哭彭雪楓同志》詩八首。毛主席也流着淚說道:“小小的八裡莊,竟然損我一員大将!”毛主席還和朱德、彭德懷、陳毅的共同寫下挽詞:“二十年艱難事業,即将徹底完成,忍看功績輝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産黨人好榜樣;千萬裡山河破碎,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為國犧牲,滿腔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
四、子承父志
彭雪楓犧牲之時,他的妻子林穎剛剛24歲,正懷着身孕,憧憬一個美滿的家庭。在得到丈夫的死訊後,林穎堅強地生下了兒子,并取名彭小楓。1948年,林穎再次組建家庭,和丈夫一起撫養彭小楓。
彭小楓雖然沒有見過父親,但是從小就總聽人提起父親的英雄事迹。父親的形象,一直都是指引他前進的動力。彭小楓繼承了父親的聰慧,學習十分努力。1963年8月,彭小楓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哈軍工火箭工程系,成為了一名航天專家。
雖然當時已經沒有了戰争的陰影,但是新中國仍然需要建設,部隊也依然需要發展。彭小楓畢業後,緻力于我軍火箭和飛彈的研究。他在自己選擇的路上,也同樣做出了輝煌的成績。2003年12月,彭小楓出任第二炮兵政委;2006年6月,彭小楓晉升為上将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