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綱這一段國小課本上就學過,後來電視看了幾回,原著又讀了幾遍,始終不明晁蓋為什麼要劫生辰綱?
他又不窮,他在東溪村任裡正,也就是跟今天的村長差不多,原著可是說“晁蓋獨霸在那村坊”。

平時收收賦稅,管管閑事,家裡養着莊戶,錢糧都不短缺,日子過得好不逍遙,為什麼人家一說生辰綱,他就完全沒有猶豫的答應要劫?
而且他們劫生辰綱的時候,将楊志等人麻翻在地,當時黃泥崗上又沒有其他人,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殺人滅口,這樣死無對證,他們接下來才能安居樂業。
可他們不但沒有殺一個人,連臉都沒遮擋一下,簡直明擺着告訴官府:生辰綱就是我等劫的!
他們是心善不忍殺人嗎?顯然不是呀。
官府派人去石碣村捉他們的時候,對待那些官差可是一鋤頭一個,沒動過絲毫恻隐之心。
五百官兵全部被他們刺死在泥地和蘆葦裡,最後隻留一個何觀察回去報信,他們放何觀察回去的目的擺明了是要挑釁官府。
反複讀了幾遍,想來想去恐怕晁蓋等人早就不想好好做人了,其實早就看上梁山泊了,無緣無顧的就上山去入夥,去了也得不到重視,隻有幹出件大事來,才有充分入夥的理由。
他們總是說梁中書那是不義之财,是以劫得理所當然,其實是在給上梁山創造機會。
吳用那麼聰明,為什麼在劫了生辰綱後沒有提前規劃好逃跑計劃,要知道他們可是臉都沒遮的,官府真的細查,很容易就查得到。
我想他們不過是算準了,就算查過來,官府裡也有交好的人會放水,到時候做做樣子,順勢就好上梁山,因為梁山是他們早就找好的退路。
不說宋江冒着風險報信,就說朱仝雷橫倆人争搶着要放走晁蓋來看,其實他們早就心照不宣了,知道雖然有點風險,卻不至于丢命。
梁山泊物産豐富,又不受官府管束,還不容易攻打,如果發展得好,組織壯大起來的話,不管是跟皇權對着幹,還是被皇權招攬,反正名字都是響亮了,變相的實作了男人期望幹一番大事的抱負。
是以他們的目的就是上梁山,最好還是做梁山之主,并且他們也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實作了最終目的。
晁蓋和吳用等人劫生辰綱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想要實作理想,達到某種目的,找對人來填充團隊力量、人際關系網的維護、膽氣和智慧,一樣都不能少。
先說找對人來填充團隊力量,他們把目标對準了石碣村阮氏兄弟,先打探了他們的生活水準,知道他們很拮據,就主動請吃飯,席間觸及理想,得知阮氏兄弟其實很向往梁山泊的生活,就給他們畫大餅。
一頓酒一兩銀一番言語就将他們收得服服帖帖,命都可以賣給你。
我要幹件大事,你能幫上忙,事成之後有大好處,但是有風險,說清楚了之後你還是願意來,這就是找對人。
再說人際關系網的維護,雷橫抓劉唐時,晁蓋就給雷橫十兩銀子的收買錢保下劉唐,十兩銀子不是小數目,石碣村吳用才花一兩銀子就買了一大翁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剩下的錢竟然還能夠還阮小二以往欠的酒錢,可想而知平時他們收到晁蓋多少好處。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是以晁蓋被官府派人捉拿,宋江冒險都要給他報信,雷橫朱仝要争搶着放水,這就是平時經營起來的關系網呀。
社會本質離不開人與人的相處,人脈如網,平時多積累多付出,來織好這張網,必要的時候這張網就能四通八達,讓你條條大路通羅馬。
最後來說膽氣和智慧,智取生辰綱光有膽氣是不夠的,還需要智慧,石碣村殺官兵上梁山,挑撥林沖殺王倫同樣既要膽氣也要智慧,每一步都走得很巧妙。
吳用巧妙的利用了人性,知道楊志手底下的人不服管,饑渴時拿酒食引誘;知道林沖在王倫底下受夠了氣,假裝良善,假裝弱者,假裝無路可走還步步退讓,激起林沖的怒氣,好從中漁利。
他知道林沖上梁山是迫于無奈,隻想求得安身之所,不會跟他們争搶梁山之主的位子,而且他們人多,林沖想坐也坐不穩當,是以他們利用林沖對王倫的不滿來達到了目的。
是以說晁蓋等人上梁山是勢在必得,幹的事情夠大,退路又沒有的情況下,殺王倫取而代之,成為梁山泊的主人才順理成章。
他們做得最勇敢的一件事就是,在石碣村殺掉那五百官兵。他們殺掉官兵就是斬斷後路,要的就是那種一腔孤勇的魄力。
沒有了退路,就隻能勇往直前。
是以膽氣和智慧也是成事的必要條件。
你看,成功之是以不容易,是因為成功的人會為着一個目标一個理想一步步制定計劃,經營人脈,尋找合作夥伴,拿出勇氣和智慧,必要時還要帶着團隊斬斷後路,一往無前。
沒有野心,害怕風險的人是做不成的。
從前讀書隻是純粹喜歡,開始靠閱讀來逼迫自己輸出文字時,一些情節一經推敲,總是能推敲出許多的殘酷真相來。
生活從來就是這樣殘酷,想要小富即安,注定要平庸,想要實作理想抱負,注定要辛苦。
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哪怕是在虛幻的書本故事裡,也沒有那種不付出努力,就大獲成功的,因為寫書人也知道那沒有邏輯,不可能成立。
人生可控的隻有當下的行為,不用找那麼多借口來逃避和懶惰。
我是青橙,一個喜歡閱讀寫作的女子,關注青橙,一起看那些藏在故事裡的辛酸苦辣,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