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津湖美軍傷亡多少人?從運出的傷員數看,美軍自己也被算成物資

說起長津湖戰役,總有人擡出一頂大帽子扣下來:15萬志願軍吃不下陸戰一師2萬多人,還讓人全身而退了。仿佛那些爬冰雪、缺吃少穿的志願軍戰士,非但沒有功勞,反而有罪過一樣。這一仗陸戰一師的傷亡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長津湖美軍傷亡多少人?從運出的傷員數看,美軍自己也被算成物資

長津湖的大雪中等待的陸戰一師,他們穿着加厚的羽絨防寒服

關于兵力的對比,可能是很多人對于長津湖戰役認識上的一個重大誤區,總認為志願軍在兵力上處于絕對優勢。其實完全不是這樣。9兵團的20、26、27三個軍均為四四制,每個軍都是5萬人,整個兵團約15萬人。

但長津湖地區的聯軍并非隻有美軍陸戰一師,而是美軍第10軍。該軍下轄陸戰一師,步兵第7師、步兵第3師、僞軍首都師和第3師、英軍海軍陸戰隊特遣隊,總兵力超過了10萬人。此外美軍還出動了巴丹号、福吉谷号等13艘航母支援作戰。

長津湖美軍傷亡多少人?從運出的傷員數看,美軍自己也被算成物資

美軍埃塞克斯級航母安提坦号在支援長津湖作戰

在兵力部署上,26軍因為交通原因,在戰鬥打響時未能及時趕到戰場,是以,當11月27日9兵團發起進攻時,實際上就是20、27軍(欠94師)一共7個師。這麼一看,志願軍不但火力、機動和後勤不占優,連兵力也不占優了。

慶幸的是,阿爾蒙德也不是個優秀的指揮官,他目空一切、急躁冒進,将10萬人的第10軍兵分五路:僞首都師、第3師為一路,沿東海岸向邊境進發;美7師17、32團(欠2營)為一路,經大豐向惠山進發。美7師31團戰鬥群(加強了32團2營、英軍陸戰隊、第187空降團一部)為一路,沿長津湖東向新興裡進發;陸戰一師為一路沿長津湖西進發;美第3師留守興南鹹興一線。

長津湖美軍傷亡多少人?從運出的傷員數看,美軍自己也被算成物資

作為麥克阿瑟的鐵杆小跟班,阿爾蒙特(右一)的指揮水準算不上優秀

從這個部署可以看出,美軍兵力極為分散,為志願軍各個擊破創造了機會。盡管在局部兵力占優,但志願軍仍相當謹慎,他們沒有選擇四面出擊,也沒有坐地固守,而是直接放過了第一、第二和第五路,決定吃掉長津湖兩側的美7師31團戰鬥群和陸戰一師。

具體的分工就是20軍對陸戰一師,27軍對7師31團戰鬥群。最後的結果是31團戰鬥群被基本全殲,團長麥克萊恩和接替指揮的費斯中校被打死,團旗被繳獲,而陸戰一師逃出去了。

長津湖美軍傷亡多少人?從運出的傷員數看,美軍自己也被算成物資

陸戰一師在轟擊志願軍陣地,他們擁有絕對的火力優勢

陸戰一師的戰史記載:該師在長津湖地區作戰(截止到12月6日)共陣亡604人,負傷3508人,凍傷7313人。負傷的人中有114人傷重不治身亡,凍傷的人大部分傷愈歸隊,并參加了後來的突圍行動,最後有1.8萬人成功的在興南港登船,逃出生天。

看到這個結果,真令人啞然失笑。一場大的戰役級的行動,最後就陣亡604人?一個25000人的王牌師就因為陣亡了600人,就如喪考妣、驚慌失措、不顧一切的逃跑?為了渲染這次“史詩般的突圍”行動,陸戰一師的戰史記載道:經過六天五夜的血戰,陸戰一師終于擺脫了一直緊追不放的約1500名中國士兵,開始向南突圍。

長津湖美軍傷亡多少人?從運出的傷員數看,美軍自己也被算成物資

長津湖的美軍用H13直升機将傷員運往後方

1.8萬名吃飽了肚子、坐着汽車、有飛機坦克掩護的美軍大兵,被1500名餓得咕咕叫、冷得直哆嗦、60%的迫擊炮彈因為天冷打不響、沒有汽車隻能靠兩條腿的志願軍攆着跑6天而不反擊?恐怕傻子也不會相信。

如果陣亡數字作了隐瞞,那麼受傷數字也是前言不搭後語。下碣隅裡的簡易機場是在史密斯師長的堅持下修建的,事實證明這個機場後來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介紹這個機場時,陸戰隊戰裡寫道:美軍從這裡空運走4468名傷員,其中步兵7師、英軍和僞軍傷員1160人,陸戰1 師傷員3308人。這3308人中,還包括了突圍行動中的762名傷員。

長津湖美軍傷亡多少人?從運出的傷員數看,美軍自己也被算成物資

《冰雪長津湖》中的志願軍形象

如果減去這762人,那麼到12月6日,陸戰一師的傷員隻有2546人。就在這一天,這個機場還運來536名傷愈歸隊的輕傷員,如果再減去這536人,突圍之前的陸戰一師傷員實際變成了2010人,和自己戰史中記錄的3508人都相差了1498人。

如果說美軍有将僞軍的人員損失當成物資損失的習慣,怎麼對自己人也這樣呢?美軍的傷亡統計還有一個字是可信的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