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學良曾在溪口兩次遇刺:于鳳至一言,讓刺客放下槍,抱頭大哭

1936年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中,蔣介石本人雖安然無恙,但他的侍衛長、堂侄孫蔣孝先卻在混亂中被東北軍槍殺了。

張學良曾在溪口兩次遇刺:于鳳至一言,讓刺客放下槍,抱頭大哭

蔣孝先

蔣孝先死後,蔣介石追封他為陸軍中将,将他屍骨運回家鄉,安葬在溪口鎮西北的飛鳳山腳下,張學良也送了他親屬一筆錢為蔣孝先超度,但蔣孝先的妻子袁靜芝對張學良怨恨難解,曾兩度行刺,幸好,此時張學良身邊有原配夫人于鳳至陪伴,于鳳至是個能幹的女子,也有情有義,她不但兩次挺身護夫,還向袁靜芝曉之以理、喻之以情,保護了張學良。

後來,身為甯波市政協委員的袁靜芝回憶起張學良與于鳳至,還對于鳳至感到非常欽佩。

1、西安事變時,蔣孝先玩忽職守被東北軍抓獲

蔣孝先是蔣介石的堂侄孫,當時蔣介石用的人都是他的親戚,如侍從室會計是他的侄子蔡和昌,還有跟過他20年的老侍衛長王世和是蔣母王采玉家的侄孫。

蔣孝先是黃埔一期學生,因為與蔣介石的親戚關系,飛黃騰達得很快,1933年,33歲的蔣孝先升任北平憲兵副司令,1935年任蔣介石侍衛長,1936年10月5日晉升為少将。

1936年12月2日,應張學良一再邀請,蔣介石前往西安“督戰”,住在臨潼華清池,當時西安學生和群衆經常到蔣介石住處附近請願,要求停止内戰、一緻抗日,蔣介石下令讓蔣孝先指揮憲兵三團準備鎮壓學生。

張學良曾在溪口兩次遇刺:于鳳至一言,讓刺客放下槍,抱頭大哭

蔣孝先便率領憲兵三團到十裡鋪和浐河橋一帶,在兩旁的高崖上架起了一挺挺機槍,還出動了大批騎兵,準備學生們再來請願,就進行武力鎮壓。

12月10日晚,張學良獲知蔣介石已在會議上通過了第六次“圍剿”計劃,決定在12月12日宣布動員令。

張學良曾在溪口兩次遇刺:于鳳至一言,讓刺客放下槍,抱頭大哭

12月7日,最後一次進谏被拒絕時的張學良

12月11日晚,蔣介石邀請張學良與楊虎城、蔣鼎文等人在臨潼晚宴,在宴會上宣布“換将”,将由衛立煌與蔣鼎文指揮中央軍來取代東北軍、西北軍進行“圍剿”,張學良見停止内戰無望,當晚召見東北軍和十七路軍(西北軍主力)的将領,宣布“兵谏”。

張學良讓手下衛二營營長孫銘九與代營長商同昌二人集合部隊,帶第七連、第八連的人馬連夜去華清池扣押蔣介石。

張學良曾在溪口兩次遇刺:于鳳至一言,讓刺客放下槍,抱頭大哭

而此時身為蔣介石侍衛長的蔣孝先卻玩忽職守,他以為西安的事情已經解決好了,便和蔣和昌乘蔣介石的專車前往西安城玩樂,玩了一個通宵。

淩晨時分,蔣孝先、蔣和昌乘坐小汽車從西安傳回臨潼時,在路上被一輛大汽車和軍人擋住了路,這輛車正是商同昌帶的第八連,商同昌攔下小車時,也不認識蔣孝先,蔣孝先遞上名片,上面寫着“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衛長、憲兵第三團團長蔣孝先”,商同昌看了以後,不敢大意,派營指導員和兩個手槍兵登上蔣孝先的汽車,客氣道地:“蔣團長,我們人多,車坐不下,叫三個人坐在你的車上。”并當場讓衛兵繳了他的械。

商同昌來到華清池後,加入孫銘九與蔣介石衛士、憲兵的激戰,由于蔣孝先不在,此時蔣介石身邊群龍無首,混戰不久就結束了。

張學良曾在溪口兩次遇刺:于鳳至一言,讓刺客放下槍,抱頭大哭

商同昌這才想起來詢問蔣孝先的下落,得知蔣孝先趁亂想逃跑,又被抓了回來,騎六師師長白鳳翔安排将被俘人員錢大均、蔣孝先等人乘車送回西安,結果被東北軍105師的劉多荃看見了,當時劉多荃的手下在進攻華清池時與蔣介石衛士激戰、傷亡不少,便遷怒于身為侍衛長的蔣孝先,指着蔣孝先怒道:“還把他送往城裡幹什麼?他把政治犯殺了多少?”

白鳳翔一聽,也想起蔣孝先平時為人狂妄,立刻命副官常國賓去殺蔣孝先,常國賓把蔣孝先騙下車,走到僻靜處的小花園裡,連開五六槍将他打死。

張學良曾在溪口兩次遇刺:于鳳至一言,讓刺客放下槍,抱頭大哭

白鳳翔

蔣孝先死得有點冤枉,為了加重東北軍擅自殺人的罪責,蔣介石就沒有追究他擅離職守、徹夜不歸的過錯,還給他晉升一級,追封他為陸軍中将,進行隆重表彰,并由其妻将他屍骨運回奉化溪口鎮老家安葬。

張學良心裡也過意不去,1937年,特地派人送了一筆錢給蔣妻做法事,“超度蔣孝先之亡魂。”

但對于蔣妻袁靜芝來說,殺夫之恨不能不報,才有了後來的一幕。

2、兩次溪口遇刺,于鳳至片言解圍

蔣孝先與妻子袁靜芝生了三子四女,他死後,袁靜芝便在老家撫養孩子。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被南京軍事法庭判了十年有期徒刑,後雖被特赦,卻被長期軟禁,軟禁地點也多次變換。

張學良曾在溪口兩次遇刺:于鳳至一言,讓刺客放下槍,抱頭大哭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陪伴蔣介石同機回南京,結果被扣

1937年,他被轉移到奉化溪口的雪窦山,他在英國陪孩子讀書的原配夫人于鳳至因為放心不下,特地從國外回來,陪伴張學良“坐牢”。

張學良曾在溪口兩次遇刺:于鳳至一言,讓刺客放下槍,抱頭大哭

于鳳至

袁靜芝是個受過新學教育的女子,與蔣孝先也是自由戀愛結合、感情很深,她獲知張學良夫婦在雪窦山的情況後,就決定找機會為夫報仇,于是,她來到雪窦山上的寺院裡的大雄寶殿内做法事,焚香祭夫、哭聲凄厲,哭聲傳到不遠處的張學良、于鳳至耳中後,便派人前去打探,随行保護的特務隊長劉乙光打探後回報,說是蔣孝先的遺孀在祭奠亡夫。

張學良曾在溪口兩次遇刺:于鳳至一言,讓刺客放下槍,抱頭大哭

雪窦寺

張學良本來就對蔣孝先之死心中有愧,一聽便打算前去上柱香,進了大雄寶殿後,他虔誠地祭拜已畢,轉身對袁靜芝說:“人死不能複生,蔣夫人,請節哀順變。”

張學良曾在溪口兩次遇刺:于鳳至一言,讓刺客放下槍,抱頭大哭

張學良

跪在一旁的袁靜芝假意回禮,卻将手伸進衣服去掏槍,結果被于鳳至看出破綻,她大叫一聲“漢卿!”便撲在袁靜芝身上,壓住她掏槍的手,此時,劉乙光聞聲,帶着幾個人入殿,張學良也來攙扶于鳳至,于鳳至擋在張學良身前,雙手緊緊握住袁靜芝的手,面對她道歉說:“對不起,蔣夫人,我身體不好,失禮了。”在此情形下,袁靜芝已經無法行刺成功,隻得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任由張學良夫婦離開。

不久後,袁靜芝埋伏在張學良夫婦經常散步的路邊,伺機開槍,一天黃昏,張學良夫婦又來到住所旁的小樹林散步,袁靜芝見他們身邊一直有人,隻得在百米之外向張學良開槍,結果準頭不行,沒有打中張學良,卻被劉乙光帶人抓了起來。

張學良曾在溪口兩次遇刺:于鳳至一言,讓刺客放下槍,抱頭大哭

張學良與于鳳至在雪窦山

劉乙光見刺客是蔣孝先妻子,正要嚴審,于鳳至卻走過來,指令劉乙光放人,并坦然說道:“我是漢卿的妻子,如果你一定認為漢卿是你的殺夫仇人,要殺他,那就讓我代他一死吧。”

于鳳至的護夫之情和大義凜然讓袁靜芝既感動又敬佩,兩個女人當場相擁而泣,此後,二人還結為朋友。直到建國後,袁靜芝回憶起于鳳至為人,都贊歎不已。

由于張學良畢竟不是蔣孝先之死的直接負責人,袁靜芝兩度行刺失敗後,放棄了刺殺計劃,而不久抗戰爆發,張學良、于鳳至被遷往貴陽關押,離開了奉化雪窦山。

張學良曾在溪口兩次遇刺:于鳳至一言,讓刺客放下槍,抱頭大哭

張學良晚年與于鳳至離婚,與趙一荻舉辦婚禮

于鳳至自年輕時起就身體多病,跟着張學良到處奔波三年後,她本來就不太好的身體,查出患上了乳腺癌。

張學良提出讓于鳳至去美國治病,換成趙四小姐來陪伴自己,蔣介石準許了他的要求,而于鳳至這一走,從此與張學良海天永隔,苦苦等候了半個世紀,至死無法再見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