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學良被扣押後,手下的東北軍結局如何?有25人成為了開國将領

張學良被扣押後,手下的東北軍結局如何?有25人成為了開國将領

1936年12月25日,在“西安事變”過去13天後,蔣介石接受“停止内戰,聯共抗日”的主張,和平解決。

然而,蔣介石回到南京後,立即扣押了送他回來的張學良,随後開始了長達50年的囚禁生涯。

那麼張學良被扣押後,他手下的東北軍後來結局如何呢?

張學良被扣押後,手下的東北軍結局如何?有25人成為了開國将領

東北軍分裂

張學良被扣以後,國内局勢瞬息萬變,西安方面有些不知所措了。

是仍堅持原來的立場,要求釋放少帥,還是盡早解決僵局,實作和平理智的妥協,在這個問題上,東北軍将領猶豫不決,舉棋不定。

當時,東北軍的少壯派特别激進,他們堅持釋放少帥。

對于他們來說,沒有了少帥,他們便失去了靠山,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因為這些少壯派軍官們資曆不深,根基不牢,他們在東北軍中一無實力,二無兵權,他們能出人頭地,完全要依靠少帥的提攜。

而對于那些兵權在手、實力雄厚的老一輩軍人,如王以哲、于學忠、何柱國等人,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對于他們來說,少帥不回來固然是件痛心的事,但對自己的個人利益尚無太大損害,他們憑借自己手中的實力仍然可以保住高官厚祿的地位。

不同的個人利益,不同的利害關系使東北軍分裂了。

張學良被扣押後,手下的東北軍結局如何?有25人成為了開國将領

少壯派的陰謀

1937年1月31日,西安方面召開了三位一體的最高首腦會議。楊虎城、于學忠、王以哲、何柱國和周公出席了會議,最後決定和戰問題。

會上東北軍三位核心将領首先統一了意見,決定接受和談條件,從潼關撤兵。

但是誰也沒想到的是,這次最高會議通過的主和決議,竟成為引起危機總爆發的導火索。

東北軍的進階将領是主和的倡導者,是以少壯派軍官們便把他們當作發洩失望與憤怒的對象,他們把和談與撤軍視為對東北軍與少帥的背叛。

于是,決定消滅他們。

張學良被扣押後,手下的東北軍結局如何?有25人成為了開國将領

事态發展

1937年2月2日上午,西安所有的城門緊閉,大肆搜捕黑名單上的人。

第一個犧牲者是王以哲,他當時正在家裡養病,少壯派軍官于文俊帶領東北軍憲兵隊破門而入,當場開槍,把王以哲打死在病床上。王以哲的副官長宋學禮也一同被殺。前西北剿共總司令部參謀處長徐方和通訊處長蔣斌也被捕獲,然後處死。

血案發生後,王以哲的至交、第105師師長劉多荃為了替他報仇,将部隊開進西安搜捕少壯派軍官,誘殺了對促成東北軍聯共抗日有功的旅長高福源,緻使内部殘殺的悲劇愈演愈烈。

危急關頭,周公苦口婆心多方做工作,向他們解釋目前的複雜局勢,敦促他們離開西安,這才避免了事态的進一步擴大。

張學良被扣押後,手下的東北軍結局如何?有25人成為了開國将領

“第一種方案”

2月8日,新任西安行營主任顧祝同率領中央軍開進西安。

在楊虎城和于學忠的協助下,顧祝同開始進行最後的善後工作,解決未定問題,以便準備建立一個新的秩序。

旨在阻止向南京妥協的“二·二”事件失敗了,東北軍、西北軍和紅軍之間三位一體的關系最終也破裂了。

三方之間的誤會解釋不清,難以消除,眼見大勢已去,他們便各自尋找出路,互相擡高與南京談判的和平條件。

到這個時候,中央軍已和平進入西安,南京方面的軍事調動和部署也按計劃取得了順利的進展。為此,東北軍沒有因兵變和曾經頑固地抗拒指令而遭到懲罰,它在兵力上也沒有被削減。

南京為東北軍的前途制訂了兩種方案,根據第一種方案,所有的東北軍調到江蘇和安徽省,成立江蘇綏靖公署,改組安徽省政府,以适當安排東北軍的軍政官員;

根據第二種方案,東北軍集結在陝甘邊界,于學忠繼續擔任甘肅省省主席。

既然三位一體的同盟已不複存在,貧瘠荒涼的西北便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了,許多東北軍将領一緻擁護第一方案,反對把東北軍集結于陝甘地區的第二方案。

為此,東北軍上司人派代表何柱國去奉化,請示處于蔣介石監視下的少帥張學良。

何柱國見到張學良後,說明了西安的局勢、東北軍的内讧和三位一體的破解,張學良聽罷黯然神傷,事已至此,他也贊同第一方案,即東北軍調出陝甘。

他寫了一封親筆信給于學忠和東北軍諸将領,要求他們“服從中央指令,團結力量作抗日之準備,以遂初衷”。

并囑咐何柱國:我為國家犧牲了一切,交了一個朋友,希望各袍澤今後維持此一友誼。

張學良被扣押後,手下的東北軍結局如何?有25人成為了開國将領

東北軍的消失

1937年3月2日,東北軍釋出《移防緻陝甘同胞詞》,開始撤離西北。

4月,東北軍全部調防進入河南、安徽和江蘇。東北軍主力處于軍務整編委員會的控制之下,該委員會以豫、皖綏靖公署主任劉峙為首,包括東北軍的主要将領組成。

東北軍的10餘萬軍隊經過這一換防和整編,分散在中原和華東地區,不久便失掉了他們東北軍的傳統個性,被同化了。

這樣,“西安事變”的結果不僅标志着一位聲威顯赫的軍閥的倒台,而且也使一支實力雄厚的地方軍隊消失了。

張學良被扣押後,手下的東北軍結局如何?有25人成為了開國将領

東北軍出身的開國将領

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時,出身原東北軍的将領中有25人被授予将銜,名單如下:

上将1人:呂正操

中将1人:萬毅

少将23人:解方、張學思、沙克、于權伸、趙東寰、封永順、賈陶、宋學飛、楊有山、張志毅、趙承金、張加洛、徐明、王振乾、羅文、李覺、金振鐘、江潮、紀亭榭、高存信、管松濤、郭維城、陳銳霆。

因人數衆多,僅挑選2個有代表性的人物來說。

張學思将軍是張學良的親弟弟,後來為我軍的海軍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1970年去世。

解方,原名解如川,早先就是我黨黨員,1940年他來到延安,公開身份。解放戰争時期,曾參加解放東北和進軍中南的一系列重大戰役。北韓戰争爆發後,他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參謀長,參與第一至五次戰役的指揮,建立了不朽功勳。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1984年去世。

小結:

東北軍曾是曆史上一抹閃耀的光芒,具有極強的愛國熱情。全盛之時,有30萬之衆,東北大漢,體質強壯,加上裝備精良,是關中各軍之首,東北炮兵更是威震全國。

然而“九一八”事變後,運交華蓋,每況愈下。在服從南京指令,連續剿共的過程中,東北軍損兵折将,兵員減少到13萬人。西安事變後,這支軍隊更是走到了命運的終點,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