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中山托留學生照料17歲女兒,不料二人竟生下兒女,回國被拆散

孫中山原配盧慕貞為孫中山生了一子二女,長女孫娫早亡,次女孫婉就成了孫中山唯一的女兒,孫中山在外奔波多年,孫婉跟着母親、祖母在美國和香港艱難度日,直到1912年才與父親團聚。

1913年,孫婉被父親派人護送到美國讀書,當時年僅17歲。

孫中山托留學生照料17歲女兒,不料二人竟生下兒女,回國被拆散

孫婉

孫中山不放心女兒孤身在外,他托自己的一個同盟會會員、即将赴哈佛留學的王伯秋到美國後多多關照孫婉,不料,1914年,身為有婦之夫的王伯秋與孫婉舉行了秘密婚禮,在美國生下了一子一女。

1919年,王伯秋夫婦帶着一子一女回國後,被孫家和王家聯手拆開,給孫婉留下了終身的遺憾,她甚至到死都沒能再見到自己襁褓中被抱走的兒子王弘之。

1、民國大總統女兒,17歲愛上哈佛才子,19歲結婚

孫婉是孫中山的二女兒,1896年11月12日出生于美國夏威夷檀香山,與父親生日相同。

孫中山在外為革命事業奔忙,隻回過幾次檀香山,是以與女兒比較生疏,孫婉5歲時第一次見到父親,12歲又見到一次,平時隻能在報紙上讀到關于父親行蹤的新聞。

孫中山托留學生照料17歲女兒,不料二人竟生下兒女,回國被拆散

孫中山全家福

1907年,孫婉伯父孫眉的檀香山農場破産,她跟着祖母、母親移居香港,艱苦度日,1910年,孫中山流亡途中,曾給兩個女兒寫信,信中向孩子們索要近照,流露出對孩子、妻子和家庭的牽挂之情。

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5日,盧慕貞攜兩個女兒坐輪船來到上海,受到滬軍都督陳其美與同盟會員的熱烈歡迎,被譽為“中華民國國母”,2月20日,母女三人由孫科護送到南京,與孫中山先生團聚。

孫中山托留學生照料17歲女兒,不料二人竟生下兒女,回國被拆散

孫中山與兩個女兒,右一孫婉

孫中山先生辭去臨時大總統赴各地考察,後來又去日本考察鐵路,都将母女三人帶在身邊,1913年3月,孫中山将長女孫娫送到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讀書,不料3個月後就因腎疾去世,年僅19歲。

同年,孫科為妹妹孫婉争取到了加州州立大學的入學資格。

孫中山托留學生照料17歲女兒,不料二人竟生下兒女,回國被拆散

孫科與兩個妹妹

當時孫婉隻有17歲,孫中山又剛剛失去長女,他人在日本,很是放心不下,就托黃興找個美國留學生照顧孫婉。

黃興找來了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的王伯秋,王伯秋是湖南湘鄉人,父親是前清将領,比孫婉大13歲,已留學日本9年,早已在日本加入同盟會,此時正要前往哈佛大學攻讀,他一口答應了此事。

1913年,王伯秋來到美國,很快就前往加州大學拜訪孫婉,當時二人并未見到面,他留了張紙條給孫婉,說是遵孫父之托,特地前來看望。

孫中山托留學生照料17歲女兒,不料二人竟生下兒女,回國被拆散

王伯秋

1913年冬天,學校放寒假期間,在美的中國留學生組織了一次集體旅遊。大家一起讨論去滑雪的時候,王伯秋才知道,對面坐的梳兩條長辮子的少女就是孫婉,是孫中山的女兒,他不敢當衆說明她的身份,隻是在出遊時對她備加照顧。

孫婉孤身在外,見王伯秋對她問寒問暖、十分體貼,是以頗為感動,後來王伯秋滑雪時摔了一跤,孫婉天天帶着點心、水果前去探望,連王伯秋的室友都看出少女芳心已有所屬,王伯秋情知不妙、處處回避,因為他不但比孫婉大13歲,而且15歲就結婚了,與發妻李澄湘生了一子一女,兒子比孫婉也小不了幾歲。

腳好之後,孫婉約王伯秋外出,王伯秋對面前這個活潑娟美的少女也生出了情愫,孫婉長得很美,皮膚雪白無瑕,像剝了殼的雞蛋,又對自己一往情深,他怎能不動心?

但王伯秋還是坦然相告,說自己早有家室,讓孫婉不要抱有幻想。

而孫婉說,王伯秋的婚姻是包辦婚姻,應該聽從愛情的召喚。在孫婉如火的熱情下,王伯秋墜入了情網。

為了取得家庭同意,孫婉隐瞞了王伯秋已婚的事實,寫信給父親,說自己想嫁給王伯秋,孫中山見過王伯秋,認為這是個青年才俊,又有志于革命事業,是以一口答應了婚事,還托長子孫科主婚。

1915年7月15日,孫婉與王伯秋舉辦了婚禮。

2、夫妻回國後被強行拆開,兒女也被奪走

1916年,兩人生下了女兒王襄蕙,孫婉大學畢業後,就當了家庭主婦,王伯秋害怕回國無法向孫中山交代,從哈佛大學法律系畢業後,一直逗留美國,給雜志社、社會團體當法律顧問,不敢回國。

當時美國有排華法案,華人很難找到工作,王伯秋的收入隻能糊口,1918年,孫婉再次懷孕後,王伯秋迫于經濟壓力,隻能考慮攜妻女回國,孫婉樂觀地說:“沒關系,一切由我來擋。”

1919年春,王伯秋夫婦動身離開美國。

孫中山托留學生照料17歲女兒,不料二人竟生下兒女,回國被拆散

王伯秋自知紙裡包不住火,為保住與孫婉的婚姻,他帶着妻女先前往日本,想避免回王家,4月10日,孫婉在回國的郵輪上生下了王弘之,取了小名叫海平,海上平安。

到了日本後,同學知道他在國内已有妻兒,是以消息一下子傳開,不久,孫中山也聽說了此事,知道王伯秋原來早有家室,不由得勃然大怒,他畢生反對一夫多妻,決不準女兒給人做外室,于是要王伯秋一定回國離婚,才能與孫婉在一起。

王伯秋和孫婉帶着3歲多的女兒和10個月大的兒子來到上海,把孫婉母子留在孫科家中,自己回了南京,想找母親袁夫人商量出一個辦法。

王伯秋走的時候,孫婉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23歲的她攬着兩個幼小的孩子,與王伯秋泣别,要他務必記得回來,而王伯秋卻真的一去不歸。

王伯秋的原配李澄湘是前清知府之女,賢惠能幹,為他生過一子一女,兒子叫王建寅,此時已經18歲,前不久因病突然去世,王伯秋更感到不好開口。

王伯秋的弟弟王仲鈞出主意說,把孫婉的兩個孩子帶到南京,讓老太太與這兩個孩子産生感情,再慢慢談起與孫婉結合的事。為了讓王伯秋盡快離婚,孫婉點頭答應了,她把一對兒女交給王仲鈞從上海帶往南京。

袁夫人很喜歡孫婉的兩個孩子,但知道孩子來曆後,還是大發雷霆,說絕對不準王伯秋和李澄湘離婚,李澄湘16歲嫁到王家,從無過錯,有功于王家。

王伯秋提出,讓李澄湘仍住在南京家中伺候袁夫人,自己與孫婉一家到外地生活,然而固執的袁夫人就是不答應,王伯秋為此在家中樓梯上跪了一夜,卻拗不過自己的母親,最後還是辦不了離婚手續,而拿不到離婚書,孫中山又不會同意讓他當女婿,兩難之間,他終究沒能回上海與孫婉團聚,而兩個孩子也就留在王家,由李澄湘撫養,王伯秋後來留在南京東南大學任教。

孫中山托留學生照料17歲女兒,不料二人竟生下兒女,回國被拆散

戴恩賽與孫婉

孫婉等候多年,見丈夫與兩個孩子一去不回,自己又無名無份,1921年,她嫁給了廣東軍政府的外交部秘書戴恩賽,生下兒子戴永豐、女兒戴成功,戴恩賽是廣東人,比她大14歲,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國際法博士,年貌資曆都與王伯秋很相似。

孫中山托留學生照料17歲女兒,不料二人竟生下兒女,回國被拆散

戴恩賽、孫婉與兒女

戴永豐後來在廣州嶺南大學以畜牧學碩士畢業,留校任教,1952年因肺結核咯血身亡,年僅29歲,而戴恩賽聽到兒子死訊後,悲傷過度,腦溢血而死,十分不幸。

戴成功為了照顧孤單的母親,終身未嫁,一直陪孫婉住在澳門。

3、與兒子相見前,因過于激動,心髒病猝發身亡

1929年,戴恩賽被被國民政府任命為駐巴西全權公使,出國前,孫婉緻函前夫、時任立法委員的王伯秋,希望與兒女見上一面。

王伯秋自知對不起孫婉,于是懇求母親,要把兒子王弘之和女兒王襄蕙帶去見孫婉,但袁夫人沒有答應,而是讓他和妻子李澄湘到約定的屋頂花園去見孫婉,這是孫婉與王伯秋分手10年後第一次見面,她沒見到兒女,很是失望,但聽李澄湘說兒女都很聰明健康,又放下心來。

李澄湘無子,對王弘之視為己出,王襄蕙、王弘之姐弟倆離開孫婉時年紀幼小,也将她視為生身母親。

王弘之少年時,曾在父親的藏書堆裡發現了一個大信封,上書“一個廣東人的女兒”,是父親的筆迹。裡面有幾張照片,有一張照片上,一個年輕姑娘抱着個小孩,還有父親和這位姑娘的合影,可王伯秋1944年就已去世,是以他沒能問明白此事。

他問自己的叔叔王仲鈞,王仲鈞告訴他,這是他的生母孫婉,是孫中山的女兒,并叮囑他不要告訴任何人。

孫中山托留學生照料17歲女兒,不料二人竟生下兒女,回國被拆散

王弘之與李澄湘

李澄湘知曉後,騙他說孫婉早已去世,想打消王弘之尋母的念頭,當時孫婉已移居澳門,大陸與海外音信不通,王弘之也就放下了此事。

1967年,在上海當中學教師的王弘之接到已在台灣定居的姐姐王襄蕙的來信,才得知孫婉仍在人間。

王襄蕙說:“媽媽非常想念你,你的名字叫海平,希望你趕快來會面。”但時值“文革”,他流着淚把姐姐的信燒掉了。

1969年,王襄蕙前往澳門,與闊别多年的孫婉母女重逢。

孫中山托留學生照料17歲女兒,不料二人竟生下兒女,回國被拆散

老年孫婉與兩個女兒

1979年,王弘之同母異父的妹妹戴成功從澳門來大陸探親,王弘之托妹妹帶了全家照給母親,84歲的孫婉含淚端詳,又找出兒子出生時的照片比較,感歎道:“老了,老了,分别時才幾個月,現在成老頭了!”

他們約定,在當年7月母子相見,不料,6月11日,孫婉因思子心切,情緒激動,血壓猛升,經搶救無效,與世長辭,終究沒能見到想念了60年的大兒子,臨終還在呼喚着“海平”。

一段無奈的悲歡離合,是年輕荒唐之舉,卻也是錐心泣血的深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