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太想當皇帝了,兵行險着扭頭就走,結果很悲催!
1643年9月21日,皇太極去世,國不可一日無君, 標明皇位繼承人成為天下最重要的事情,努爾哈赤定下來選擇繼承人原則實際上已被皇太極廢了,但他死前卻來不及交代原則,指定人頭,這就使繼承皇位這場最大的政治遊戲失去了規則。

當時兩黃旗和兩白旗是對立陣營,都在緊鑼密鼓的動作,豪格是兩黃旗比較理想的代言人,兩黃旗大臣索尼、鳌拜等人這些天在他的府上出出進進,積極密謀用力,他們都明确表态,将擁立豪格為帝,豪格聽了萬分欣喜。兩白旗方面,多爾衮也有同胞兄弟阿濟格、多铎的力挺,兩派可謂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皇位之争事關榮辱,成敗事關江山社稷事關國家前途和命運,誰都明白,這個問題絕對含糊不得,謙虛不得。選誰當繼位人這一重大問題決定在崇政殿商議。
這天,兩幫人馬齊聚崇政殿,不過這其中發生了一些變數,兩黃旗直接派兵圍住了宮殿,多爾衮想不到對方這麼陰毒,一出手就準備見血,他事先沒有準備,并沒有将自己的兵力也調入宮殿,是以在一開始他就處于下風,當多铎提議自己當選繼位人時,多爾衮因為忌憚對手的兵力,一時間猶豫不決,竟沒有膽魄站出來做皇帝。
而另一方面肅親王豪格也在觀察當時的局勢,其實這場政治角鬥中的關鍵事例是鄭親王濟爾哈朗和他統領的鑲藍旗,鄭親王的态度則決定誰當選為繼位人。鄭親王的内心十厘清澈,無論是未報先皇厚恩,還是為保自己顯赫的地位,都應該讓豪格上台當皇帝,但白棋不是好惹的,他們圖謀帝位心切,一定不會善罷甘休。搞不好,大清國就會展開一場血腥厮殺,他決定不把事情做絕,確定自己進退有路,是以當豪格的來使踏進鄭親王府遊說時,鄭親王很政策的說,自己也是這個意思,表示支援豪格繼承帝位,同時也含蓄的提醒豪格,在你通往帝位的道路上,多爾衮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豪格此時就等着鄭親王提議自己當繼位人,但是鄭親王一直不發話,始終不表态,最後豪格終于按耐不住了,說自己沒有福分,難當重任,竟然離席而去。其實這是一步險招,以退為進,逼着其他人做決議,但是他失敗了,沒有人去阻攔他,皇位就這麼和他擦肩而過,讓他後悔不已,不過皇位也沒落在多爾衮手裡,而是意外歸屬于五歲的福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