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挖特色文化 推進文旅融合 立足資源優勢 建立文旅品牌 評選活動正在進行中 公開投票即将啟動

作者:華商報
深挖特色文化 推進文旅融合 立足資源優勢 建立文旅品牌 評選活動正在進行中 公開投票即将啟動

講好陝西故事,激活文化自信的陝西基因,為新時代的追趕超越貢獻文旅力量。由中國城市第一媒體旅遊聯盟、《華商報》社主辦的“講好陝西故事”——第十五屆中國(陝西)文化和旅遊總評榜評選活動正在進行中,即将進入公開投票階段。

在前期的報名征集中,我們從海量典型案例和事迹報名中,不定期挑選優秀典型案例進行分享。本期關注的是昆明池·七夕公園和華山西峰索道,它們各自立足于自身資源優勢,深挖文化,推進文旅融合,建立屬于自己的文旅品牌。

文旅融合發展逐漸提升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近年來,在文旅融合道路上,昆明池·七夕公園依托深厚的漢文化和悠久的七夕文化,不斷開拓創新、積極探索,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和高品質的遊覽環境,為廣大遊客提供了優秀文化産品、旅遊産品,推動了景區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作為牛郎織女愛情故事起源地和七夕文化發祥地,景區三度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攜手,圓滿完成了2018年、2020年及2021年央視七夕晚會的錄制工作。晚會緊扣社會背景,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依托,以生動多樣的藝術形式為表達,充分展示了昆明池的秀麗風光和七夕傳統民俗。讓觀衆欣賞演出的同時對傳統文化、七夕文化有更直覺的了解,從中感受文化傳承的意義。

2021年,昆明池·七夕公園持續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内涵,以傳統文化為基礎,融入現代創意。在新春、清明、端午等節慶期間舉行内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旅活動,将傳統節日中的民俗風情與現代元素互相融合,通過新穎有趣的互動性活動,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民俗活動的觀賞性、藝術性,喚起大家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和認知,讓傳統節日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為推動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昆明池·七夕公園于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舉辦西鹹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的啟動儀式,向遊客全面展示多姿多彩的非遺文化。同時,景區依托節慶節事,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融入非遺内容,包含華陰老腔、剪紙、皮影、泥塑、臉譜、茶藝、紮染、拓片、黑陶、葫蘆器、茯茶等觀賞性強、體驗感十足的非遺項目,吸引了衆多遊客現場觀摩體驗,讓遊客通過非遺展品欣賞到非遺文化精品,體驗學習非遺技藝魅力,推動了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促使非遺在新時代中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未來,昆明池·七夕公園在發展中将繼續緊密結合景區曆史人文資源優勢與旅遊資源優勢,持續挖掘傳統文化、演繹城市魅力,提升昆明池·七夕公園的獨特魅力和韻味,把更多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旅遊産品,用文化增加旅遊附加值,着力推進文化鑄魂、旅遊為民、文旅融合,努力實作創新發展,為文化旅遊高品質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文旅品牌不斷創新更新

華山作為五嶽之一,從古至今吸引了無數國内外遊客前來遊覽,在這裡也留下了無數動人的故事。作為華山的一條客運索道,華山西峰索道(太華索道)如今承載的價值和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交通代步、遊客運輸本身,它是集合運輸、觀光,代表華山乃至陝西形象的一個重要載體。

華山西峰索道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條采取崖壁開鑿硐室站房、起伏式走向、設中間站的單線循環脫挂式索道,整體安全與營運系統采用最尖端的客運索道技術,全程數字自動化控制系統達世界一流水準。索道下站設在甕峪内東溝口,中間站設在仙峪白缺寺,上站設在華山西峰巨靈足南側下絕壁硐室内。索道線路斜長4211米,相對高差894米,支架28個,客運吊廂84個,吊廂間距為115米,每廂可乘8人,運作速度最高6米/秒,單向運量1500人/小時。

華山西峰索道于2013年4月27日正式對外營業,投入營運後,完善的綜合設施提供了更為全面的旅遊綜合服務功能,資訊化系統與景區資訊中心的對接為有效調整客流量提供了全面、準确的資料,綠色通道的開辟為老、弱、殘遊客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務,使遊客切實感受到了“真源華山,待客如親”的溫馨,大大緩釋了華山的旅遊安全壓力。獨具魅力的西峰索道與華山渾然天成的自然風光相得益彰,為打造國際旅遊品牌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今,華山西峰索道在努力做好索道安全有序運作的同時,在提升服務、實踐活動、宣傳引導方面穩步提升。助力“華山之巅華山雲海音樂會”圓滿完成;華山西峰觀光大索道成為“攝影創作基地”,引來無數攝影愛好者前來打卡拍攝和宣傳華山的無限風光;“九九重陽免費惠遊”“駐點扶貧”等活動進一步助力索道品牌的提升。 華商報記者 李怡

>>溫馨提示

主辦方将根據報名情況進行稽核查驗、梳理名單,随後将開啟大衆投票環節。此次評選最終分數将由資料稽核、大衆投票、專家評審等多元度組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