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穿越古今,品味文化:西鹹新區文旅融合的創新實踐

作者:西鹹新區

5月18日,随着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在陝西曆史博物館秦漢館舉行,連日來各類配套活動陸續開展。以秦漢館所在的陝西西鹹新區為例,“千年秦漢·博物古今”主題演出等系列活動的推進不僅為當地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更為廣大市民和遊客打造了沉浸式的文化體驗空間,文旅融合已經成為西鹹新區推動高品質發展的一把“金鑰匙”。

穿越古今,品味文化:西鹹新區文旅融合的創新實踐

目光從秦漢館向遠處延伸,一條串聯起秦鹹陽宮遺址、渭北9座西漢帝陵的文物主題遊徑“大漢紫道”蜿蜒而去。鹹陽市民李剛在此騎行,一路邂逅秦宮漢墓,“就像和曆史對話,這種‘穿越感’讓我着迷”。

據了解,大漢紫道是陝西省首批文物主題遊徑“大漢文化主題遊徑”重要組成闆塊,串聯起沿途西漢帝陵、16個文旅節點,實作區域文旅景點串珠成鍊、一體關聯,将成為展示西漢政治、陵墓制度及文化藝術發展傳承的重要視窗。大漢紫道泾渭大道至長陵段在國際博物館日前夕已率先試開放,主線及支線長約8.7公裡,沿途建有5座以秦漢官署“園寺吏舍”命名、文物遺存與生态田園相結合的旅遊服務驿站,為遊客在打卡博物館之餘,提供了一處尋訪古迹、休閑賞綠的好去處。

“秦漢新城視文化遺産為财富,堅持大遺址保護思路。‘大漢紫道’依托既有道路,以帝陵景觀保護和文化展示為核心,将教育、觀光、休閑融為一體。”秦漢新城文保辦主任馬培元說。

穿越古今,品味文化:西鹹新區文旅融合的創新實踐

在同樣以漢文化聞名的昆明池景區,炎炎夏日也擋不住市民遊客出遊的熱情。“來這裡不僅是看風景,更能感受曆史的脈動,很适合帶孩子來。”家住沣東新城的邢宇先生笑着說。

昆明池不但是漢武帝時期水軍演習之所,也是七夕文化的發源地。今天的昆明池·七夕公園内設有鵲橋仙、漢武樓船等景觀,開發了二十六婚、“漢文化”“七夕文化”等主題文創産品。此外西鹹新區婚姻登記便民服務視窗也設立于此。文化在這裡可以是牛郎織女對愛情的堅貞,也可以是漢武樓船水師的雄壯;可以是一場别開生面的水上婚禮,也可以是遊客們身上的飄逸多姿的漢服。在這裡騎行追風、泛舟遊湖,或是在大大的草坪上體驗“一站式”露營,都能和浪漫“約會”。趁着假日,來此跟非遺傳承人一起體驗傳統文化魅力,吹糖人、漆扇、簪花、香薰蠟燭……文化在這裡可食,可用,可清心。

穿越古今,品味文化:西鹹新區文旅融合的創新實踐

統計資料顯示,西鹹新區範圍内已發現不可移動文物280餘處,有各級文物保護機關46處54個點。作為一個曆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級新區,西鹹新區将文旅體産業作為“4+1”重點産業之一,文化之美,在與新區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中孕育出蓬勃之力。“随着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配套活動的開展,及作為中國主會場的陝西曆史博物館秦漢館正式開館,西鹹新區文旅體産業發展必将被加速帶動。我們也将借此良機,大力推進文旅體創新,加快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轉化發展上實作新突破。”西鹹新區宣傳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