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穿越古今,品味文化:西咸新区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作者:西咸新区

5月18日,随着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连日来各类配套活动陆续开展。以秦汉馆所在的陕西西咸新区为例,“千年秦汉·博物古今”主题演出等系列活动的推进不仅为当地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打造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空间,文旅融合已经成为西咸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穿越古今,品味文化:西咸新区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目光从秦汉馆向远处延伸,一条串联起秦咸阳宫遗址、渭北9座西汉帝陵的文物主题游径“大汉紫道”蜿蜒而去。咸阳市民李刚在此骑行,一路邂逅秦宫汉墓,“就像和历史对话,这种‘穿越感’让我着迷”。

据了解,大汉紫道是陕西省首批文物主题游径“大汉文化主题游径”重要组成板块,串联起沿途西汉帝陵、16个文旅节点,实现区域文旅景点串珠成链、一体联动,将成为展示西汉政治、陵墓制度及文化艺术发展传承的重要窗口。大汉紫道泾渭大道至长陵段在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已率先试开放,主线及支线长约8.7公里,沿途建有5座以秦汉官署“园寺吏舍”命名、文物遗存与生态田园相结合的旅游服务驿站,为游客在打卡博物馆之余,提供了一处寻访古迹、休闲赏绿的好去处。

“秦汉新城视文化遗产为财富,坚持大遗址保护思路。‘大汉紫道’依托既有道路,以帝陵景观保护和文化展示为核心,将教育、观光、休闲融为一体。”秦汉新城文保办主任马培元说。

穿越古今,品味文化:西咸新区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在同样以汉文化闻名的昆明池景区,炎炎夏日也挡不住市民游客出游的热情。“来这里不仅是看风景,更能感受历史的脉动,很适合带孩子来。”家住沣东新城的邢宇先生笑着说。

昆明池不但是汉武帝时期水军演习之所,也是七夕文化的发源地。今天的昆明池·七夕公园内设有鹊桥仙、汉武楼船等景观,开发了二十六婚、“汉文化”“七夕文化”等主题文创产品。此外西咸新区婚姻登记便民服务窗口也设立于此。文化在这里可以是牛郎织女对爱情的坚贞,也可以是汉武楼船水师的雄壮;可以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婚礼,也可以是游客们身上的飘逸多姿的汉服。在这里骑行追风、泛舟游湖,或是在大大的草坪上体验“一站式”露营,都能和浪漫“约会”。趁着假日,来此跟非遗传承人一起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吹糖人、漆扇、簪花、香薰蜡烛……文化在这里可食,可用,可清心。

穿越古今,品味文化:西咸新区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统计数据显示,西咸新区范围内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80余处,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54个点。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将文旅体产业作为“4+1”重点产业之一,文化之美,在与新区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中孕育出蓬勃之力。“随着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配套活动的开展,及作为中国主会场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西咸新区文旅体产业发展必将被加速带动。我们也将借此良机,大力推进文旅体创新,加快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转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西咸新区宣传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