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盧先生文集德國篇(轉載網絡)

作者:麒元視角

盧先生曾說《資本論》和《通論》是策論,并不是純粹的經濟學著作。什麼是策論呢?

我想起1988年的日本電影《敦煌》開篇,書生趙行德在殿試中被問道:面對西夏之患,我大宋應該采取何種對策?考官繼續說:河西走廊之地,回鹘和吐蕃已成割據之勢,西夏也日漸強盛,漢人所能支配之地,唯有遙遠的敦煌而已。你開始論述吧。西夏是什麼樣的國家?如何使其歸順我大宋?

趙行德啞口無言。此後前往西夏、敦煌遊曆。

盧先生文集德國篇(轉載網絡)

盧先生稱他的文章主要是策論,并說策論關注的應該是兩件事情: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那麼德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或者說我們學習西方,應該學習哪個國家?如何學習西方?是像中國足球那樣,什麼都學、什麼也沒學到嗎?還落下了一堆的恐懼症,恐韓恐日恐西亞。最近還輸給了戰亂中的叙利亞,情何以堪。

西方仍然很遙遠,我們不想去看看嗎?或者說,我們真的好好看過嗎?看着現在越來越碎片化的分析文章,還有衆多的洗腦八股文,文學性的情緒煽動文,精神勝利的情感滿足文,沒有出現多少真正的思考與議論。

盧先生文集德國篇(轉載網絡)

盧先生在《威廉二世的教訓》和《德意志帝國滅亡的原因》中,論述了德意志帝國滅亡的兩重原因,表層是威廉二世所犯了兩個緻命錯誤,深層的原因是:“德意志帝國的滅亡是政治制度嚴重落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并且,分析了德意志帝國和大英帝國君主立憲制度的差異。德意志帝國實質上仍然是君主制,它也無法解決極權專制帶來的弊端。“極權專治最大的弊端在于沒有包容性和彈性,它幾乎必然走向極端。”

是以,威廉二世在戰略上屢犯失誤、愚蠢透頂。“其失誤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也不免令人憂慮。

總之,“親切”的相似性,不免讓我們更多地關注德國及其命運。希望我們能超越曆史,超越輪回。

德國是幸運的,也是令人敬佩的。兩次世界大戰後,他們依舊擁有哲學的高度,德意志精神也延續至今。

在《掠過佛萊堡》一文中,盧先生提出,我們應該像德國人一樣,走自己的路。我們要找回中國失去已久的學術主體性,發展中國的經濟學。與德國人一樣,我們不要在大英帝國和美帝的光環下,眩暈了頭,丢失靈魂。

盧先生文集德國篇(轉載網絡)

在德國發展的曆史上,曾有德國曆史學派和奧地利學派的百年論戰(1840~1941年),關于主體性的論戰。

“德國曆史學派始終堅持曆史特性和文化特性的重要性,用歸納推理的方法,揭示經濟現象和經濟規律。奧地利學派則堅持普遍性和一般性原則,認為隻有抽象的經濟人和經濟行為,才是經濟學研究的對象,經濟學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

也就是說,脫離了曆史,所謂超越了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先進性,那些普遍存在的真理,常常不具備移植性。盧先生說道:“曆史一再證明,脫離現實的“先進性”總是不斷地制造“落後”。”

“脫離了實際情況,理論并無先進性可言。也就是說,适應性重要于先進性。”堅持實事求是,我們并不陌生。

而德國的佛萊堡學派,在二戰失利之後,做了一個明智的選擇。接受了新自由主義的一些重要思想,骨子裡仍然堅持曆史學派的一貫思想,建立了戰後的“社會市場經濟”概念。以自由經濟發展生産力,以國家公共财政的二次配置設定保障德國人民走向富裕。通過制度限制,将行政官僚和金融寡頭控制在特定範圍之内。

佛萊堡學派的定力和高度的哲學理性,在《掠過佛萊堡》一文中還有令人贊歎的論述。如果一定要選出盧先生文集最好的十篇文章,《掠過佛萊堡》應列入其中。因為它對中國的現實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它呈現了一個表象之下更顯實質的德國,更真實的德國,最核心的德國。

一直以來,我對我們是否學到了西方文化的核心,深表懷疑和困惑。讀盧先生文集,找到了寶藏,看到了希望。

我難以相信,不懂經濟的思想家是否看到了自身的局限,是否還能稱之為思想家?經濟學和經濟活動,在我們生活中重要且廣泛。不懂經濟,甚至也不能說就能讀懂曆史,對政治的了解也無法深刻,或者說,不懂經濟,無法獲得對曆史和政治正确的認識。

還有哲學。還有戰略。加上經濟。無此三項,如何能寫出一個好的策論?!

盧先生文集德國篇(轉載網絡)

看歐洲的地圖,或者回顧歐洲的曆史,英法德三國就像三足鼎立,對歐洲的影響也是深遠。一直是分裂的曆史,對應中國的曆史,似乎隻有拿春秋戰國的曆史來比較。在德國和法國的曆史與文化中,可以找到更多中國的影子,而英國也許是真正的西方,跟中國的相似點很少。

在《德國人送中國地圖的含義》和《大路朝西》兩篇文章中,更多地展現出戰略的思維。缺乏國際視野,也很難有真正的國際戰略。了解真實的世界及其演繹,抓住主要的國家,才可能産生有效的戰略。這對外交、内政的意義重大。

盧先生文集中,對戰略的論述,令人耳目一新。之前,對戰略的了解,可用孤陋寡聞來形容。甚至會因為自己對戰略的無知,也學着别人嘲笑戰略。

盧先生文章裡,涉及德國的部分很少。德國一詞,出現的頻次是396;德意志一詞,出現的頻次是140。

但是我認為德國對中國的意義,非常重要。通讀盧先生文集便知,細度關于德國的這五篇文章便知。更多時候,我們看世界更多的是看美國。看我們自己的近現代史、當代史,美國總是一個無法忽略的存在。但不要忘了德國。

還有馬克思的《資本論》,西美爾的《貨币哲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