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味】良弓在握:ams首次試駕KTM X-Bow GTX

【德味】良弓在握:ams首次試駕KTM X-Bow GTX

X-Bow的Dallara碳纖維單殼還沒有完工:在Radikal Roadster和GT4 UFO之後,KTM和賴爾特工程公司開啟了下一個階段:擁有530馬力渦輪增壓五缸發動機的GTX,重量小于1.1噸。現在就去試試吧!

網際網路上充斥着謊言和欺騙。為了給首次試駕KTM X-Bow GTX做準備,我在來這裡的路上曾經一遍又一遍地觀看了它的視訊,但現實的力量,特别是大自然的力量,還是會讓人感到震撼。紅牛環形賽道的地形在虛拟之外增加了戲劇性。特别是1号彎道,以尼基大帝的名字命名的勞達,所謂的熱身圈。GTX急速沖下8号彎,輕觸内側邊緣的黃色混凝土路肩,我感覺肚子裡的早餐沉了半層樓,3擋,全速,向外漂移,路邊石子的摩擦使得将碳纖維車身發出鞭炮般噼裡啪啦的響聲。

【德味】良弓在握:ams首次試駕KTM X-Bow GTX

在起點到終點的直道的盡頭:地平線。這是一段上坡路,令人難以置信的上坡路。在1号彎道的後面是長直道,然後是地平線。漢斯·賴爾特解釋,GTX是為沖刺最高速度設計的,而GT4是為快速攻彎設計的。賴爾特和他的團隊以前負責過GT4的設計,現在專注于GTX。此外,每一輛X-Bow都有一個以格拉爾德·基什卡為首的設計團隊。

【德味】良弓在握:ams首次試駕KTM X-Bow GTX

是以,速度極快,然後不斷加速。第四擋,第五擋,每擋都在6800~7200轉/分之間,你不用擔心會把渦輪增壓發動機搞壞,因為扭矩很大。通過方向盤上的撥片換擋非常容易,幾乎沒有觸覺阻力。霍林格MF六擋變速箱是電子控制而不是氣動控制。賴爾特說這樣可減輕6千克的重量。

【德味】良弓在握:ams首次試駕KTM X-Bow GTX

現在是6擋。速度多少?不知道,也許230公裡/小時,也許更高。地平線越來越近,離心力将你推入Recaro和賴爾特稱之為座椅的碳纖維殼體中。要不是固定在底盤上,它早就輕得飛起來了。根據上升氣流的走向,它可能會帶着你降落在100公裡外的卡茨伯格的蓋木斯科吉爾站(Gamskogelbahn)。或者可能再早一點,再往北一點,落在聖邁克爾質樸的豪赫庫。這麼形容确實有些誇張。但在GTX中,你确實會感覺自己有點像戰鬥機裡的飛行員。注意力集中,接近1号彎的刹車區了,賽車工程師蒂姆·弗裡茨建議踩刹車的力度至少要讓讓制動系統的壓力達到120巴,這樣來自大陸公司的Typ-3型ABS系統才會以最佳方式工作。

【德味】良弓在握:ams首次試駕KTM X-Bow GTX

這個力度在方向盤上可以進行10級調節,從第6級開始,控制變為模拟的,而不是數字的,賴爾特解釋說,這是“針對那些駕駛風格比較粗犷的人設計的”。蒂姆建議調到5級,牽引力控制在6級。變速箱降到3擋,2.5升發動機轟鳴,發力,将油門踩到大約80%,出現輕微的轉向過度,要不是方向盤顯示屏的左上角有“TC”兩個藍色字母短暫閃爍,你都不會注意到這些電子化設計。這套系統如此靈敏,真是不可思議。蒂姆後來在維修站向我解釋了這一招的真正作用。

繼續上坡,再次升到6擋。 漢斯·賴爾特說:“換擋的速度大約是17毫秒,它不會因為電子裝置變得更快,但會變得更順暢。”電子換擋裝置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減輕重量,首先是因為減少了液體。賴爾特說:“車内隻有9升冷卻液和7升機油。”不算燃料的話,賽車的淨重是1048千克。燃油最多可加注116升。油箱的高度隻有18厘米,而且内部沒有燃油輸送泵。隻在發動機處有一個主泵。

奮發向上

【德味】良弓在握:ams首次試駕KTM X-Bow GTX

雖然GTX會讓我們一直集中精力在賽道上,但我還想順便說一下泵:我的泵現在也工作得相當好。繼續上坡,略微左轉,向雷穆斯彎道開去,這是一個非常平緩的彎道。在制動區之後沒有地平線,而是林木茂盛的山坡。注意控制車速,别讓車飛起來,那樣會硬着陸。即使GTX的穹頂設計沒有防滾架,也可以承受最強烈的撞擊,但是沒必要嘗試。因為我們還有許多關于X-Bow和ams的工作要做。

【德味】良弓在握:ams首次試駕KTM X-Bow GTX

這次也許比以之前早一點加油出彎?2擋,給油,走!即使身高1.92米,有啤酒肚,頭盔尺寸是62,坐進去也很合适。而且轉向柱和踏闆可以調節,确實相當不錯。此外,這輛車的轉向助力是可調的,在中控台上有個旋鈕(看起來像調節顯示屏亮度的)用來進行選擇,但是,即使你選擇三種特征曲線中助力作用最低的那一種,方向盤仍然很輕。唯一的不足是回報有點少,過急彎時等你發現存在轉向不足時已經有點晚了。蒂姆在最後的讨論中承認,機電轉向系統的調校相當複雜,但是他們已經在準備更新。

爬進爬出

關上座艙蓋,你就可以駕駛這架戰鬥機起飛啦。可惜每次上到5擋的時候都會在那個Jochen-Rind右手彎滑出賽道,讓人覺得有點難堪。然而,更令人難堪的是,駕駛員總是需要全副武裝地進出駕駛座。

【德味】良弓在握:ams首次試駕KTM X-Bow GTX

即使經過多次練習,上下車的動作看起來仍然很笨拙,但至少它能讓人比較穩妥地坐好。當車頂在頭頂上方關閉後,一切都變得很好;方向盤的調節範圍之大就超過了許多的量産車。你甚至可以将GTX的方向盤拉到胸前來“抱着它”開車。在這個超自然的環境中,一切都顯得非常自然。三台錄影機可以取代内部和外部的後視鏡,能夠承受陽光直射;特别是外部後視鏡錄影機顯示器的位置符合最佳人體工程學設計。奧迪e-tron可以借鑒一下。

鬥志昂揚

不過,奧迪更願意提供那台代碼為EA855 evo DNW的五缸發動機。它在RS車型中可以發出岩漿噴湧般的聲音,但在KTM中,它聽起來不那麼火爆,渦輪也不那麼活躍,雖然它屬于量産版(除了它的排氣系統和電子控制的洩氣閥)。這樣有助于按照比賽組織者的規定精确地限制動力,關鍵詞:性能平衡。由于這款GTX是按照NLS規定(以前的VLN)改裝的,是以它能産生420而不是530馬力的動力。并能負載127千克的額外重量。

【德味】良弓在握:ams首次試駕KTM X-Bow GTX

不變的是渦輪管弦樂隊動人的歎息聲、嘶嘶聲和怒吼聲。特别是在勞赫彎道制動之後搖晃地駛到沃斯左側時。這種玩弄油門的行為:怒吼,低吟,怒吼,低吟,其情緒總是在戰鬥熱情的昂揚和壓抑之間波動。在最初的幾圈之後,蒂姆再次調整了懸挂系統的狀态,降低前部,調硬前懸挂的橫向穩定杆。順便說一下,後懸挂并沒有設計橫向穩定杆。

實際上,後輪的抓地力似乎從一開始就非常牢;安裝在OZ鍛造輪辋上的米其林輪胎僅在奧迪發動機發出615牛·米的最大扭矩時才會出現打滑。但是這一小瑕疵不值得去修改,因為完全可互換的發動機更便宜,畢竟它是大批量生産的。

【德味】良弓在握:ams首次試駕KTM X-Bow GTX

“每支車隊總能用完他們的預算,不管它有多高”,賴爾特引用了《賽車運動哲學手冊》中的話,并補充說:“有了我們的車,他們可以用同樣的預算開得更久。”全力加速?當然。“我總是告訴我的車手們:開足馬力。但還是不夠快。”當然,車和人都有一些地方需要精進,但此刻我正在享受這一天,這種幸福的感覺來自沐浴在溫和的春日陽光下的4.318公裡的Z字山路。每圈差不多1.38分鐘的時間是合理的,這很不錯。

坡度12%的上坡,9.3%的下坡。簡直瘋了。最重要的是,1号彎道,是的,1号彎道。 再一次,将刹車點推到離轉彎點更近一些,及早轉彎,松開刹車,踩下油門。KTM輕松地擺動着穿過彎道,内心歡欣鼓舞。得益于其2.85米的軸距,GTX仍然十分穩健。再往上走,森林和岩壁顯現在碳纖維架構中巨大的聚碳酸酯全景擋風玻璃上。刹車,120巴,胃部感到刺痛。相比網上的傳言,這才是真實!

總結

令人驚訝的是,一旦進入GTX,人們就可以如此輕松駕駛它,而且GTX的可預測性也很強。動力?即使在基礎版本中也像爆炸一般威猛。但可惜的是,頭盔和耳機過濾掉了太多的精彩聲音。同樣被過濾的是來自轉向系統的回報。後輪的抓地力幾乎不可動搖。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