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師招聘備考-奧蘇貝爾

作者:鍋包肉小百科

考情:單選、多選、判斷。

一、奧蘇貝爾

奧蘇貝爾,美國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先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學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碩士,後又獲布蘭代斯大學醫學博士和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1950-1974年任伊利諾斯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1975年轉任紐約市立大學研究所學生院與大學中心教授,1978年退休為名譽教授。後開辦診所,任精神病醫生,曾獲桑代克獎。

二、成就動機理論

1.認知内驅力

地位:認知驅力是成就動機三個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穩定的部分,

含義:它大都是存在于學習任務本身之中的。所謂認知驅力,就是指學生渴望認知、了解和掌握知識,以及陳述和解決問題的傾向。

關鍵詞:認知、了解、求知欲

2.自我提高内驅力

地位:自我提高的學習動機是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重要動力源泉。

含義:自我提高的内驅力是一種通過自身努力,勝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進而赢得一定的社會地位的需要。

它與認知内驅力的差別在于:認知内驅力的指向是知識内容本身,它以獲得知識和了解事物為滿足;自我提高的内驅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會地位,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為滿足。對于學生來說,自我提高的内驅力是成就動機的第二個組成部分。它可以促使學生把學習的目标指向将來要從事的理想職業或學術上的成就,以便赢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在學習期間,自我提高的成就動機可以促使學生去追求優秀的學習成績或較高的排列名次。總之,自我提高的學習動機會使學生變得更加努力,會使學生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地獲得好的學習成績,在同伴中赢得優越的地位。

關鍵詞:社會地位

3.附屬内驅力

含義:附屬的内驅力是指個人為了保持長者們或權威們的贊許或認可,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把學習或工作做好的需要。對于學生來說,附屬的内驅力表現為,學生為了赢得家長或教師的認可或贊許而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的需要。

它與自我提高内驅力的差別:附屬的内驅力與自我提高的内驅力有明顯的不同。附屬内驅力更多是為了獲得長者的稱贊,而自我提高内驅力是為了得到社會中的地位。

關鍵詞:贊許、認可

三、有意義學習

有意義學習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适當觀念建立非人為(非任意的)和實質性的(非字面的)聯系的過程。

非人為:如學習英語單詞“Thank you”,并不知道其構成及意義,僅以漢語類似發音“三克油”表記,通過讀漢語而聯想英文單詞,就是人為聯系,而真正了解“Thank you”的結構及含義,就是非人為聯系。

實質性:如學生掌握2×5=10,能确定2個5之和是10,這是表明學生認知結構中的原觀念(2個5之和是10)與2×5=10的新觀念建立了實質性的聯系。

有意義學習的條件:(1)認知結構中對新知識起固定作用的舊知識的可利用性;(2)新知識與同化它的原有舊知識之間的可辨識性程度;(3)認知結構中起固定作用的舊知識的穩定性和清晰性程度。

奧蘇貝爾提倡的學習方式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四、考題練習

奧蘇貝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 )。

A.機械學習

B.有意義的發現學習

C.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D.研究性學習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奧蘇貝爾對學習的分類。奧蘇貝爾從兩個次元對學習做了區分:從學生學習的方式上,将學習分為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從學習内容與學習者認知結構的關系上,又将學習分為有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奧蘇貝爾認為學校中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因為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可以在短時期内使學生獲得大量的系統知識。有意義學習的本質就是以符号為代表的新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适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聯系的過程,是原有觀念對新觀念加以同化的過程。奧蘇貝爾提倡的是有意義學習,C項正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