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是菜單,卻讓人忍不住咽口水的4本書

“這本書好吃嗎?”

能問出這個問題的,除了3歲的小孩,大概就剩他了。我們知道“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而他從小讀書時,偏愛在書裡找吃的。

孫悟空給唐僧化來的齋飯是什麼味兒?是不是泛着鍋巴香;看到林沖在山神廟喝冷酒吃牛肉,就想象那牛肉是什麼做法;看到孔乙己的茴香豆便浮想聯翩;讀到《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牡蛎便想象其滋味;連《榆錢飯》都讀得口齒生津。

他叫張佳玮,生于無錫,自由撰稿人,著有《代表作和被代表作》《愛情故事》等。他在他的《這本書好吃嗎》裡,帶領讀者“吃三國”“吃西遊”“吃水浒”“吃紅樓夢”。

《這本書好吃嗎》

不是菜單,卻讓人忍不住咽口水的4本書

讀這本書,讓人不禁好奇,作者到底算是文青中的吃貨,還是吃貨中的文青。跟着他的思路讀西遊記,能記住的,不是三打白骨精,不是真假美猴王,卻是爛煨芋頭拌糖、白蘿蔔醋澆烹、玉屑米飯、蒸餅糖糕、筍芽木耳。

我們甚至會懷疑:“難道,我讀了一本假的西遊記?怎麼這些美食我一個也沒印象了?”

在這本書裡,我們還能通過作者張佳玮的視角,了解村上春樹作為吃貨的一面,魯迅先生喜歡吃啥,金庸筆下的大俠們吃什麼,還有莫言與他筆下的肉。

與《這本書好吃嗎》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潘金蓮的餃子》。有人評價《金瓶梅》是中國市井文化的寶庫,那麼飲食便是打開它的其中一把鑰匙。這把鑰匙,或許就藏在《潘金蓮的餃子》中。

《潘金蓮的餃子》

不是菜單,卻讓人忍不住咽口水的4本書

“舀了一鍋水,把那豬首蹄子剃刷幹淨,隻用的一根長柴禾安在竈内,用一大碗油醬,并茴香大料,拌得停當,上下錫古子扣定。不用兩個小時,一個油亮亮、香噴噴、五味俱全皮脫肉化的紅燒豬頭就可出鍋了。再切片用冰盤盛了,連着姜蒜碟兒送到了李瓶兒房裡,三個美女居然就着酒,吃完了一整隻豬頭。”

這是《金瓶梅》中一段關于紅燒豬頭的描述,看完之後是否想要自己試試?就着它至少可以吃下兩碗米飯。這就是《潘金蓮的餃子》作者李舒的獨特視角。《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這麼推薦這本書:“李舒解讀《金瓶梅》,拂去情欲,隻端一席餐食上來,透過各種家常小菜與珍馐美馔的有趣考證,旁征博引,為我們建構了一幅視角獨特的中國古代生活圖卷。”

把文學作品當菜單的,遠不止以上兩本書。《小說餐桌:陪伴小說愛好者走進廚房》裡的菜品似乎更加豐富。它被稱為文學愛好者的饕餮盛宴,絕不僅僅是因為它包含了50部經典小說的部分内容,而是它記錄的,都是這50部經典小說中餐桌上的内容。

《小說餐桌:陪伴小說愛好者走進廚房》

不是菜單,卻讓人忍不住咽口水的4本書

《洛麗塔》迷人誘惑的飲料、《追憶似水年華》裡的瑪德蓮小蛋糕、《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鋪張奢華的爵士年代宴席、《百年孤獨》裡令人難忘的飲食習慣、《龍紋身的女孩》裡不斷出現的三明治......

這50部經典小說,每部都有一個讓讀者難以忘懷的故事。而《小說餐桌》的作者卻将其中的美食挑選出來,富有創意地令這些美食穿越時空以精美的攝影作品形式集結再現在照片中。每一本小說所提到的微小元素都被作者細心添加和擺放,供讀者重溫經典。

如果說前面三本書還隻是“美食菜單”或者“美食地圖”的話,那麼這本《紅樓飨宴》可以稱得上是進階吃貨的修煉手冊了。

《紅樓飨宴》

不是菜單,卻讓人忍不住咽口水的4本書

《紅樓夢》大觀園的一年四季,吃的都是啥?賈寶玉、林黛玉、史湘雲等紅樓人物都喜歡吃什麼東西?《紅樓飨宴》要探索的内容遠不止于此。作者說:“不但要讓讀者知道,這些紅樓人物都喜歡吃什麼,還要讓廚房新手,自己在家也能做出來。”

沒錯,《紅樓夢》大觀園裡20道美食,新手在家也能做出來。根據時令,它們被分為了春、夏、秋、冬4個篇章,20道菜都有《紅樓夢》中的出處說明,并講述了吃的情景、食材來源和烹饪方式。

全書用百餘張彩圖詳細記錄每一道菜從何選購、在哪裡采買、怎樣處理食材,從烹饪過程到端上桌的全過程,手把手教學,操作性非常強。它将古代菜單複活了,也讓我們又多了一個再讀《紅樓夢》的理由。

經典的文學作品,每每讀來,總讓人身臨其境,閉上眼就能進入到故事中,吹主人公吹過的風,淋主人公淋過的雨,經曆他們有過的經曆,感受他們有過的感受。現在,至少有一樣可以成為現實:吃他們吃過的美食。

不是菜單,卻讓人忍不住咽口水的4本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