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主旋律劇目帶動中國演藝市場逆勢上揚

新華社廣州12月12日電(記者熊嘉藝)舞姿翩跹,光影交錯。在雄渾悠揚的《國際歌》聲中,舞台上芭蕾舞演員手舉紅旗,輕盈起跳,将觀衆帶入廣州起義的壯烈場景中。

用舞蹈跳出革命記憶,用話劇演繹民族文化。當下,随着文藝市場上主旋律題材火熱,越來越多人選擇走進劇院,線上下觀演中感受紅色曆史,了解中華文化。

作為2021年廣州文化産業交易會闆塊之一,中國廣州國際演藝交易會日前閉幕。“本次交易會最大的特點是國産劇目、原創劇目唱主角,和往年相比占比顯著提升。”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說。

主旋律劇目帶動中國演藝市場逆勢上揚

中國廣州國際演藝交易會活動現場。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本次交易會共有近千部劇目參展,包括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閃閃的紅星》,舞蹈詩《隻此青綠》,話劇《活動變人形》《人世間》等。這折射出疫情以來中國線下演出市場的活力克服重重困難,實作逆勢上揚。

何鷹說,随着近年來主旋律影視劇走紅,觀衆對中華文化、傳統文化認同感不斷提升,市場上對國産劇目的欣賞需求較以往增強了很多,對主旋律題材、傳統文化題材反響尤其熱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不少市場主體積極引入境外經典劇目,在推動國内舞台演出市場持續增長的同時,也帶動國内閱聽人審美要求進一步提升。2020年以來,在疫情導緻境外劇目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國内演藝市場抓住時機提升制作水準、加強自我供給,湧現了一批“内容優、口碑好”的國産劇目。

“疫情對于我們而言是一次危機,但是有危才有機。”北京九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力剛說,疫情之後,公司從演出代理、市場營運工作迅速進入創作領域,推出多部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劇目,市場表現良好,“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我們也收到了良好的市場回報,能感受到國産劇目線下演出已經有越來越深的基礎”。

主旋律劇目帶動中國演藝市場逆勢上揚

中國廣州國際演藝交易會中,舞劇《旗幟》推介會現場。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持續提升的文化自信,疊加建黨百年的特殊節點,越來越多主旋律劇目引發“破圈”效應,成為市場熱點。

“本次交易會主旋律題材作品較往年有所增加。”何鷹說,今年以來,廣州大劇院上演了大量主旋律題材劇目,相當一部分作品收獲了不錯的市場回報。

其中,參展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表現突出,已經在上海完成駐演100場,始終保持超過90%的上座率。

“首先它是真實的,小演員們在演他們的先輩時,觀衆能感受到這幫孩子在書寫最真實的青春,這種情緒是最打動人的,是以觀衆願意為它買單。”《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導演韓真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