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安事變紀念日|緻敬張學良、楊虎城将軍!

西安事變紀念日|緻敬張學良、楊虎城将軍!

每年的12月12日被定為“西安事變“紀念日。源于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谏,逼迫蔣介石停止内戰、一緻抗日,是為西安事變,亦稱雙十二事變。

【起源】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谏,逼迫蔣介石停止内戰、一緻抗日,是為西安事變,亦稱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其和平解決最終結束了内戰,實作了國内和平,促成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并且取得了抗日戰争的最終勝利。是以每年的12月12日被定為“西安事變“紀念日。

【紀念人物】

“西安事變”是由張學良、楊虎城将軍實行"兵谏",逼蔣抗日的一個影響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振世之舉,它将載入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史冊。

摘張學良、楊虎城将軍詩作各一首,向他們緻敬:

《遊華山感懷》

張學良

極目長城東眺望,江山依舊主人非。

深仇積憤當須雪,披甲還鄉奏凱歸。

西安事變紀念日|緻敬張學良、楊虎城将軍!

《丙寅季春痛感時艱偶作》

楊虎城

萬姓倒懸我心憂,滿地烽煙何日收?

聯合群眾撐危局,掃盡群魔定神州。

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将軍因他們崇高的愛國義舉被譽為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永載史冊,彪炳後世。

【曆史評價】

西安事變在中國近代曆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我國東北三省,随後又加緊進攻華北,妄圖霸占整個中國。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威脅的危難關頭,在中國共産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和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感召下,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将軍痛感“國權淩夷,疆土日蹙”,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發動西安事變,要求蔣介石停止内戰,聯共抗日。西安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産黨提出了正确的方針政策,使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結束了十年内戰,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成為中國由長期内戰走向全民抗戰的轉折點,成為扭轉時局的樞紐。(摘自俞正聲《在紀念西安事變8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時代意義】

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對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西安事變的發生和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它粉碎了親日派和日本帝國主義的陰謀,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作用。

我們對西安事變最好的紀念,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把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将軍和其他愛國先烈為之奮鬥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努力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先輩的業績: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共同緻力于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摘自俞正聲《在紀念西安事變8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文學再現】

回望曆史,備受煎熬的中華民族,隻有奮起反抗帝國主義的肆意踐踏,才能改變屈辱的命運。在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及命運的曆史關頭,隻有民族利益和國家命運才是每個中華民族兒女的責任和擔當。走進曆史,銘記曆史,從感懷曆史中走向重生,走向未來。

西安事變紀念日|緻敬張學良、楊虎城将軍!

電影《西安事變》,是成蔭執導的革命曆史題材劇情片,金安歌、辛靜、王鐵成、孫飛虎聯合主演,于1981年上映。該片講述了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将軍發動“西安事變”,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曆史故事。

西安事變紀念日|緻敬張學良、楊虎城将軍!

舞台劇《1212西安事變》,由舞劇《長恨歌》原班導演團隊李捍忠團隊創作,在西安事變80周年之際,《1212西安事變》正式公演。全劇60分鐘,通過烽火古城、沖突激化、匆匆密謀、箭在弦上、枕戈待旦、大戰在即、槍聲破曉、統一戰線、世事滄桑等十幕劇情,利用高科技舞台手段,結合電影藝術和戲劇藝術的表現方式,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西安事變”鮮為人知的曆史原貌。

西安事變紀念日|緻敬張學良、楊虎城将軍!

向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将軍,

向在西安事變中作出貢獻的愛國志士們,

向所有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奮鬥的前輩和先烈們,

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懷念!

來源丨節日福多多

編輯 | 劉兆怡

校對 | 黎靜、魏怡

校審 | 楊旭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