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軍回憶錄解密,欲複制三國志戰略滅川,終敗于蜀地三川險!

本文根據日軍多名進階軍官回憶錄,戰後認真檢討中國戰場經驗教訓,總結出的心得體會,摘錄貢獻給讀者朋友,供參考學習,同時警惕日本狼子野心,亡我之心不死!

(注:文章部分使用日軍回憶錄原話翻譯,括号内為筆者注釋)

日軍回憶錄解密,欲複制三國志戰略滅川,終敗于蜀地三川險!

“重慶攻略戰”作戰計劃圖

一、 “重慶攻略戰”計劃由來

日軍總結摘錄:

截止1941年底,大學營(日軍)已經感到憂慮,原因二點,一是從未對敵主力(國軍)進行過徹底幹淨的殲滅戰,面對敵以退為進的韌性戰術,我軍(日軍)取得勝利,不過都是“插旗戰”(占領都市點線,豎起太陽旗慶祝而已)。最可怕的是國内(日本)媒體連篇歌頌捷報,無形中加劇國民輕敵意識。

日軍回憶錄解密,欲複制三國志戰略滅川,終敗于蜀地三川險!

第二點就是對支那(中國)廣袤領土縱深感到焦慮,漫長補給線,造成兵力極度分散,常常給(占領地)抗日武裝、遊擊隊(特指中共部隊)可乘之機。

日軍回憶錄解密,欲複制三國志戰略滅川,終敗于蜀地三川險!

盡管在我軍(日軍)打赢了華北(共計28回機動作戰)、華南、華中(共計23回機動作戰)幾乎所有作戰,但動員師團數量卻達到35個,以至于後期面對新的戰争(太平洋戰争),被徹底束縛,不得不将27個師團分散駐屯在支那(中國)戰場。而四年半作戰,六千五百五十億元的軍費支出(其中一半用于中國戰場,一半用于軍備擴充)。也讓國内耗盡财力,不過倒是增長了軍方作戰的信心(軍備擴充速度極快)。

日軍回憶錄解密,欲複制三國志戰略滅川,終敗于蜀地三川險!

筆者點評:以上日軍官分析,可發現,七七事變以來,短短四年時間,日軍在中國戰場積累了足夠自信(打赢了51次大規模會戰),軍力得到快速擴充,但第二點才是關鍵,即如無中日戰争,斷不會有日後太平洋戰争。

日軍回憶錄解密,欲複制三國志戰略滅川,終敗于蜀地三川險!

七七事變前,日絕沒有和英美主動對戰的自負,正是日後中國戰場積累之自信,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特别是1941年阿南發動第二次長沙會戰半途而廢,加上次年四月,杜立特空襲東京的舉動,又讓日軍不得不發動“浙贛會戰”。而彼時太平洋戰争已爆發,中國戰場不穩定,則無法專心對付美英。這就是“五号”作戰計劃由來。

二、“重慶攻略戰”作戰計劃内容

1942年3月,日陸軍本部開始制定“重慶攻略戰”作戰計劃,目的是集中主力,給予中國一次絕對打擊,進而一舉攻占重慶(包括成都)。徹底解決中國問題。

日軍回憶錄解密,欲複制三國志戰略滅川,終敗于蜀地三川險!

4月8日,日大學營将計劃上報畑俊六(侵華日軍總司令官),内容簡略如下:兵分兩路,第一、七兩軍強渡黃河,攻占西安。然後兵分兩路,甲軍出擊延安,消滅八路軍指揮中樞,然後越山嶺南下至廣元區域,第十一軍則由宜昌西進至萬縣區域,第二十八軍負責攻擊安康,然後重新部署攻擊陣容,一舉攻下重慶與成都。

日軍回憶錄解密,欲複制三國志戰略滅川,終敗于蜀地三川險!

作戰計劃周期為五個月,所需軍備後勤物資,從日本本土與中國東北補充。

三、 複制三國志戰略滅川,終敗于蜀地三川險

不料,計劃在預演階段中,出現很多問題,首先就是地形問題,日軍發現,模拟四川山地作戰演練中,士兵抗疲勞程度普遍降低,最初在計劃中,進攻路線是模仿中國古代三國志中,曹魏攻占蜀國成都的路線。

日軍回憶錄解密,欲複制三國志戰略滅川,終敗于蜀地三川險!

可實地考察後才發現,三川之險,遠非意志可以克服,而戰鬥中,高山區域夥食補給也面臨新困難。一根筋的日本人,還像模像樣地對鄧艾滅蜀之奇襲作戰,能否組織特别部隊加入,進行深入研讨。

日軍回憶錄解密,欲複制三國志戰略滅川,終敗于蜀地三川險!

不久,參謀部有人提出,即使攻下重慶成都,中國部隊會繼續撤退到更遠内地,繼續抵抗,而按照“重慶攻略戰”作戰計劃,日軍至少要死傷十萬人左右,會不會重蹈武漢會戰覆轍,請大學營三思。

于是,就在日本内部正反雙方的吵鬧中,“重慶攻略戰”作戰計劃始終沒有正式展開(進行過試探作戰,均未成功),後期瓜島與莫爾茲比的作戰窘況,讓日軍徹底放棄了“重慶攻略戰”作戰計劃。

日軍回憶錄解密,欲複制三國志戰略滅川,終敗于蜀地三川險!

後記:

直到今天,日本國内依然争論不休,但大部分人認為,如果當時實施計劃,拿下重慶與成都,也許真的能夠勝利!

筆者覺得這是癡人做夢,中國人一定會血戰到底,取得最終勝利!日本必敗,中國必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