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火燒30萬曹軍面不改色,為何燒3萬藤甲兵道“必折陽壽”?

諸葛亮火燒30萬曹軍面不改色,為何燒3萬藤甲兵道“必折陽壽”?

戰争往往是每個年代必要經曆的,在曆史三國時期裡出現了這樣一位人物,後人常常說他是智慧的化身。在小說裡更是無所不能。

東漢時期,導緻各諸侯沒有了限制的原因,就是因為朝堂的腐敗和沒落。

是以,有一些軍事力量強大一點的諸侯就會主動發起戰争,他們往往會割據一方水土進行以己為王統治。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一個擁有神機妙算強大能力的重要人物,他擅長用計策解決問題,是名副其實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但他最擅長的還是火攻。

諸葛亮火燒30萬曹軍面不改色,為何燒3萬藤甲兵道“必折陽壽”?

諸葛亮在面對火燒三十萬的曹軍能做到面不改色,卻在火燒三萬藤甲兵時直呼必然會折壽,那麼諸葛亮為何會做出這樣的反應?

我國古代打仗的手段和計謀都很多。而在東漢末年時期的謀士相對比較多,每一個謀士都有着自己善用的手段。

其中,諸葛亮最是讓世人所家喻戶曉,一切困難在他那裡,都能迎刃而解,無所不能的諸葛亮簡直是一個行走的智慧錦囊。

諸葛亮火燒30萬曹軍面不改色,為何燒3萬藤甲兵道“必折陽壽”?

《三國演義》裡,最著名的就是赤壁之戰,是以火為主攻手段的一場重要戰争。

曹操數十萬的北伐大軍向吳國境内步步逼近,面對這樣的場景,吳國的孫權十分地擔心,于是他就向與他有同等勢力的劉備請求支援。

吳國和蜀國本來就處于聯盟關系,面對吳國現在的狀況,蜀國當然是第一時間派人去提供支援。

因為當時的魏國勢力過于龐大,隻有和孫吳聯盟才有能力與曹操抗衡。

盡管曹操帶領三十萬的大軍攻打東吳,但是劉備知道曹操的軍隊不可能這麼簡單隻朝着孫權進攻,他怕曹操趁自己出兵的時候,突然襲擊蜀國,讓他措手不及。

諸葛亮火燒30萬曹軍面不改色,為何燒3萬藤甲兵道“必折陽壽”?

但是另一邊劉備又要解決東吳的危機,是以必須派出一個可以引領局勢的人前往,那麼在這個時候選擇諸葛亮再合适不過了。

諸葛亮抵達東吳後,先是和東吳的大都督周瑜進行商量讨論,他想利用北方軍隊的将士不太會水性,甚至在船上站都站不穩的劣勢,再加上計劃,對其進行攻擊,很快,周瑜和諸葛亮的政策協商一緻。

考慮到這個時候的曹操為解決士兵都是旱鴨子的問題已經将船用鐵鍊鎖在一起了,于是諸葛亮和周瑜商量後,一緻決定采用火攻。

這樣一來,一旦形成大火,被燒掉的不僅僅是一隻船而是曹操用鎖鍊連結起來的所有船。

諸葛亮火燒30萬曹軍面不改色,為何燒3萬藤甲兵道“必折陽壽”?

再者,諸葛亮擅長夜觀天象,他看出來當天會有大風,會造成火勢燃燒猛烈,但是要達到這樣的程度,必須要有内應才行。于是,周瑜讓黃蓋成為了他的内應。

戰争終于到來,一切都和諸葛亮與周瑜預想的一樣,三十萬将領的船被熊熊大火燃燒,而此時的諸葛亮内心沒有一絲絲波動,依舊面不改色。他看着眼前的場景,好像這一切都是必然發生的一樣。

還有一次更為壯烈的火攻,就是諸葛亮南征的時候,遭到了北方部分民族的阻擋,其中反抗最為激烈的是孟獲率領的部落,孟獲有着一定的軍事武器, 諸葛亮面對如此良好的優勢,便有意招引他。

諸葛亮火燒30萬曹軍面不改色,為何燒3萬藤甲兵道“必折陽壽”?

最後在諸葛亮的手段孟獲下不得不服氣。

在諸葛亮與孟獲多次的交手中,孟獲失敗數次,最後以失敗告終。孟獲此人雖然勇猛、無所畏懼、但是作戰的能力不行,空有一身的蠻力,卻沒有任何的計謀。

但孟獲忍不下這口窩囊氣,便向兀突骨請求支援。

兀突骨的軍隊十分的優良,在南方地區稱得上是一方霸主,藤甲兵就是其中最有名的,藤甲兵的出現讓蜀國對其無法造成傷害。

因為藤甲是由桐油浸泡在藤條當中,這讓藤條變得更加有韌性,用它編制出來的甲一定是一件很好的防禦武器。

諸葛亮火燒30萬曹軍面不改色,為何燒3萬藤甲兵道“必折陽壽”?

孟獲向兀突骨借助的騰甲兵,讓蜀國軍隊吃了不少虧,孟獲以為這場局勢會得到反轉之時,諸葛亮知道騰甲是由桐油浸泡而成的,所有,他打算用自己最擅長的火攻。

因為火加上油會燃燒得更旺,一定能把三萬的藤甲兵打得落花流水。

孟獲還在沾沾自喜,殊不知諸葛亮早已經識破了藤甲兵。

戰局開始了,蜀國先是與藤甲軍進行正面對戰,然後假裝逃跑,為了把藤甲軍引入埋伏的地方。

諸葛亮火燒30萬曹軍面不改色,為何燒3萬藤甲兵道“必折陽壽”?

藤甲兵果然中計了,因為孟獲急于報仇,便下令追趕,這一追就成功地進入了諸葛亮的埋伏。

他們讓引進了一座山谷裡,然後諸葛亮把兩頭的山洞堵死,并點燃了提前準備好的火把。

随之,天上的火把像下雨一樣刷刷直落,熊熊的大火燃燒了藤甲兵上的盔甲,由于盔甲緊緊地穿在身上,着了火沒辦法立刻脫下來。

諸葛亮火燒30萬曹軍面不改色,為何燒3萬藤甲兵道“必折陽壽”?

是以一個個藤甲兵隻能坐等被火燒死,三萬兵陸陸續續倒在諸葛亮的面前。

在火燒藤甲兵的時候,其實諸葛亮是于心不忍的,直呼自己這樣做一定會折壽的。那為什麼諸葛亮對面火燒三十萬曹軍的時候卻坦然自若呢?

因為曹軍并不是被火燒死的,而是因為火勢過猛,而對于他們不擅長水性,被逼無奈跳進河裡淹死的。并沒有向藤甲軍那樣純純被火燒死。這就是後來諸葛亮面不改色的原因。

諸葛亮火燒30萬曹軍面不改色,為何燒3萬藤甲兵道“必折陽壽”?

而火燒藤甲軍是諸葛亮作為主導發起的,計謀和措施都是由他帶領的,把南方有實力的部落收入囊中就是諸葛亮此次南下的最終目的,能夠為自己所用,而面對殘忍的殺害,自己也于心不忍。

更何況親眼所見三萬的藤甲兵被活活的燒死,難以想象當時的場景,将士們痛苦的哀嚎聲,尤其是被火燒死的慘狀有多麼的恐怖。

這些将士并沒有什麼錯,隻不過是被孟獲借來的兵罷了,更何況也沒有對諸葛亮造成傷害,卻受到了這般殘忍的殺害,諸葛亮的内心也有說不出來的愧疚和罪惡。

這次戰争是諸葛亮引領前線,是以藤甲軍的死,他目睹了全過程。可見,對他的心理傷害也是極其大的,而之前作戰,他都是處于後方發号施令,是以并沒有看見其他兵死的有多慘,也就沒有說什麼了。

諸葛亮火燒30萬曹軍面不改色,為何燒3萬藤甲兵道“必折陽壽”?

戰争是慘烈的,飽受苦難的依舊是聽從号令的士兵和手無縛雞之力的百姓。

真是讓人不得不感慨“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真是讓聽者肅然,見者落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