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譽為四野“智囊”的科瓦廖夫,在遼沈戰役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

科瓦廖夫“指揮”了遼沈戰役

1948年11月2日,曆時52天的遼沈戰役正式宣告結束。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全殲國軍47.2萬餘人,取得史詩般的大捷。而作為解放戰争中第一場重要的戰略決戰,遼沈戰場的開門紅,也為之後平津和淮海兩大戰役的展開提供了最良好的契機。

被譽為四野“智囊”的科瓦廖夫,在遼沈戰役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

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後,關内各解放區抽調部隊挺進東北,與東北抗聯合組為東北民主聯軍。此時東北地區的解放軍部隊總兵力隻有27萬,且裝備老舊,有些部隊甚至“赤手空拳”就上了戰場。但僅僅4年之後,第四野戰軍百萬大軍揮師南下,取得兩大戰役勝利,并從黑土地一直打到了海南島的天涯海角。

被譽為四野“智囊”的科瓦廖夫,在遼沈戰役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

但這樣過于“奇迹”般的轉變,也讓有些人對四野的發家史産生了異議,其中最典型的一種觀點則認為,四野在武器裝備和戰略指揮上的提升,都有蘇軍的功勞。比如蘇軍在戰勝關東軍後,曾将繳獲武器的大部分轉交給了東北民主聯軍。而以科瓦廖夫為首的21人“顧問”,則成為了四野最重要的智囊團。甚至有人直接提出,遼沈戰役,正是幕後的科瓦廖夫一手策劃和指揮的。

科瓦廖夫:朱可夫身後的蕭何

1939年7月,在遠東與日軍作戰的朱可夫元帥曾向斯大林抱怨“這裡的交通線非常糟糕,我的兵員和後勤根本到不了哈勒欣河前線,我需要一個庫圖佐夫式的将領。” 朱可夫口中的庫圖佐夫,是18世紀俄國元帥,曾被譽為當時西方最有學問的人,一位偉大的組織者。在蘇軍眼中,他就是同時擁有韓信的軍事才能和蕭何組織才能的天才。

被譽為四野“智囊”的科瓦廖夫,在遼沈戰役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

而斯大林為朱可夫挑選的“庫圖佐夫”,正是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科瓦廖夫。赴任遠東的科瓦廖夫,創造性地提出了“轉運蜘蛛網”方案,将地區内的火車、汽車交通線進行統一調配,緊急修建鐵道,幫助前線的朱可夫徹底解決了後勤難題。經此一役,大放異彩的科瓦廖夫,也被授予中将軍銜,并被譽為“後勤權威”。

被譽為四野“智囊”的科瓦廖夫,在遼沈戰役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

蘇軍“顧問”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1948年4月,一直在交通部門蹉跎歲月的科瓦廖夫再次接受了一個新的任務:帶領顧問團前往東北,支援解放軍進行經濟建設和前線支援。但是科瓦廖夫帶來的團隊,并不像很多人所說的那樣,是21位身經百戰将軍組成的“軍事團”,而是一支“經濟專家組”。

其實包括科瓦廖夫自己,一直被稱為“技術兵中将”,在軍事戰略方面并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地方,說他教着四野将領打仗,甚至指揮遼沈戰役純粹為無稽之談。在科瓦廖夫到達東北後,他所接到的任務,就是配合解放軍将集結在長春附近的大軍和物資快速運輸到千裡之外的錦州前線。幹他的老本行,保證鐵路線的暢通,修複被戰争損壞的交通線。

被譽為四野“智囊”的科瓦廖夫,在遼沈戰役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

對于遼沈戰役的勝利,科瓦廖夫确實是立下了大功的。在他的提議下,東北野戰軍在鐵道團的基礎上擴編了鐵道縱隊,并裝備了部分蘇軍支援的機械裝置和工具,跟着專家學習了鐵道和橋梁修複。可以說,遼沈戰役中東北野戰軍能夠各種千裡轉戰,一定要感謝這位站在幕後的蘇軍“後勤大師”。但是硬要把軍事指揮的功勞也分給他一份,就顯得勉強了,因為科瓦廖夫說到底隻是半個“庫圖佐夫”,隻會蕭何的組織,不會韓信的兵法。

打仗,外國人那一套在中國行不通

其實對于蘇軍顧問指揮四野作戰觀點,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漏洞。1933年,德國人李德就曾擔任過紅軍的顧問,在博古的支援下,掌握了絕對的軍事指揮權。而正是這位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的洋專家,照搬西方的戰略戰術理論,讓當時整體實力處于絕對劣勢的紅軍去頂着飛機大炮的轟炸打陣地戰,導緻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開始長征。

被譽為四野“智囊”的科瓦廖夫,在遼沈戰役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

偉人曾反對李德在軍事上擁有“乾坤獨斷”的權力,認為這位外國顧問不懂中國的具體情況,各種生搬硬套,不可避免的要敗仗。也正因為有了李德這樣的前車之鑒,有着自己獨特軍事理念和戰術體系的四野,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不同國情和軍情和洋顧問身上。遼沈戰役,是一場純粹屬于中國人的戰術盛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