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的這些“暴君”,明明聲譽一直不佳,為何現在受到追捧

說起中國古代的帝王,他們中有的人英明睿智,憑借精明的政治頭腦開疆拓土,為國家和百姓某一方安定。而他們中也有人天生殘暴無情,為一己私欲苛捐雜稅,奴役百姓,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今天我們便談一談曆史上名聲不好的君王,他們真的像曆史中說的那樣殘暴成性,毫無優點嗎?

一、商纣王

提到商纣王,我們首先會想到他和妖妃妲己禍國殃民的故事。但從曆史上對這兩個人的描述來看,仿佛有例可循,他們兩個人的故事簡直和前一時期裡夏桀與妹喜的“劇情”一模一樣。都是同樣的沉迷美色、罔顧朝政,都是同樣的無情無義、濫殺無辜,都是同樣的奴役百姓、忠奸不辨。

曆史的這些“暴君”,明明聲譽一直不佳,為何現在受到追捧

從這點便可以看出,曆史其實也是有不真實的一面的。翻開曆史的篇幅,我們不難發現,曆史中關于對末代君主的評價幾乎沒有什麼積極言論,大多都是消極貶低的。是以,商纣王便和夏桀一樣,同樣作為亡國之君,自然在曆史中沒有什麼良好的評價。

是以,對于商纣王是否和曆史中說的那樣毫無優點,我們是無法猜測的。因為根據上文的說法,曆史對末代君主基本是統一的消極評價,是以我們單憑曆史是無法準确推斷出商纣王這個人本身是什麼人的。

曆史的這些“暴君”,明明聲譽一直不佳,為何現在受到追捧

二、秦始皇

據曆史記載,秦始皇是一位暴君,我們先來講一下秦始皇的統治究竟“暴”在哪裡。首先,秦始皇十分好戰。作為統一六國的開國君主,他經常發動各種戰争侵略其他國家,緻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其次,秦始皇奴役百姓。他經常為了滿足一己私欲苛捐雜稅,絲毫不考慮黎民百姓的生活狀況。

秦始皇頒布的法律十分嚴格,甚至到了不講道理的地步。上述都是曆史的記載,但當我們換個角度來想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曆史具有兩面性。從秦始皇好戰的另一面來看,如果秦始皇不發動戰争,征服周邊國家,又怎麼會一統全國,更好的治理整個社會呢?從秦始皇頒布的法律來看,也許有些法律确實不近人情,但也有進步的一面,比如秦朝法律曾推翻司馬遷所說的刑徒逾期必被處死的規定。

曆史的這些“暴君”,明明聲譽一直不佳,為何現在受到追捧

三、隋炀帝

曆史上關于對隋炀帝的評價始終都逃不過一個詞,那就是濫用民力。比如曆史中所記載的隋炀帝千裡迢迢遷都洛陽、浪費大量财力物力去興修大運河等事件,這些都給隋炀帝貼上了暴君的标簽。但我們大多數都是隻看結果不看過程,我們是否仔細想過隋炀帝為什麼要遷都洛陽,為什麼要興修大運河嗎?

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朝堂上除了有皇族、寒門士族之外,還有門閥集團。這裡面的門閥集團實際上對高度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度産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是以隋朝的曆代君主都想通過一些手段來解決掉門閥集團。也正因為如此,隋炀帝秉承他父親的遺志,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在政治上擺脫門閥集團的掌控。

曆史的這些“暴君”,明明聲譽一直不佳,為何現在受到追捧

由此看來,曆史往往是對錯事做多的君主十分苛刻。即便這個人曾經為國家和人民作出過貢獻,但是因為這個人壞事做的太多了,他做過的好事也是不值一提的。這也就是傳說中的好事不出門,壞事行千裡。人們往往對好事是不那麼感興趣的,但是隻要是一有壞事傳播,人們一定會變得瞬間八卦起來,甚至添油加醋,生怕别人不知道。

是以綜上所述,我們每個人在面對曆史的時候,都應該用自己的一雙慧眼去分辨是非,我們不應該僅憑曆史的記載便對曆史中的人物或事件有所評判。雖然常言道讀史使人明智,但是如果我們不加辯證地一味跟着曆史的腳步前進,那樣終将會把自己的思維埋葬。

曆史的這些“暴君”,明明聲譽一直不佳,為何現在受到追捧

結語: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及時打破一些不正确的曆史傳聞,用事實說話。這樣做既可以還某些曆史人物的清白,也可以避免後世之人誤入歧途,産生不必要的誤會。是以,我們要學會用自己的思維去辯證地看待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