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親政前,為何要讓一群孩子生擒鳌拜,而不動用大内高手

導語;康熙又稱康熙帝,是我國古代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而且在我國近代史上有過許多的貢獻,比如收複台灣,發展台灣經濟。康熙帝八歲繼位登基,十四歲就親自執政,他在少年時期就機智挫敗權臣鳌拜,那麼他是怎樣做到的呢?

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康熙帝出生他是清朝的第四代皇帝,從此年号為康熙的朝代開始了。少年時的康熙登帝,在當時他并沒有很大的威信,政權也被大臣緊握着,那是的他可以說是一個“空殼”皇帝。

康熙親政前,為何要讓一群孩子生擒鳌拜,而不動用大内高手

康熙為什麼要讓一群孩子生擒鳌拜而不動用大内高手?

他也并不氣憤不滿,在當時他選擇了許多小孩子作為自己的禦前侍衛,他和侍衛們一起訓練讓他們身體強壯,而且可以為自己所重用,他們訓練的項目很多,康熙帝自己也會親自到訓練場監督。就這樣他們訓練了兩年有餘,這些侍衛就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康熙帝便知道時機已經成熟了,他找了一個機會傳鳌拜進宮,說有要事商議請鳌拜速速前來。鳌拜進宮後,那些訓練有素的侍衛孩子們便将鳌拜圍在一起,生擒了鳌拜,鳌拜雖是武将出身,但是他在面對一群訓練有素的孩子時候,他無能無力,最終被生擒。

康熙親政前,為何要讓一群孩子生擒鳌拜,而不動用大内高手

其實康熙帝當時的朝廷處境十分艱難,他年少登基六年後才能親自執政,在這六年期間許多大權都被大臣們掌控。又因為順治帝逝世時留有遺诏,康熙登基後由四位大臣親自輔政,在這四位大臣中鳌拜和索尼的地位最高。

但康熙剛繼位那時,索尼的身體就不太好,到後來就病的更加嚴重,在朝廷之中,鳌拜開始了自己的專政,他開始決定越多大權事物,而康熙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當他在衆臣之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的時候,鳌拜隻是一味的反駁和無視。

康熙親政前,為何要讓一群孩子生擒鳌拜,而不動用大内高手

康熙越長越大,但朝廷之中仍然是鳌拜專政,不僅如此鳌拜在生活中也因為康熙帝年紀小總是欺負他,不把他作為皇帝放在眼裡,久而久之鳌拜成為了康熙的眼中釘,肉中刺,他越來越想除掉鳌拜。這就有了少年康熙生擒權臣鳌拜的事發原因。

康熙在當時為什麼選擇了一群孩子而不是一些武藝高強的高手呢?其實這裡面還是有很多的原因的。首先,當時鳌拜在朝廷專政,他位高權重,很多權利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在朝廷中也有很多人懼怕他,當然康熙也有些畏懼他,是以想要除掉鳌拜這件事必須提前商議而且悄悄進行。

康熙親政前,為何要讓一群孩子生擒鳌拜,而不動用大内高手

那些孩子們是康熙親自選擇的他是以他心裡相信他們可以保守秘密,而用外人的話很可能走漏風聲而導緻計劃失敗。其次,鳌拜不僅僅在朝廷中專政,在當時他所掌管的範圍廣大,京城中勢力廣泛,各個領域的耳目也很多,用一些高手的話很可能被他察覺。

再者,選擇一群孩子,用來迷惑鳌拜,讓鳌拜放松警惕獨自進宮。而且在此之前康熙曾經安排鳌拜與這些孩子們比武讓孩子們故意輸給他,是以鳌拜對孩子們不以為意。這也就導緻了他後來被生擒的結局。

康熙親政前,為何要讓一群孩子生擒鳌拜,而不動用大内高手

康熙生擒鳌拜之後,與衆多大臣商議,鳌拜犯罪三十條,應誅其族。康熙不忍心如此,念在鳌拜為了國家大事罪不至死,于是免除了他的死罪讓他在中拘禁牢,卻殺了他的許多家人和黨羽。最終康熙将所有政權都回到自己手中,開啟了他的親自執政。

康熙皇帝治國有方,在他的帶領下,那時候的百姓生活富裕,豐衣足食。他有非常大的遠見,對待民族問題也是舉措合理,有這樣的一位皇帝是當時百姓的幸福,而康熙帝他确實也非常難得,成就了如此大的豐功偉績難怪後人提起康熙帝人人稱贊。

康熙親政前,為何要讓一群孩子生擒鳌拜,而不動用大内高手

總結:康熙帝執政後,清朝進入鼎盛時期,他在位時政績斐然,讓我們最後一個朝代煥發了最後的光彩。康熙帝也是我們曆史上非常有名的勤政皇帝,他這一生勤勉,而且治國有方,在他的帶領下,那時候的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裕,豐衣足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