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圖鑒」邊麻溝 話幸福

作者:大美青海雲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用戶端訊

開欄的話: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鄉村振興路上,青海兒女堅定不移跟黨走,咬定青山不放松,腳踏實地加油幹,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穩步前行。今日起,本報開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圖鑒》專欄,我們将深入鄉村和農牧區群衆家中,記錄脫貧後農牧區群衆的故事,用鏡頭留住他們幸福的笑臉。一個個真實的故事連起來,便是一幅壯美的鄉村振興畫卷。

冬日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一派安靜祥和。村道上,有村民曬太陽聊家常。說到脫貧後的新生活,他們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大夥兒都說:“多虧了花海,既富了村子,又富了鄉親。”

邊麻溝村全村現有162戶612人。2017年,邊麻溝村被評為“全國生态文化村”;2018年,被農業農村部評選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去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953.65元。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圖鑒」邊麻溝 話幸福

鄭生奎和趙守英在邊麻溝村做小吃生意,走上了緻富路。攝影:祁曉軍

入股景區每年領1000多元分紅

“共産黨的政策好!去年,我不小心摔傷了腿,醫療費用幾乎全部報帳了。”56歲的王占梅說,自己體弱多病,長年吃藥,藥是從村衛生室免費領取的,吃完了就去領。

2016年,因王占梅長年生病,他們一家被認定為村裡的建檔立卡戶。他們将一家三口每人5400元的産業扶持資金,入股到邊麻溝花海景區,同時将部分土地流轉給了景區。

“我們家每年都能分紅,一年能拿到1000多元分紅。”說到一年的收入時,王占梅滿臉笑容。她說,現在兒子在工地開挖掘機,一年能賺七八萬,丈夫是村裡的護林員,一年也有1萬多元的收入。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圖鑒」邊麻溝 話幸福

王占梅的兒子劉世雲幫助母親晾曬洋芋粉條,他平時在工地開挖掘機賺錢,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攝影:祁曉軍

家門口就業 既能照看家又能賺錢

自從村裡有了花海景區,李生萍不再隻是一名家庭主婦。邊麻溝花海景區開建時,李生萍主動報名,每天到景區打工。

每年從4月下旬開始,李生萍就在花海景區忙碌。種花、鋤草、維護遊樂設施……這樣的工作持續到當年10月中旬。

“工資每天80元,全勤每月還有200元獎勵,晚上加班還有50元加班費。”說到這些,李生萍滿心歡喜。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圖鑒」邊麻溝 話幸福

李生萍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手藝變生意 6天賺了2700元

邊麻溝火了,每到夏秋季節,八方遊客遠道而來,賞美景嘗美食。

58歲的鄭生奎夫婦發現很多到村裡遊玩的遊客都喜歡吃洋芋,而鄭生奎的妻子有做洋芋美食的好手藝。

想到做到,夫妻倆立馬辦了健康證和營業執照,洋芋津津、焪洋芋……一道道鄉村特色美食滿足了遊客的味蕾,也讓夫妻倆收獲到成功的喜悅。

“人多到忙不過來。”鄭生奎說,國慶假期,他們還雇了一名服務員,6天賺了2700元。

開辦農家樂 他在城裡買了房

邊麻溝花海景區的火熱,帶火了農家樂。“政府給3萬元,還分發桌椅,鼓勵我們開辦農家樂,沒想到第一年就賺了14萬元。”59歲的鄭元邦是第一批開辦農家樂的村民,跟他一起開辦的,還有8戶農家。

起初,沒做過生意的鄭元邦心裡也直打鼓,但村黨支部書記李培東不斷上門開導,這才提振了他的信心。2015年,以兒子的名字為店名,鄭元邦的“竈寶農家樂”開起來了。夏天的時候,幾十輛車停在家門口,熱鬧的景象吸引了不少村民,漸漸的,其他農戶也開起了農家樂。

“城裡人就愛吃洋芋、粉條、土雞,我們家最不缺的就是這些食材。”鄭元邦說,雖然忙碌,但确實賺到錢了,隻用4年時間,他們家就在大通縣城全款買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