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浙江省“山水聯盟”2021-2022學年高三12月聯考國文試題及答案

作者:非非老師講國文

浙江省“山水聯盟”2021-2022學年高三12月聯考國文試題

一、選擇題

1.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别字且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項是( )

A.“土味視訊”在不經意間觸動着我們的心弦(xián)。日常生活中一件件人們習以為常的事,卻能在浮躁(zào)的世态中讓人的心靈找到栖息之所。有人睜開發現生活之美的雙眼,将四季的變幻呈現在縱使相隔萬裡的友人眼前。

B.這是我在一次攝影展上不經意看到的一幅放大的相片。我在這幅相片前站立良久,被這恢諧、幽默、機智的畫面,深深地吸引着,平和的心給攪(jiáo)動了,掀起一串串漣漪(yī),任思緒飛馳。

C.他是罕見的能在中、英、法韻文之間互譯的翻譯家,能将義理辭章盡量滴水不漏地放入另外一種文化語境,既工整壓韻、又境界全出。他到了耄耋(zhì)之年仍然能高質(zhì)量、高效率地推出譯作。

D.我看到父親在田埂上掮(qián)着鋤頭走,一遇到牛從對面思索着過來,父親就退後一步,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wǔ)着胸脯心跳的地方那樣,但絕對的虔敬,父親相信牛與人一樣,離頭三尺的地方有神靈。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教育部資料顯示,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900餘萬人;另有研究報告發現,2020年下半年以來積極在國内尋找工作機會的海歸人才同比增長103%。

B.“源1.0”中文巨量模型的釋出,使得我國學術界和産業界可以使用一種通用巨量語言模型的方式,大幅減少針對不同應用場景的語言模型适配難度。

C.作為一名備份航天員,他離太空如此之近,卻也離圓夢如此之遠。盡管如此,鄧清明始終堅持完成主份同樣數量、同樣标準的訓練,因為在他的眼裡,“無論是主份還是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

D.近日,超前點播再度引發讨論。上海市消保委認為,消費者依法享有選擇權,某視訊平台“按順序解鎖觀看”的規定涉嫌捆綁銷售,是對消費者選擇權的漠視。

3.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 )

A.欣聞拙作已獲貴社稽核通過,我明日于百忙之中前往貴社商讨一切出版事宜,請予安排相關從業人員接洽。

B.鑒于貴校初建,在硬體和軟體設施方面可能均存在一些問題,如若需要,我們幾個兄弟學校将群策群力,鼎力相助。

C.這次我們專程從全國各地回到母校,給張老師做壽,張老師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贈送給我們幾個學生。

D.在展覽現場,他對這位畫壇名家的新作點評道:“這真是達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信筆塗鴉,便自有妙處。”

二、選擇題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很長時間裡,出國留學被賦予了格外的意義。于個人來說,這是去見識更大世界、尋找更多可能的人生抉擇,意味着更寬闊的視野、更多元的文化、更适應的能力;于國家而言,這是從落後農業國通往現代化工業國的必由之路,人才走得出去、引得進來,才能實作互通有無。

如果說走出國門、回國奉獻,是老一輩海歸學子胸懷世界、心向祖國的情懷寫照,那麼今天的出國留學已經成了一個可選項,多了一些鑒于比較優勢的現實考慮。青睐

平心而論,出國留學的确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在一些專業學科和領域,國内依然處在跟跑的地位,潛心求學才能不被落下,多元文化下熏陶出的觀察視角、表達能力,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大有可為。隻不過,優勢雖然不小,但趨勢也很明顯。“出國等于鍍金”的等式正在被打破,“海歸優于本土”的觀念也正在被扭轉。

4.文段中的加點詞語,運用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賦予B.鑒于C.青睐D.平心而論

5.文段中畫橫線的甲、乙、丙句,标點有誤的一項是( )

A.甲B.乙C.丙

三、語言表達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近日,中國書店大會釋出《2020—2021中國實體書店産業報告》,報告披露,2020年全國大約有4061家實體書店新開面世。更值得關注的是,一大批實體書店積極嘗試跨界經營,将圖書經營與喝咖啡、品茶等場景結合在一起,吸引了大批消費者,為實體書店帶來新活力。

近年來,适應消費需求新變化,各類多業态融合發展的實體書店悄然走紅,“書店+餐飲”“書店+文旅”“書店+戲劇”“書店+活動”……實體書店已不再是單純售書的場所,正在轉變為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逐漸成為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讀者在書店讀書、購書的同時,可以喝咖啡、吃快餐,還可以參加書店舉辦的各種活動。這些書店通過拓展業務範圍,努力打造集文化體驗、閱讀學習、休閑娛樂、餐飲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文化生活中心,有效提升了人氣,釋放了發展活力。

(1)給上述消息拟寫标題。不超過10個字。

(2)針對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寫一段評述性文字。不超過80個字。

四、論述類文本閱讀

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都沒想到要把扇子折疊、縮小,隻有日本人想到了。這源于日本特有的島國文化心理和由此産生的縮小意識。那麼,日本人是怎樣發明折扇的呢?對此,學者們提出了各種假說。有的認為,這是受到一種用棕榈葉做的團扇的啟發。這種棕榈葉可以橫握着扇風,受此啟發把一些薄闆用線穿起來,使之可以自由折合,進而發明出一種叫桧扇的闆扇。有的認為,發明折扇是受“紡”的啟發,最早的扇子是一種形狀似紡、材料為桧闆的桧扇。也有的認為,這一啟發來自一種叫“拍”的古樂器,這種樂器是把許多闆子開孔後再穿起來做成的。

上述假說哪種是準确的,至今沒有人去切實探究過。事實上也是,這些假說跟萬有引力法則的發現是受了蘋果下落的啟發、蒸汽機的發明是因為看到沸騰的水把鍋蓋頂開等說法一樣,沒有什麼重要意義。這些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在牛頓和瓦特之前肯定已經有許多人看到過,但都沒有與萬有引力的發現和蒸汽機的發明聯系起來。是以,牛頓和瓦特所具有的對實體學的關注和洞察力才是最重要的。他們從蘋果和鍋蓋聯想到的發現和發明,取決于他們的實體學意識,而這甚至比發現和發明本身更重要。

同樣,無論是棕榈葉還是“笏”抑或“拍”,重要的都不是外形,而是意在縮小扇子的日本人的意識,這才是孕育扇子的母體。可以說,棕榈葉、紡、拍這些東西僅僅是使扇子誕生的父體。而我們關心的不是尋找父體,而是打探孕育扇子并使它成長的母體。扇子是日本文化的一個原型表現,也是看問題的一個新視角。

直截了當地說,折扇是團扇的縮小物,也就是把團扇改變成木棒的形狀,以便人能夠攥握。如果把折扇展開成一個平面,其作用實際與團扇沒有什麼差別。正如惠慶法師的和歌所唱“袖子裡面隐藏的扇子是未滿的月亮”,折扇是能藏在袖筒裡的團扇。如果團扇是滿月,那麼折扇是半圓的月亮。

重次的俳句更加鮮明地表達了這一心情:“修羅扇可把日月攥在手裡。”惠慶的“袖中藏月”到重次這裡就成了“手中握月”。當然,這裡的日月是畫在扇子上的,而重次向我們展示的是把廣袤的世界、抽象而遙遠的宇宙一下子拉到自己身邊,縮小至能攥在手裡。用折扇縮小世界并不是一種平面的客觀表現,而是出于具體、簡單地握在手裡的主觀意識。這樣,團扇的世界就能以自己喜愛的形式簡單處理。是以,在縮小扇形的意識中同時包含三種因素:認識論、美學和實用性。

(節選自李禦甯《日本人的縮小意識》)

7.下列關于日本人的“縮小意識”的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日本人的“縮小意識”源于其特有的島國文化心理,滲透于折扇的發明中。

B.日本人的“縮小意識”是人們從棕榈葉、“笏”、“拍”中擷取折扇靈感而得來的。

C.文中強調實體學意識之重要,意在類比說明縮小意識之于發明折扇之重要。

D.日本人的“縮小意識”可以将廣袤遙遠的世界縮小拉近為可攥在手裡的物件。

8.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關于發明折扇的三種假說至今沒有确證,因而沒有實質性意義。

B.日本人的“縮小意識”比牛頓、瓦特具有的實體學意識更具根本性和内在性。

C.惠慶“袖中藏月”和重次“手中握月”是通過化大為小的主觀意識實作的。

D.本文透過“折扇”這一物象觀察、探讨來揭示日本人的島國文化心理和由此産生的縮小意識是獨一無二的。

9.請根據文意,簡要說明“折扇”在實用性、認識論和美學上的内涵。

五、文學類閱讀-單文本

朱先生退兵

陳忠實

(前情介紹)《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其中,朱先生的精彩事迹,不勝枚舉。白嘉軒種着十畝罂粟,為了多賺錢,将罂粟賣到藥鋪,三年時間成了富裕戶,村裡人都紛紛效仿。這個時候,白嘉軒的姐夫朱先生看得透徹——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幹。他親自拉牛、帶犁将白家的罂粟地犁掉!……

①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書房裡誦讀。門房老者張秀才來報告,說省府衙門有兩位差人求見。朱先生頭也不擡:“就說我正在晨誦。”張老秀才回到門口如實報告後,兩位差官大為驚訝,随之上了火:“晨誦算什麼?我這裡有十萬火急指令,是張總督的手谕,你問先生接不接?”張秀才再來傳話:“先生正在晨誦。願等就等,不願等了請自便。”兩位差官隻好等着。

②朱先生晨誦完畢,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張總督的親筆手谕。張總督信中說舉事時逃跑的清廷巡撫方升,從甘肅甯夏攏集起二十萬人馬反撲過來,大軍已壓至姑婆墳紮下營寨,離西安不過二百裡路,要與革命軍決一死戰,古城百姓将必遭塗炭。是以想請朱先生前往姑婆墳,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與方升之交誼,勸方升退兵。

③朱先生看罷,對兩個差人說:“儒子隻讀聖賢書,不曉軍事,又無三寸不爛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說罷就轉身走了。兩個差官氣得臉色驟變,氣呼呼跳上車走了。朱先生聽得門口清靜下來,收拾行李,夾了一把黃油布傘就出了白鹿書院。午時,兩位差官又駕着汽車來了,而且帶來了張總督的秘書。門房老者張秀才如實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④傍晚時分,在張總督的總督府門前,一位背着褡裢夾着油傘的人徑直往裡走。荷槍實彈的衛兵橫槍擋住。那人說:“我找張總督。”衛兵嘴裡連續呼出五個“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門口大聲呼叫起張總督的名字,而且發起牢騷:“你三番兩次請我來,我來了你又不讓我進門。你好不仗義!”這時候一輛汽車駛到門口停下,車上跳下兩個人來,順手抽了衛兵一記耳光,轉過身就躬下腰說:“朱先生請進。”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壞他晨誦的那兩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進總督府見了張總督。張總督挽着朱先生坐下,親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蟲兒不得死了?放着汽車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說:“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聞見汽油味兒就惡心想吐。”張總督說:“我真怕你不來哩!正準備三顧茅廬,我親自去你的書院哩。”朱先生笑說:“縱是孔明再生,看見你這身戎裝,也會吓得閉氣,何況我這個土人。”

⑤第二天一早,張總督起來時,已經找不着朱先生,連連歎惋:“這個呆子,書呆子!”随之帶了一排士兵乘車追出城去。

⑥朱先生已經踏上鹹陽大橋,一身布衣一隻褡裢一把油傘,晨光熹微中,仍然堅持着晨誦,連嗚嗚吼叫的汽車也充耳不聞,直到張總督跳下車來堵住去路,朱先生才從孔老先生那裡回到現實中來,連連道歉:“總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擾你的瞌睡就獨自上路了。”張總督好氣又好笑說:“這十二個衛兵交給你,請放心。我已經給他們交代過了。”朱先生轉過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兒的兵士,搖搖頭說:“這十二個人不夠。把你的兵将一滿派來也不夠。要是你能打過方升,你還派我做什麼?回吧回吧,把你這十二個兵丁帶回去護城吧!”張總督不由臉紅了說:“那你總得坐上汽車呀!”朱先生不耐煩了:“我給你說過,我聞不慣汽油味兒……”說罷一甩手走了,嘴裡咕咕嘟嘟又進入晨誦了。張總督追上來再次相勸。朱先生卻輕輕松松地說:“你誦一首鹹陽橋的詩為我送行吧!”張總督心不在焉又無可奈何地誦道: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⑦朱先生擊掌稱好之後,自己也吟誦起來:

車辚辚,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⑨兩日後,朱先生回到省城複命張總督。這時,方巡撫已經罷兵,帶領二十萬大軍撤離姑婆墳,回歸甘肅甯夏去了。

⑩張總督立即傳令備置酒席,為朱先生接風洗塵壓驚慶功。朱先生從褡裢裡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來。張總督難為情地說:“先生這不寒碜我嗎?”朱先生不以為然。吃罷喝了一杯熱茶,背起褡裢告辭。張總督死拉住不放:“我還想請先生留下墨寶。”朱先生又放下褡裢,執筆運腕,在宣紙上寫下兩行稚頭拙腦的娃娃體毛筆字:

腳放大,發絞短

指甲常剪兜要淺

⑪張總督皺皺眉頭不知所雲。朱先生笑說:“我這回去姑婆墳,一路上聽到孩童誦唱歌謠,抄錄兩句供你玩味。”說罷又背起褡裢要走。張總督先要用汽車送,又要改用轎子,又要牽馬馱送。朱先生說:“不宜車馬喧嘩。”

(節選自陳忠實《白鹿原》,有删節)

10.簡要分析第②段在小說中的作用。

11.賞析文中的畫線句。

12.朱先生是作者所着力塑造的封建社會末世的知識分子形象,談談小說是如何具體塑造這一形象的。

13.小說标題為“朱先生退兵”,但是對朱先生如何退兵的情節又隻字不提,作者這樣着墨有何深意?結合小說進行分析。

六、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戰國策目錄序

(宋)曾鞏

劉向所定《戰國策》三十三篇,《崇文總目》稱第十一篇者阙。臣訪之士大夫家,始盡得其書,正其誤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後《戰國策》三十三篇複完。

叙曰:向叙此書,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是以大治。及其後,謀詐用,而仁義之路塞,是以大亂。”其說既美矣。卒以謂“此書戰國之謀士,度時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

夫孔孟之時,去周之初已數百歲,其舊法已亡,舊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獨明先王之道,以謂不可改者,豈将強天下之主以後世之所不可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時,所遭之變,而為當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①之治,其變固殊,其法固異,而其為國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後,未嘗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豈好為異論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謂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戰國之遊士則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樂于說之易合,其設心注意,偷為一切之計而已。故論詐之便而諱其敗,言戰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勝其害也。有得焉而不勝其失也。卒至蘇秦、商鞅、孫膑、吳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諸侯及秦用之者亦滅其國,其為世之大禍明矣,而俗猶莫之寤也。

或曰:“邪說之害正矣,宜放而絕之。此書之不泯其可乎?”對曰:“君子之禁邪說也,固将明其說于天下,使當世之人皆知其說之不可從,然後以禁,則齊;使後世之人皆知其說之不可為,然後以戒,則明;豈必滅其籍哉?放而絕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書,有為神農之言者,有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于此書之作,則上繼春秋,下至楚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間,載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廢也。”

此書有高誘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總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雲。

(注釋)①二帝三王:二帝指堯、舜,三王指夏禹、商湯與周文王(或周武王)。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而疑其不可考者 考:考證B.是以大治 治:治理

C.故論詐之便而諱其敗 諱:避而不談D.而俗猶莫之寤也 寤:醒悟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不知道之可信 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言戰之善而蔽其患 扣舷而歌之

C.其相率而為之者 求人可使報秦者

D.戰國之遊士則不然 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從第二段可以看出,劉向認識到了“謀詐”之害,但是他又為戰國時的謀士們開脫,認為在當時形勢下,他們不得不那麼做。而曾鞏不同意劉向的後一觀點。

B.第三段以孔孟為例,有力地否定了劉向“不得不然”的觀點。孔孟與策士們生活于相同的年代,卻能闡明先王的治國之道,看來并不是非用“謀詐”之術不可。

C.曾鞏認為《戰國策》宣揚“謀詐”之術,而邪說會危害正道,是以應該把它廢棄禁絕;但考慮到它的史料非常豐富,又認為不能毀掉。

D.曾鞏盡管與劉向意見相左,但依然能客觀地肯定劉向的長處,遣詞十分委婉,充分表現了對前代學者的尊重。

1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惟先王之道因時适變為法不同而考之無疵用之無弊故古之聖賢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則可謂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2)蓋法者,是以适變也,不必盡同;道者,是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七、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洞仙歌·毗陵趙府,兵後僧多占作佛屋

汪元量①

西園春暮。亂草迷行路。風卷殘花堕紅雨。念舊巢燕子,飛傍誰家,斜陽外,長笛一聲今古。繁華流水去。

舞歇歌沉,忍見遺钿種香土。漸橘樹方生,桑枝才長,都付與、沙門②為主。便關防、不放貴遊來,又突兀梯空③,梵王宮宇。

(注)①汪元量,南宋末代皇帝恭宗的琴帥,随從“三宮”(太皇太後、謝太後、恭宗)赴燕,途徑常州,感懷而作此詞。②沙門:佛教名詞,出家的佛教總稱,也指佛門。③梯空:騰空。

19.“念舊巢燕卷,飛傍誰家”二句化用自劉禹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後人評價此詩“旨趣微效、情緒深沉”,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本詩表現了哪些微婉深沉的情感?

八、名著閱讀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遊于藝。”(《論語·述而》

材料二;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裡仁》

材料三:孟子曰:“日月有明。容光①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②不達。”(《孟子·盡心上》)

(注)①容光:指能夠容納光線的小縫隙。②成章。指事物達到一定階段或有一定規模。

21.第一則材料中“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藝”的意思是__________。

22.綜合以上材料,試分析儒家對君子“志于道”的認識。

九、句子默寫

2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隻選3小題)

(1)其為人也,______________,樂以忘憂,______________。(《論語》)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

(3)多情應笑我,______________。人間如夢,______________。(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

(4)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獨登台。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5)人生得意須盡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盡還複來。(李白《将進酒》)

十、材料作文

2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德國)尼采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别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是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

——(日本)山本耀司

對上述材料,你有怎樣的了解和感悟,結合自身體驗,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拟。②明确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參考答案

1.D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現代漢語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變幻”的“幻”應為“換”。

B.“恢諧”的“恢”應為“诙”;“攪動”的“攪”應為“jiǎo”。

C.“壓韻”的“壓”應為“押”;“耄耋”的“耋”應為“dié”。

故選D。

2.D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不合邏輯。“突破”後面所跟的數字應為一個确定的數,是以應删去“900餘萬人”中的“餘”。

B.搭配不當。“減少”不能和“難度”搭配,應将“減少”改“降低”。

C.成分殘缺。“鄧清明始終堅持完成主份同樣數量、同樣标準的訓練”的“主份”前加“和”或“與”“跟”“同”等介詞。

3.C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得體的能力。

A.“于百忙之中”,指工作十分繁忙為敬辭,不能用于自身。

B.“鼎力相助”,意思是大力支援幫助。一般用于請人幫助時的客氣話。為敬辭,不能用于第一人稱當中。

D.“随心所欲”,意思是指随着自己心裡想的意思,想要幹什麼就幹什麼。現多含貶義。“信筆塗鴉”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含貶義,也常用作自謙,不能用來誇贊别人。

故選C。

4.B

5.C

【解析】

4.

本題考查學生正确使用詞語的能力。

A.賦予:意指給予,交給,寄托(重大任務、使命等)。語境講“出國留學”被給予“格外的意義”,使用正确。

B.鑒于:介表示以某種情況為前提加以考慮;連用在表示因果關系的複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後一分句行為的依據、原因或理由。此處與“現實”搭配,“鑒于”改“基于”。“基于”,由于,根據。

C.青睐:重視,看得起。語境講“大型跨國企業”更重視或看重“有海外留學經曆、海外工作能力的人”,使用正确。

D.平心而論:意思是平心靜氣地給予公正評價。根據後面的評價,如“出國留學的确有着不小的吸引力”,此處講評價的公正等,使用正确。

故選B。

5.

本題考查學生正确使用标點符号的能力。

C.“彎道超車”後的句号改分号。根據“有人認為”“有人覺得”等分析,此處為并列分句,“有人覺得”前面需要用分号。

6.(1)實體書店煥發新活力

(2)跨界經營為實體書店赢得發展新契機。實體書店要緊跟消費需求,在體驗場景、業态融合與綜合服務上多出好招,實作更好發展;也要探索以書為本的可持續經營,不可本末倒置。

7.B

8.C

9.①實用性:便于攥握,又不影響使用。

②認識論:指認識世界、表現世界、掌握世界的世界觀以及化大為小、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的思維方式。

③美學:以小為美。以自己審美的愛好,把扇子處理成半個月亮(折扇)或一輪滿月(團扇)的樣子。意近即可。

7.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章内容,篩選并整合文中資訊的能力。

B.選項的說法不恰當,從原文“對此,學者們提出了各種假說。有的認為,這是受到一種用棕榈葉做的團扇的啟發。……有的認為,發明折扇是受‘紡’的啟發……也有的認為,這一啟發來自一種叫‘拍’的古樂器”可知,“日本人的‘縮小意識’”是人們從棕榈葉、‘笏’、‘拍’中擷取折扇靈感而得來的”的說法隻是一種假設。

8.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态度的能力。

A.“沒有實質性意義”了解錯誤,原文隻是說“沒有确證”,“沒有什麼重要意義”,這跟“沒有實質性意義”不是一回事,彼此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屬強加因果。

B.“日本人的‘縮小意識’比牛頓、瓦特具有的實體學意識更具根本性和内在性”說法錯誤。原文隻是以此類彼,并沒有如B項那樣對“縮小意識”和“實體學意識”進行直接比較,比較出一個高低來。

D.“探讨來揭示日本人的島國文化心理和由此産生的縮小意識是獨一無二的”了解有誤,主要是透過“折扇”這一物象觀察,探讨日本文化,揭示日本人的縮小意識。

10.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兵臨城下,百姓遭殃,亟待救援;②引出主角朱先生為退兵而出場,推動情節的發展變化;③側面烘托出朱先生的威望之大、責任之重。

11.①神态描寫,“熱淚湧流”,朱先生飽含悲憫之心,淚為天下蒼生而流;動作描寫“轉過身”“扯開步”“徑自走”,表現朱先生為了不讓關中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毅然決然到清廷營帳退兵,勇敢從容的性格特征;②用白描的手法,語言簡潔幹練,線條明晰,言簡意真;③與上文張總督吟誦古詩送行形成對比:張總督“心不在焉又無可奈何”,是被迫的應景之吟誦,而朱先生是發自肺腑,借唐王朝窮兵黩武,人民悲慘的詩歌喻指當時現狀,是真情之詠歎。

12.①用個性化的語言揭示人物的身份,如朱先生的語言儒雅、文言化、書面化,非常符合他作為一名“隻讀聖賢書”的“儒子”身份;②用特征鮮明的細節凸顯人物個性,如“晨光熹微中,仍然堅持着晨誦,連嗚嗚吼叫的汽車也充耳不聞”“從褡裢裡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來”,表明他作為讀書人閑适甯靜的性格和超俗不羁的精神;③在沖突沖突中刻畫人物形象,如朱先生幫助張總督達成了退兵目的,但又處處拒絕張總督,顯示了朱先生的不畏權貴的人格和威望;④營造緊張的環境氣氛側面烘托人物。

13.①從情節來看,對朱先生退兵情節隻字不提,使節選文章情節更緊湊、完整,引人入勝;

②從人物來看,小說重在塑造朱先生為民請命、敢于擔當的精神,對如何退兵的情節一字不提,可以更集中地表現人物之間的關系,豐富人物形象;③從讀者效果來看,對如何退兵的情節一字不提,起了留白的作用,也打破了讀者的閱讀期待,能夠引起讀者豐富的想象。

14.B

15.D

16.C

17.惟先王之道/因時适變/為法不同/而考之無疵/用之無弊/故古之聖賢/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18.(1)可以說是被世俗(的見解)迷惑,而不能對自己的見解有堅定的信念。

(2)法令,是用來适應變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王道,是用來建立國家的根本的,不能不保持一緻。

14.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B.句意:是以天下得到安定。“治”,安定。

15.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D.“則”,都是連詞,表轉折。

A.“之”,助詞,主謂之間,取獨;/代詞,代大鵬。

B.“而”,連詞,表轉折;/連詞,表修飾。

C.“者”,代詞,……的人;/助詞,定語後置标志。

16.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曾鞏認為……是以應該把它廢棄禁絕”錯誤,曾鞏認為應該“明其說于天下”,從思想上明辨是非,而且它又是史籍著述,是以不贊同廢棄禁絕《戰國策》。

17.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隻有遵循先王正确的法度,積極适應時代做出改變,雖然法度不同,但是檢查不出瑕疵,實行起來也沒有弊端。是以古代的聖賢,沒有是以而改變自己的想法。

從句式結構一緻的角度來看,“考之無疵”和“用之無弊”結構一緻,各自獨立,“而”是連詞,不能放在句尾,是以放在“考之無疵”的前面;

從文法結構的角度來看,“惟”是動詞,賓語是“先王之道”,動賓之後斷開;從整體的句式來看,多用四字句,“因時适變”和“為法不同”也都是四字句,且“為法”和“不同”構成主謂結構,是以“變”和“為法”之間斷開;“古之聖賢”是偏正結構,做下面句子的主語,與下句中間可以斷開。

18.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點:“惑于流俗”是被動句,“于”表被動;“惑”,迷惑;“不笃于自信”,狀語後置句,不能對自己的見解有堅定的信念。

(2)得分點:“是以”,用來……的;“不必”,不一定;“一”,保持一緻;“本”,根本;“……者,……也”,判斷句。

參考譯文:

劉向編定的《戰國策》一共三十三篇,《崇文總目》稱有十一篇缺失了。我走訪了士大夫家,才全部得到了這部書,并且修正了其中的錯誤,對不可考據的文章則存疑,這樣以後《戰國策》三十三篇就又完整了。

叙曰:劉向給此書作序,說“周朝開國之初,明确了政教風化,整治了法令制度,是以天下得到安定。到後來,盛行陰謀欺騙,仁義的道路阻塞了,是以天下出現了大亂。”這個說法很高明了。但最後卻說“這本書是戰國時期的謀臣策士,揣摩當時的君主能夠做得到的事情,才不得不這樣說。”可以說是被世俗(的見解)迷惑,而不能對自己的見解有堅定的信念。

孔孟所處的時代,離西周初年已經幾百年,文王、武王用過的法令制度已經散失,原先傳承的風俗薪火已經熄滅很久了。他們二位卻獨獨宣揚先王的政治,告訴我們(仁義)是不可變更的,哪裡是要迫使天子及其後人做不能做的事呢?也不過是要根據他們遇到的時代特點,遭遇的與以前不同的情形,來制定當代的法令制度,使之不違背先王的旨意罷了。二帝、三王治理天下的時候,他們的變化固然很大,他們的法制固然相異,但是他們治理天下的願望,處理事務的主次、始終、先後關系的方法,不曾有什麼不同啊。孔孟的學術門徑,就是這樣。法令,是用來适應變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王道,是用來建立國家的根本的,不能不保持一緻。這是不可改變的真理。是以孔子、孟子堅持這個原則,哪裡是喜歡提出不同的見解呢?隻是不肯無原則地附和,取悅他人罷了。他們可以稱得上是不被世俗(的見解)所迷惑而能夠堅定地相信自己的人了。

戰國的遊說之士卻不這樣,不懂得王道的可信,隻是為他們的說法容易迎合國君的心意而歡喜,他們的居心用意,隻不過是僥幸謀劃權宜之計罷了。是以(他們)讨論欺詐的好處而對弊端避諱不談,強調戰争的好處而不談論其中的憂患,那些一個接一個這樣做的人,都擁有一點小利卻不能承受它的大害,個個有所得卻抵不上它的損失。最後像蘇秦、商鞅、孫膑、吳起、李斯這樣的謀士是以而喪生;而諸侯和秦國因為施行了他們的政策而遭遇滅國之災,很明顯這是天下的一大禍害,但是俗世仍然沒有醒悟過來。隻有遵循先王正确的法度,積極适應時代做出改變,雖然法度不同,但是檢查不出瑕疵,實行起來也沒有弊端。是以古代的聖賢,沒有是以而改變自己的想法。

有人問:“戰國遊士之說會損害正道,應該廢棄禁絕。這本書不銷毀也是可以的嗎?”回答說:“德才兼備的人禁絕戰國遊士之說,是通過向天下人解釋明白這些理論,使當代世人明白那些說法是不可行的,然後就能禁絕邪說,達到思想劃一的目的了;使後世的人都明白戰國遊士之說是行不通的,然後就能消戒邪說,達到明世的效果;哪裡需要把書籍銷毀呢?廢棄禁絕它,在這件事情上是沒有好處的。是以孟子的書中,有講到神農的理論,有講到墨子的理論,都是批判的話語。就這本書而言,上承春秋,下達秦漢之間,二百四五十年之間的行事都記載在上面,萬萬不可以廢棄。”

這本書有高誘注者二十一篇,有的人說三十二篇,《崇文總目》儲存的有八篇,現在儲存下來的有十篇。

19.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20.①對繁華逝去的傷感。上阕的前三句寫殘垣斷壁,故園不在;下阕的“舞歇歌沉”兩句展開寫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已成為過眼雲煙,隻見遺钿被泥土所埋。②對故國滅亡的深沉哀思。“念舊巢燕卷,飛傍誰家”“繁華流水去。舞歇歌沉,忍見遺钿種香土”,寄寓了作者思故國、戀故土的情懷。③對元朝佛教勢力仗勢橫行、窮奢極欲的憤慨之情。“都付與,沙門為主”,大好園林,都被僧人所占,“便關防”三句謂不讓顯貴玩賞,防守緊嚴,隻是一座寺廟而已,令人感慨萬分。

19.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了解詩歌内容的能力。

“念舊巢燕卷,飛傍誰家”這兩句的意思:曾寄居于此的燕子,如今又要飛到哪裡去呢?劉禹錫的《烏衣巷》中也有類似的句子“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意思是:當年王導、謝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流露出詩人對繁華逝去的傷感之情。。

20.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1)上片首三句,詞人從眼前趙府花園之景寫起描繪出一片荒廢、凄涼的景象,表達出其自身的遲暮之感。下片再回到對趙府府邸、花園的描寫。首句“繁華流水去”,總述趙府昔日繁華不再,過去再美好,轉眼都成過往,流露出詞人對繁華逝去的傷感之情。

(2)詞人心事重重,由花園着眼整宅,心中不知何等滋味。“念舊巢”二句,由點及面由花園進一步寫整座邸宅。“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慨歎東晉王謝等貴族第宅,曆經滄桑,豪宅已成廢墟,建起平常百姓的住宅,燕子仍來原處做巢,隻是屋舍已易他人,此詞引用劉詩之意,意為趙府仍在,但已改作佛寺,原來的燕子也不識其處,不知飛到哪家哪戶去了。“斜陽外”二句,轉寫邸宅外景:落日斜照,笛聲遠送。筆緻含蓄深曲,流露出詞人對故國滅亡的深沉哀思。

(3)大好園林,卻為僧人所占,“便關防”三句,意思是,寺院之中,戒備森嚴,不準俗人随便進入。隻能在外面依稀窺見裡面高大的樓閣,發現樓閣全做了佛堂。這不禁令人感慨萬分,謂不讓顯貴玩賞,防守緊嚴。隻是一座廟宇而已,對元朝佛教勢力仗勢橫行、窮奢極欲的憤慨之情。

21. 執守 六藝

22.①孔子認為,君子應當追求德才兼備,以仁、德為綱領,以六藝為基本,全面均衡地發展自己。②孔子認為,君子應追求安貧樂道,追求正道時,不計較個人的吃穿等生活瑣事。③孟子認為在追求道義的過程中,基礎要紮實,要循序漸進,逐漸通達。就像太陽、月亮有光輝,它們不放過每條小縫隙,而流水不把坑坑窪窪填滿便不向前流。④總之,君子追求正道,應當追求德才兼備,安貧樂道,重視基礎,循序漸進。

材料一:孔子說:“以道為志向,以德為執守,以仁為依靠,而遊憩于禮、樂、射、禦、書、數六藝之中。”

材料二:孔子說:“讀書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飯食為恥,這種人就不值得和他談論真理了。”

材料三:孟子說:“太陽月亮的光輝,一點小縫隙都能透過。水流的特性是,不把土坎灌滿,不再向前流;有志于道的君子,沒有一定的修為,便不走仕進之路。”

23.發憤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雲爾 内無應門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早生華發 一尊還酹江月 萬裡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重點注意的字,如“憤”“僮”“茕”“孑”“華”“尊”“酹”“作”“材”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