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3年前的錢學森回信中,有一份重要的囑托

作者:光明網
23年前的錢學森回信中,有一份重要的囑托

近日

中科院院士郭光燦

将錢學森手書的一封回信

正式捐贈給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博院

該信件是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寫給郭光燦院士的一封回信

信中就量子資訊技術問題進行了讨論

并提出

“中國應統一組織全國力量

攻克量子資訊系統的技術問題”

郭光燦說:

“那封信是我們出發的時候

一份重要的囑托”

當天

以郭院士名字命名的

“中國光學學會

郭光燦光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正式設立

23年前的錢學森回信中,有一份重要的囑托

郭光燦是中國量子資訊學的開創者和創始者,多年來一直緻力于“讓量子計算機走出實驗室,真正為人類社會服務”。

2020年,郭光燦率領源起于中科院量子資訊重點實驗室的本源量子團隊正式推出了國産工程化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源”,搭載6比特量子晶片“誇父”KFC6-130組裝完成,采用超導方案,并通過本源量子雲面向全球使用者提供量子計算服務,與IBM、Google、Intel等國際巨頭共同競争。

“這些成績的取得,裡面飽含着錢學森先生的鼓勵。”近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向記者展示了23年前錢學森給他寫的一封回信。

二十多年來,這封信一直激勵着他投身于量子資訊科技事業,在量子計算、量子保密通信等領域做出卓越成就,并培養出一大批源自本土的“量子人才團隊”。

1

讓更多的人了解量子資訊

1960年,福建惠安人郭光燦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為該校第三屆學生。“那時,學校就教育年輕人必須有擔當,要承擔國家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不屈不撓,勇攀高峰。”年輕的郭光燦的心中埋下了為國奉獻的種子。

一次偶然的機會,郭光燦接觸到量子光學,他對此極為感興趣。“量子世界太神秘了,很陌生,又充滿了誘惑。”

1981年,郭光燦被公派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擔任通路學者。同年,諾貝爾實體學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首次提出量子計算機概念。“那個時候,國内對此一片空白,到了國外才發現,他們已經研究了20年了。”郭光燦暗下決心,一定要推動中國量子光學的發展。

回國後,郭光燦積極推動國内量子光學的研究。1984年,他召集了全國對量子光學感興趣的學者專家,在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召開了國内第一次量子光學會議。随後,他寫出了國内第一本《量子光學》書籍,并在國内首次系統教授量子光學課程。

不少科研人員因為看了這本書,聽了郭光燦的課,而開始進入到量子光學領域。

20世紀90年代,當量子資訊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國際學術界悄然萌芽時,郭光燦敏銳地意識到,量子資訊領域将是國家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一定會對國家發展發揮巨大的作用。盡管很多人反對,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這條路。“當時沒什麼經費,很多人也不看好我們,但是我們就是相信這個領域一定會開花結果,哪怕碰了很多釘子,我們也要走下去。”

2

錢學森回信鼓勵

1998年,郭光燦開始組織“量子通訊和量子計算”香山科學會議。手續都辦完了,有一個事情卻犯了愁。按照慣例,每次香山會議都要找一位著名科學家主持。這位“著名科學家”去哪找?郭光燦想起了錢學森。在給錢學森的信裡,他邀請錢學森來主持“量子通訊和量子計算”香山科學會議。

沒想到,很快,郭光燦就收到錢學森先生的回信。

遺憾的是,由于已經87歲高齡,“行動不便”,錢先生“已不能參加任何會議”。對此,郭光燦有些歉疚,“要是早知道錢老的身體情況,我也不會發出這樣的邀請”。

時隔二十多年,郭光燦向記者回憶信的細節時依然印象深刻。錢學森在信裡說:“我很同意您說的應統一組織全國力量攻克量子資訊系統的技術問題。此事關系到國家大事。”

3

在量子資訊領域深耕細作

“這封信給了我很大的鼓舞,也讓我思考出路。”郭光燦說。

1999年,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援下,郭光燦在中國科大成立了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開放實驗室。2001年,該實驗室被中科院正式準許為中科院重點實驗室,全稱“中國科學院量子資訊重點實驗室”,成為我國量子資訊領域第一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2001年,郭光燦申請到了中國量子資訊領域的第一個“973”項目。他把國内這個領域的主要隊伍都攏了起來——十幾家參與機關,五十多位骨幹研究人員。這支隊伍成為日後中國量子資訊科研力量的一支重要班底。

2003年,郭光燦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并榮獲“何梁何利”獎。

郭光燦帶領着團隊,在量子資訊領域深耕細作,開拓創新,在量子計算、量子保密通信等領域做出了一系列國際一流水準的原始創新科研成果,同時也培養了一支具有開拓創新能力的科研隊伍。

23年前的錢學森回信中,有一份重要的囑托

時至今日,錢學森信中提及的、幾代科學家心心念念的“國家大事”的脈絡已經愈發清晰。

尤其讓郭光燦欣慰的是,“我看到年輕人在量子資訊領域成長、成才,蓬勃發展,相信他們能開創量子資訊更加美好的未來”。

轉自光明日報

來源: 新華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