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齋》故事:這古代“糟粕”裡,藏着婚姻大智慧,卻被今人遺忘

作者:樂小路
《聊齋》故事:這古代“糟粕”裡,藏着婚姻大智慧,卻被今人遺忘

雲南小夥喬大年有才有肝膽,具俠義之心。好哥們顧生英年早逝,喬大年常周濟其妻小。賞識他才情的縣令死于任上,喬大年自己貼銀子,護送靈柩“二千餘裡”。

好人好事做多了,名聲日響,家裡卻越來越窮。但人窮更不能志短,20啷當歲的喬大年,對娶妻也絕不湊合,頗有追求。

正巧史舉人家有個千金,名叫連城,工刺繡懂詩文,且美貌無雙。“連城”這名兒,出自《史記》和氏璧的典故,毫無莺莺燕燕的嬌媚之氣,相當不俗。用價值連城的美玉為女主命名,足見蒲翁對該女子的敬重與珍愛。

史舉人對女兒很嬌愛。為了給女兒尋個好人家,拿出連城一副“倦繡圖”,邀城中青年才俊寫命題作文,意在擇婿。

“少負才名”的喬大年,揮筆就是兩首。一首贊繡者神韻,一首贊刺繡精湛,連城讀後,“對父稱賞”,又“逢人辄稱道”,欣欣然芳心暗許。

《聊齋》故事:這古代“糟粕”裡,藏着婚姻大智慧,卻被今人遺忘

但史舉人卻犯了天下父母“我都是為你好”的糊塗病,嫌棄喬大年家貧,深怕女兒嫁過去吃苦,不肯答應這門親事。

連城沒辦法,隻能打發老媽子偷着去喬家送銀子,假借史舉人之名,說是“以助燈火”。喬大年不是書呆子,對佳人美意心領神會:“連城我知己也!”遂朝思暮想,如饑似渴。素未謀面的一對男女,開始了浪漫的柏拉圖之戀。

但沒多久,史舉人就自作主張,把女兒許配給了當地土豪,鹾賈之子王化成。鹾賈,鹽商也,家裡相當有錢。史舉人沾沾自喜,以為給女兒找了個好人家,卻不想是挖了個大坑。

《聊齋》故事:這古代“糟粕”裡,藏着婚姻大智慧,卻被今人遺忘

喬大年絕望了,連城也一病不起。奄奄一息之際,來了個西域和尚說:這病我能治!但有一味藥卻難得。史舉人忙問:啥藥啊?答曰:須青年男子胸口一錢肉。

史舉人趕緊派人去王家告知女婿。沒多久,仆人空手而歸,隻捎回一句話:傻老頭子,竟想剜我心頭肉!

史舉人大怒,立刻放出風聲:“有能割肉者妻之!”

喬大年可不是王化成,蒲翁用12個字描述他的舉動:“生聞而往,自出白刃,刲膺授僧”。毫不猶豫,何等爽利!喬大年對連城之愛,橫溢而出。

《聊齋》故事:這古代“糟粕”裡,藏着婚姻大智慧,卻被今人遺忘

西域頭陀以肉合藥三丸,三日服盡,連城病愈。史舉人準備兌現承諾,将女兒許配喬生。可王家聽說連城病好想悔婚,勃然大怒,嚷嚷着要去告官。史舉人立刻慫了,不敢惹土豪,就隻好再次辜負寒門子弟了。

史舉人擺了酒宴招待喬大年,席間命仆人捧出千金重謝。喬大年何等氣節?我是為報知己,“豈貨肉哉!”說完,分文不取拂袖而去。真赤心一片,鐵骨铮铮。

連城知道後,心内大不忍,又托老仆人去安慰喬大年:以君的才華,一定不會長久淪落。何愁沒有佳人相伴?我自知命不久矣,君又何苦跟人去争這“泉下之物”?

喬大年喟然長歎:素來當你是個知己,如今看來竟也未必。若你真懂我,不做夫妻又何妨?有緣相逢時,小姐若能為我一笑,小生死而無憾!

喬大年果然不是俗物,誠心赤膽還灑脫不羁。

《聊齋》故事:這古代“糟粕”裡,藏着婚姻大智慧,卻被今人遺忘

又過了幾日,喬大年偶然外出,正巧遇見連城從叔叔家回來。一對有情人,這才初次相見。喬大年癡癡凝望着連城,但見她“秋波婉轉,啟齒嫣然”。大年心中大動:連城真知我者!縱不能長相厮守,茫茫人海得一知己亦足矣。

高興沒幾天,考驗人心的生死大關,就來了。

到了王家娶親的吉日,連城前症又作,沒多久就撒手人寰。喬大年哀哀憑吊,竟“一痛而絕”。一對有情人,雙雙奔赴了黃泉。

喬大年變成鬼之後,絲毫不覺悲戚,一心尋覓連城。但見奈何橋邊,行人如蟻。連城沒尋到,卻意外見到了好哥們顧生。

顧生在這兒混得不錯,幹上了掌管文書的差事,又得上司器重,手中頗有點小資源。他一見喬大年,拉着他就往回走,想把他送回陽間去。瞧瞧,人還是得多做好事啊,到哪都有朋友。

《聊齋》故事:這古代“糟粕”裡,藏着婚姻大智慧,卻被今人遺忘

喬大年把連城的事,告知了顧生。顧生很給力,帶着大年“旋轉多所”,終于在廊下一角找到了愁容慘淡的連城,旁邊還坐着一個漂亮的白衣女郎。

連城見到大年,又驚喜又心疼。兩人說了段鬼情話。

——君來這地方幹嘛?

——卿死,我哪敢偷生!

——像我這樣的負義之人,你還不唾棄她,還為她殉情,這又何苦?如今隻求來生相報了。

連城哀哀哭泣,大年扭頭對顧生說:有事你忙去吧,我在這挺好的,我不回去。隻是拜托你幫我查查,連城将生何處?她去哪我去哪,我們要在一起!

白衣女郎在一旁看得入迷,好奇問道:哥哥你們這是咋回事啊?喬大年一五一十把前因後果說了一遍。白衣女郎聽完倒傷心起來。同為女子,怎麼我就沒嘗過這愛的滋味?真是白活了一場。

白衣女郎跟連城同姓,是長沙太守之女,小名賓娘。連城告訴喬大年,她跟賓娘“一路同來,遂相憐愛”,是一對可憐的有緣姐妹。喬大年這才仔細端詳賓娘,但見“意态憐人”,也是個可人兒。

《聊齋》故事:這古代“糟粕”裡,藏着婚姻大智慧,卻被今人遺忘

讀到這兒,簡直為喬大年捏了一把汗。生怕他晚節不保朝三暮四,犯了天下男人都愛犯的錯,深情好男兒人設崩塌。好在,大年還沒來得及跟賓娘細談,顧生就回來了。

顧生把一切都打點好了,即刻就能讓喬大年跟“小娘子返魂”。兩人驚喜交加,賓娘在一旁卻大哭起來:姐姐走了,我咋辦呀?讓我跟你一起走吧,我願為小妾,為姐姐端茶奉水服侍左右。

賓娘這一番話,既認了姐姐,又認了夫君。連城看她楚楚可憐,就去求大年。大年又去求顧生。顧生又出去搞關系。沒多久回來了,搖頭歎氣說:這事真辦不了啊……

賓娘聞言,“婉轉嬌啼”,緊緊抱着連城的胳膊依依不舍。幾個人面面相觑,肺腑酸柔。顧生一咬牙一跺腳:你們仨一起走吧!上頭怪罪下來,我擔着便是!

真好一個仗義顧生,為朋友兩肋插刀,也是一名響當當的雲南漢子。

三人即将返陽,但喬大年卻特意不讓賓娘跟他倆同路。

《聊齋》故事:這古代“糟粕”裡,藏着婚姻大智慧,卻被今人遺忘

喬大年尋了兩個去往長沙的老太太,勸說賓娘跟她們走,賓娘哭得梨花帶雨,隻得依依惜别。大年則攙扶着連城,奔赴新生活了。

途中,連城走得很緩慢,她内心忐忑顧慮重重。快到城下時,連城囑托大年:重生之後,恐怕再有翻覆,做不得自己的主。若果如此,你去把我的骸骨索來,生死在君家,妾無怨無悔。

接下來,連城顯露出缜密的心思。她的魂魄跟着大年先回了喬家,驚世駭俗地來了個“生米煮成熟飯”。她笑着說:重生後,若好事難成,豈非再負君恩?不如妾先以魂魄以身相許吧。

讀及此,不得不感歎蒲翁瑰麗奇絕的内心,把有情人的歡愛描寫得如此驚心動魄超然出塵。

二人在廂房中呆足三日,“極盡歡戀”,才各自還家。

《聊齋》故事:這古代“糟粕”裡,藏着婚姻大智慧,卻被今人遺忘

喬大年死而複生後,立刻派人去史家要連城骸骨,“自言能活之”。史舉人萬分驚喜,果然連城複生。見到父親,連城直言相告:“兒已委身喬郎,更無歸理。如有變動,但仍一死!”

經過一番大周折,史舉人心中早已認定喬大年做女婿,無奈鹾賈王家糾纏不散。聽說連城複活,王家又摩拳擦掌去告官。官吏受了賄賂,把連城“判歸王”。

喬大年憤懑欲死,卻無可奈何。連城嫁入王家,先是鬧絕食,水米不進。而後又趁屋中無人,自懸梁上。折騰了沒幾天,又奄奄一息了。

鹾賈之争,争利争面子,何嘗有半片真心?相比喬大年為報知己出生入死,簡直判若雲泥。當真是“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聊齋》故事:這古代“糟粕”裡,藏着婚姻大智慧,卻被今人遺忘

王家看連城如此決絕,也害了怕,把這個命懸一線的女子,送還了史家。史舉人趕緊命人擡到喬家。這一對苦命鴛鴦,曆盡劫難方終成眷屬。

故事到此,皆大歡喜,也該收尾了吧?不,作者還沒忘了長沙的史賓娘呢。

“連城起,每念賓娘,欲遣信探之。”連城一坐起身來,就開始念叨賓娘。此處頗耐人尋味,惦記賓娘的,不是大年,反是連城。

很多舊小說裡,都有大太太主動為丈夫納妾的橋段。《紅樓夢》裡的邢夫人,甚至把為賈赦納妾當作KPI來抓。

《浮生六記》裡,被稱作“最可愛女子”的芸娘也幹過這事。賽珍珠所著《庭院裡的女人》,故事背景已是民國,可吳家少奶奶依然忙着為丈夫納妾,理由是自己年已40,丈夫需要一個年輕女子來伺候。

嗟夫,三從四德,過去做女人可真難!

那連城欲尋賓娘的舉動,是否也出于讨好夫君的“美意”呢?盡管時代的局限性在所難免,但竊以為,此處尚别有一番意味。

《聊齋》故事:這古代“糟粕”裡,藏着婚姻大智慧,卻被今人遺忘

縱觀整個故事,連城與喬生之間的感情,與其說是男女情愛,不如說是酬報知己。

連城因喬生詩文心生愛慕,不嫌其家貧,反而贈金“以助燈火”,遂被喬生引為知己。雖婚事無望,但喬生仍毫不猶豫自剜心頭肉,給連城做藥引子,所圖不是占有,而是報答知遇之恩。一句我不是來“貨肉”的,足見其心之誠之純粹之别無他求。

連城是書香門第大家閨秀,為了喬生一個約定,竟當街露齒嫣然。此傾心一笑,誰解其中味?這是連城精神上的“以身相許”啊,是兩個靈魂伴侶的情感高,潮。再之後,兩人同生共死,陰曹地府走一遍,還陽前又以魂魄“極盡歡戀”。

此番舉動驚天地泣鬼神,以金報,以肉報,以笑報,以魂報,以生死報,終究是一個“報”字。而這個字,也是中國傳統婚姻的核心所在。

《聊齋》故事:這古代“糟粕”裡,藏着婚姻大智慧,卻被今人遺忘

跟西方講“你愛我,我愛你”不同,我們的傳統婚姻,講的是”緣與恩”。有緣才會相聚,有恩方能相守。恩愛夫妻,恩在前愛在後。這是我們老祖宗的人生大智慧,因為他們深知,“愛”太易逝太善變。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而“恩”的連結,卻穩固得多。能抵擋婚姻的瑣屑不至生嫌隙,包容彼此的短處不至生厭惡。

喬大年跟連城之間如此,賓娘跟二人之間也是如此。故事結尾,長沙史太守千裡迢迢“親詣送女”,表明“小女子賴君複生,誓不他适”。

以太守之女的高貴身份,何愁沒有如意郎君?可賓娘亦是知恩圖報之人。為酬報再生之恩,非喬家不嫁。也兌現了她當初自甘為妾室,回報連城的諾言。連城的接納,也是對彼時黃泉路上互相照顧的回應。真恩恩相報,無窮匮也。

有個媽媽對女兒說,嫁人貧富倒在其次,關鍵是挑個好人品。将來即便情沒了,義還在,至少他不會害你。

說來說去,還是要選對人。否則,你再有恩德,遇見個忘恩負義恩将仇報的也是枉然。而這樣的故事,我們聽得還少嗎?

繼續閱讀